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赞扬还是鼓励对孩子的未来有什么影响

选择赞扬还是鼓励对孩子的未来有什么影响,第1张

选择赞扬还是鼓励对孩子的未来有什么影响

选择表扬还是鼓励对孩子的未来有什么影响?很多家长认为表扬和鼓励是一回事。原来表扬和鼓励不是一回事。不要在最好的时候用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宝贝,你真棒!”是你对孩子说的最常说的一句话吗?

我们在“批评教育”下长大,自然能体会到“肯定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总是脱口而出“宝贝,你真棒!”

我们认为表扬孩子可以让我们收获一个自信的宝宝,但这样长期的、随意的空泛泛的表扬反而可能让我们收获一个敏感、脆弱、无法接受批评、自恋、无法判断自己,甚至是逢迎型人格的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了解更多:

表扬和鼓励看似是积极的肯定,但表扬≠鼓励,对孩子思维模式的形成和性格的塑造有很大的区别。

表扬教育是必要的,但能长期影响孩子的是鼓励教育。

作为父母,我们要时时多了解,多维度学习。希望以下能对你有所启发!

鼓励和表扬,

对孩子的影响差距巨大。

长期的表扬会让孩子沉迷于寻求认同,抗挫折能力差,而鼓励会激发孩子的信心、勇气、接受挑战的意愿、内心的驱动力。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如果经常被夸聪明,他们会认为自己是一个聪明的人,聪明是一个人的天赋,意思是我不用太努力就能轻松完成一件事。如果你尝试一个新的或者更难的挑战,那就意味着你可能会失败,失败会带走智力的标签。

如果我们表扬孩子的努力,他们会认为自己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取得了好的成绩,他们也不怕接受挑战。即使遇到失败,他们也会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成功路上很正常的事情,不会影响孩子继续努力。

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未来!

本质的区别是不同的沟通方式导致了孩子不同的思维模式。

赞美有助于思维模式的固定。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会认为人的能力是天生不可改变的,面对困难很容易感到无助。

而鼓励有助于思维方式的成长。只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才会认为,一切都离不开个人的努力,我们遇到的一些挑战是为了帮助我们学习和成长。只有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才更有可能成功。

心理学研究还发现,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开始,这种不同的沟通方式就已经产生了影响。最重要的是父母培养孩子形成不同的思维模式。

成长思维是成功的关键,

这两个招数一定要学会!

第一招:当孩子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时,应该这样表扬!

当一个孩子克服困难,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请多问一个问题,你是怎么做到的?

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我们不能夸他聪明,那么如何正确的鼓励他,帮助他形成成长的思维模式呢?

其实不难。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做。

First:描述

也就是说,什么时候你能说出你能看到孩子学习有多努力,学习有多进步的地方。

比如你父母看到你每天学习到很晚,会主动向老师请教不懂的问题。你付出了很多努力,克服了很多困难,最终取得了好成绩。

第二:关注孩子的感受,询问感受和方法。

孩子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时候特别开心。等他们回来,我们带着惊讶和好奇的心态去问:

“宝贝,你是什么感觉,你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时候孩子大概会跟我们分享他是怎么做到的,他是怎么克服困难的,最后取得好成绩的过程。

让孩子评价自己,让孩子感受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自己的成功,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价值感。

有一天晚上,我的一个学员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激动,在群里分享了这样一件事。他是一个16岁孩子的母亲。她属于那种经常夸孩子的妈妈,而孩子性格内向低调。她对空洞赞不感冒,甚至讨厌。她经常说她妈妈在努力取悦他。妈妈发现青春期的孩子很难交流。

而这一次,他们一家去加拿大旅游。他们去了郊区的一所大学,约好了时间,但是没打到车。夫妻俩英语差,人生地不熟,不知道怎么走,很着急。这时,只见孩子不慌不忙地拿出手机,谷歌地图,告诉父母怎么走。

他们先坐公交,再坐地铁,再坐公交。在这期间,他们绕了无数个弯,最后准时到达了学校。一路上都是孩子说了算,爸爸一路上还在干涉我,说这样不对,说这样有问题。孩子在哪里?别理它,就拿着手机指着地图,淡定稳重,不急不躁。我妈只是发自内心的佩服,但还是无比的佩服。

因为十几年来,这个孩子一直把自己描述成找不到路的路痴。以前按照他妈妈的习惯,他肯定会这样表扬孩子:你真厉害,我佩服你等等,但是孩子肯定是没有表情的,会说“哦”。

而这一次,母亲没有表扬孩子,而是鼓励地问:当时我很紧张,爸爸在旁边说胡话。你是怎么消除我父亲的干扰的?拐了无数个弯就不担心走错路吗?这时,孩子灿烂地笑了,“我终于不疯了!”。

妈妈在分享的时候,孩子的笑容里透露着幸福、自信、自豪和成就感。之后他们去了另一个城市,那里正好有孩子的同学。这个孩子建议不带父母和同学一起去购物。我很自信这几天一直在指路,我能找到自己的路。

所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你是怎么做到的?”这句话带给孩子的作用和力量。

第二招: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要这样沟通!

所以我们知道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应该如何正确的鼓励他们。那么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我们应该如何沟通呢?

引导孩子关注当前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启发孩子找到自己的路,尽量不要去营救他。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每当我们告诉孩子一个答案时,我们就剥夺了他们学习的机会。”

我们可以和孩子说话。看来我们真的遇到麻烦了。你觉得有什么办法解决吗?让孩子自己想清楚,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

当孩子想出办法以后,我们可以鼓励他去尝试,即便尝试失败以后也没有关系,想办法继续尝试,直到成功为止,这是培养孩子强大的有效方式。

一个学员的妈妈跟我分享,她女儿3岁多了,第一次尝试晾衣服。一开始,她试了两次,都没用,孩子就不耐烦了,于是沮丧地说:“我做不到”。

相信大部分家长都会遇到类似孩子失去自信的事情。如果妈妈在这个时候对孩子说“你去那边玩吧,我来晾衣服”这种看起来很普通的一句话,你知道会让孩子心里是什么感受吗?

这个时候,无论你的态度语气有多温柔,孩子感受到的是:“我真笨,我真没用,我什么都做不好。”所以孩子会逐渐失去自信心。

而这位妈妈对孩子说:“宝贝,你能行的。晾衣服其实就是一个找领子的游戏。你再试试,可以先找两个领子”。

孩子想了想,又开始尝试。她开始翻找衣服的领子,可是困难又出现了,一边的领子总是掉。然后他低着头撅着嘴说:“我做不到”。

母亲又对孩子说:“宝贝,你能行的。你只需要一个小工具的帮助。你能看见哪一个?”

这时,孩子看了又看。她很快找到了夹子。她问妈妈是不是夹子。我妈笑着给了她一个鼓励的眼神,最后用夹子夹住衣服,顺利挂在晾衣架上。

这个时候,孩子趾高气扬地说:“我做到了”。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时候,孩子的表情和她的内心一定充满了骄傲、价值和自信。

当孩子一次次遇到困难和挫折,感到沮丧,想要退缩的时候,是妈妈给了他力量。

我相信,在孩子未来的生活中,当她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心里一定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我相信你能行。不要害怕失败。想想办法。如果一次做不到,就试两次。如果两次做不到,就试三次,直到成功。

性格对成功的影响,重点在于“毅力”的品质[h/]

自2005年以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安吉拉·杜克沃斯一直致力于研究性格对成功的影响。他发现: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他们的智力、学习成绩或外貌、毅力都是预测成功最可靠的指标。他对毅力的定义是坚持自己对一个长远目标的热情,即使面对失败也要坚持不懈,继续努力。这种品质叫毅力。

也就是说,一个孩子是否知道1+1等于2其实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他第一次尝试说1+1等于3时,他愿意继续尝试,直到找到正确答案。

我们应该教给孩子的不是他们跑得有多快,而是他们即使摔倒了也能站起来继续跑。

你会让一个两岁多的孩子用成人指甲刀剪指甲吗?等她切完了你还会继续让她切到流血吗?

以前我们都是用成人指甲钳帮女儿剪指甲。她每次都非常仔细地看着它们。直到她两岁多,有一天终于忍不下去了。她急不可耐地说:“这次我要自己做刀,我要自己切”。

此时的我,内心无比担忧。我非常担心她会割肉流血。一番纠结之后,我问她剪还是不剪?挣扎过后,我决定:放手,让她自己剪。

过了一会儿,我看到孩子的小肉手拿着这样的指甲钳。虽然指甲钳在她手里晃晃悠悠,但她还是很认真很用力地剪着。但过了一会儿,只听到一声大叫,割肉流血。

当时好心疼。如果我在这个时候对她说,“看,我告诉你。你不听我的,不让你剪指甲。你得自己切。疼到皮肉流血。以后不能自己剪了。”

如果我说这话的时候,女儿心里的感受是:“我真没用,我真笨,我需要别人来照顾我”。我走过去抱住她说,“我割破了我的肉,它在流血。真的很痛。”我接受了孩子的情绪。

她冷静下来后,出乎我意料的是,她继续拿起大指甲刀,剪得很用力。于是我对他说:“宝贝,自己剪指甲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你切肉直到流血。你还在试图切断它。不断挑战,越切越能变得更好。”

从那以后,一直到现在,三岁多的时候,她自己剪指甲,不需要我们帮忙。可以想象,那一刻,她感受到了满满的价值感。当她遇到挫折时,她没有放弃,而是再次尝试,直到有了完整的成功体验。

我相信,曾经,一股强大的力量注入了她小小的身体,“我能行”的信念就此确立。

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时的态度。父母的教养方式决定了孩子性格的塑造,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是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你的每一个想法,每一句话,每一种情绪,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

我希望孩子做得好的时候,是鼓励,而不是表扬;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既不剥夺尝试的机会,也不指责,而是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引导,培养孩子的毅力。这种品质会让他们终身受益。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乐观、自信、勇敢、坚强、快乐等等,而这一切都来自于你,如何养育你的孩子。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人类最终的幸福与外界关系不大,而取决于父母如何养育孩子。”

拿破仑曾经说过,“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

家庭教育是如此神圣伟大,但社会上任何工作都需要培训、考核、资格证。只有最重要的工作,也就是父母的工作,不需要任何培训就可以自动就业。如何养好孩子是一门学问,有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而父母的学习是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19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9
下一篇2022-11-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