什么是真正的赏识教育?我们要怎么样去认清孩子的优缺点?

什么是真正的赏识教育?我们要怎么样去认清孩子的优缺点?,第1张

什么是真正的赏识教育?我们要怎么样去认清孩子的优缺点?

赏识教育掀起了热潮,但是铺天盖地的表扬和夸奖似乎并不真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而赏识教育的一些经典句型却禁止了家长的夸奖。

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真正的欣赏?如何恰当的表扬孩子?

反思“赏识教育”

很多人认为赏识教育就是无条件的表扬孩子。不管孩子们做什么,都是“好家伙,你真棒!”

渐渐地,父母发现,这样表扬孩子,孩子变得无法接受任何的纠正和批评,犯错时也很难说出口,发脾气,更别说纠正了。

有些孩子变得胆小了。他们坚决不做自己没有100%把握的事情,也无法接受挑战来提升自己。

很多家长对赏识教育有疑问:赏识教育该不该实施?

毫无疑问,孩子是需要表扬的。很难想象一个孩子在没有表扬的家庭中长大。赞美是亲子关系的润滑剂。表扬是鼓舞孩子士气的风帆。赞美有时是养育孩子的关键。

现在要把握的重点是,什么是真正的赏识教育?

真正的赏识教育应该是我们能够认识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并对孩子产生持久的影响。而且,通过我们的评价方法,孩子可以逐渐学会恰当地评价自己。

表扬孩子不仅是父母真情实感的表达,更是从小建立孩子的“成长心理导向”。

赞美要具体真诚

无条件地,以“孩子,你真棒”这样的方式来表扬孩子,恰恰违背了表扬的第一原则,即表扬必须具体、真诚。

具体的表扬是父母用欣赏的语气描述自己的所见所感,而不是泛泛而谈、泛泛而谈、无差别的一句话:你真棒!你真好!

比如一个小朋友画了一幅画,高兴的拿给妈妈看,妈妈说,啊,你画的真棒!这种空的赞美并不能真正引起孩子的共鸣,他也不知道妈妈从哪些方面评价他,欣赏他的画。他可能觉得妈妈敷衍,不太欣赏他的画。他学不会以后如何评价自己。

如果我妈说,啊,你这幅画是我们昨天一起看的书里的场景,我太爱这个场景了!哦,你没忘记画远处的山坡和湖泊。太细心了!妈妈看得出来你花了不少心思,记性也不错。这些具体的赞美能引起孩子的共鸣,他的努力得到认可,从而提高他的自豪感。下一次他画画的时候,可能会想起妈妈的评价,更仔细或者努力回忆细节等等。

妈妈,通过这样具体的评价,孩子才能发现自己的这些闪光点。

所以,当我们真心欣赏孩子的时候,一定会发现闪光点。当我们真诚地用语言描述这些闪光点,让他知道这些闪光点带给我们的感受时,孩子就能体会到我们的真诚,变得和我们更亲近。这个时候,我们给他们的表扬,确实能激励他们。

有些妈妈可能会说,我不会画画。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不了解这幅画没关系,但是这幅画会给你带来一定的感受。你只需要描述你的感受。第一个和你的真挚感情有关。

我家大宝第一次为筹款游“游泳马拉松”。用了两个小时,快了4000米。结束后,我抱着他说,哇,你第一次成功了。我太佩服你了!我真的很佩服,因为我自己不会游泳。这就是我当时的真实感受。告诉他他也很开心。

表扬将焦点引向流程

表扬孩子的目的是激发孩子内心的动力,让孩子逐步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一步步做出恰当的自我评价。所以,当你完成一件事的时候,要引导孩子关注完成这件事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我们评价孩子的方式往往会影响他们未来对自己的评价。所以,我们在表扬孩子的时候,要让孩子意识到,这些带来成功的因素是我可以控制的因素,而不是不可控的因素。

这个很重要。当孩子认为我可以通过控制这些因素而成功时,那么,在以后类似的情况下,他仍然会尽力利用这些因素,也就是我们说的,激发自己的内在动力;如果孩子认为我最后的成功是不可控因素,就激发不了他们内心的动力。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在一次考试中表现很好,如果我们表扬他:你这次考得很好,因为你之前准备得很充分,而且你在考试中很细心,把容易粗心的事情都做对了!这些因素——做好充分准备,小心谨慎——都是孩子可以控制的。他将在下次考试中尽力做到这一点。

这种被心理学家称为“成长心理取向”的评价方式,促使孩子把好的成绩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细心等可控因素。

这是常说的,孩子会逐渐用“成长心理取向”来评价自己。当他考得不好的时候,他不怕他妈给他指出来:你看,这次不理想是因为你这个地方理解不够,或者那个地方学得不够。如果把这些漏洞补上,就没有问题了。孩子们会努力弥补他们薄弱的知识。

如果你的孩子考得好,他妈妈就夸他:你考得真好,我就知道你聪明!智力、天赋、运气都是人无法控制的因素。

这种被心理学家称为“固定心理取向”的评价方式,促使孩子将好的成绩归因于天赋、运气等不可控因素。

孩子如果经常被这样评价,也会形成“固定的心理取向”。如果他考得不好,就会特别气馁:是因为我笨,就是学不好这个内容,或者是因为我运气不好,老师就在我不擅长的地方考试。这样,孩子的主动性就丧失了。

以Dwek为首的心理学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

经常被“固定心理取向”表扬的孩子,更注重事情的结果,不愿意挑战自己;

经常被“成长心理取向”表扬的孩子,更关注事情的过程,愿意接受挑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比如两组孩子完成一个拼图测试。他们分别得到了“你很聪明”和“你很努力”的不同称赞。接下来,他们可以选择一组更容易的谜题或更难的谜题。前一组的孩子大多比较容易排序,因为他们想保持“我很聪明”的形象;后一组,大部分是比较难排序的,想继续挑战自己。

所以我们如何表扬孩子很重要。家长需要有“成长心理导向”,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即使孩子一次考试没考好,一次比赛没赢,我们还是可以找到孩子的闪光点,鼓励孩子不要气馁,看看他做得好的地方,弥补他做得不好的地方。只有这样,他才能一点一点不断进步。

不要拘泥于句型

很多家长看了德威克实验的介绍,学到了一句话:一定要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孩子的聪明。导致很多家长在表扬孩子的时候很死板,纠结于某些句式。

有些家长担心,如果孩子真的很聪明,不花多大力气就能考好。如果我夸耀我的努力,那将是不真实的。

我的建议是,在表扬孩子的时候,不要拘泥于什么句型。如果你坚持他们,那将是不真实的。

美国心理学家所说的“努力”,在中文里并不是“努力”或“辛苦”,而是体现了一种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的思想,即你在这件事情上做了什么。当你完成这件事的时候,你很专注,你一直保持着热情和兴趣,你能积极配合别人,等等。所有这些“努力”都是“努力”。所以,不管他是轻而易举的做到了,还是最后成功了,我们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表扬他的努力,让孩子知道我们对他的欣赏和喜爱,这才是激励他们的动力。

至于是不是一定不能夸孩子聪明?在我看来,关键不在于夸孩子聪明,而在于改变孩子的心理取向。

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心理定势”的孩子聪明就夸他。那样的话,会在他遭遇失败的时候打击他,让他抑郁;

但是,我们可以夸一个有“成长心理取向”的孩子聪明,因为孩子很清楚,聪明与否不是主要因素。即使我很聪明,我也要努力。我的能力会随着我的不断努力而提高。对于一个能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来说,被夸聪明并不会误导他。

我建议家长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成长心理取向”。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我们在家里很小心,不夸孩子聪明,也不能阻止别人夸孩子聪明,如果孩子真的聪明的话。邻居,老师,同学,这些人的评论都会影响孩子。我们只能用“成长心理取向”来武装孩子,让他们自己消除一些外界影响。有“成长心理取向”的孩子可以接受:是的,我很聪明,但如果不努力,我会浪费自己的天赋,将来一事无成。所以,我的贡献还是很重要的。这样的孩子不会在周围人夸他聪明的时候沾沾自喜,迷失方向。

所以,真正的赏识教育应该建立在父母和孩子都有“成长心理取向”的基础上。父母用心观察孩子,真心欣赏孩子,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赞美其实是一种自然的情感表达,不需要一定的形式。孩子感受到的是来自父母的情感和欣赏,让他们受到鼓舞,逐渐进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24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9
下一篇2022-11-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