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有两个孩子的家庭越来越多,两个孩子之间的打架成为很多家长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前一秒他们还是好兄弟好姐妹,下一秒就会吵得面红耳赤,甚至拳脚相加。父母似乎总是忙于应付打架和判断是非的烦恼。这时候他们该怎么办?
所谓平等对待,就是当孩子有矛盾或冲突时,家长要置身事外。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不要卷入孩子之间的争吵。不要偏袒任何一方,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或者建议他们把问题放在家庭会议上,按照“解决问题的六个步骤”来解决。
为什么在孩子有矛盾的时候,我们会使用“平等对待”这个工具?
首先,孩子之间打架的主要原因是让家长参与进来。老大通常容易被视为“坏人”,而老大往往是父母干预后的最大受益者。家长的调解表面上是解决问题,实际上是帮助孩子学会打架,作为寻求关注、权力或报复的一种方式。有些家长不相信孩子打架主要是为了得到家长的关注。他们认为,即使他们不在场,孩子们也会打架。其实孩子之间打架,最终都会引起家长的介入。
其次,父母永远搞不清楚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我们不可能看到孩子打架的全部过程,即使看到了,也会带着一些固有的偏见看待事情。“对”总是见仁见智。在你看来“正确”的事情,至少从其中一个孩子的角度来看,肯定是不公平的。
第三,当你站在你认为是受害者的孩子一边时,很容易对这个孩子产生一种“受害者”的心态,认为获得爱和关注的最好方式就是做一个“受害者”。当你总是惩罚你认为有麻烦的一方时,你就是在培养孩子的“欺负”心理,这会让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欺负别人的坏孩子。
应用“平等对待”工具解决问题的典型案例-
妈妈看到两岁的妹妹打八个月大的妹妹。虽然她觉得妹妹并没有做什么激怒她的事情,但她还是决定平等对待两个孩子,把他们放在同样的情境中。她先抱起妹妹,把她放在婴儿床里,对她说:“等你准备好不打了,我们就把你抱出来。”然后,把我妹妹带进她的房间,对她说:“等你们不打了,出来告诉我。我们一起去抱抱宝宝吧。”
乍一看,这似乎很可笑。为什么因为打架就把宝宝放在婴儿床里?她只是无辜的坐在那里,听不懂妈妈说的话。
其实平等对待对两个孩子都有好处。我们无法确定是不是姐姐无意中惹了姐姐。如果姐姐惹了姐姐,训斥姐姐就不公平了。如果姐姐没有招惹她,也会给她一种“受害者”的心理暗示。这样解决问题的结果是不合适的。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使用这个小玩意呢?
1。家长要提前告知孩子,并说明妈妈真的不喜欢卷入你们之间的争斗,而且从今天开始,妈妈确定你可以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你可以把纠纷放到家庭会议上一起解决。
2。当孩子打架投诉的时候,父母要和蔼而坚定地对孩子说:“还记得妈妈说过不会插手你们之间的打架吗?我相信你自己能解决问题”,然后撤离现场。此刻,孩子可能会大声喊叫,但家长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做出任何反应。经过更多的训练,孩子会习惯自己解决问题。父母使用这种方法后,孩子打架的次数减少了75%左右,剩下的25%比过去温和多了,解决的也快了。
3。如果实在受不了不介入,就给孩子同样的选择。你可以对你的孩子说,“你要么停止争斗,要么出去解决争斗。”或者“你们是要各自去房间等着,直到你们觉得不会打了,还是要一起去房间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孩子在为一个玩具争论不休的时候,可以把它收起来,对他们说:“等你想出一个和平的玩法,我再还给你。”
4。当打架可能危及孩子的安全时,家长需要及时介入,把孩子拉走,而不能袖手旁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