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好孩子,不是三言两语能解决的问题。作为父母,都有自己的私心,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以后过得幸福。边肖今天要分享一些教育观点。听起来贼有理,用起来超级厉害。
#开心就好#
不同性质的人对“幸福”的认知是不同的。孙武空有空的时候最开心。猪八戒有吃有爱就开心。唐僧要有目标,要有成就。沙僧需要榜样和信条。——只从自己的好恶出发,并不能给他想要的幸福;不了解本质上的差异,教育往往是对立的。
教育的目的是发现和释放潜能和优势,而不是“只要他开心就好。”如果你想快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闭上眼睛,停止聆听,洗脑。但那是忽悠,不是教育。
#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花。你不是最大最亮的,但你是小清新的。你有你的价值#
这种话有用吗?不会的,教育的主体是孩子,而不是沉醉于自我感动的家长。父母要做的是了解孩子的天性,找出孩子的长处和兴趣,并加以培养。你不一定要学习拔尖,但每个人都需要出类拔萃。只有建立优势,才能自信。没有自信,就没有烦恼。
#培养孩子自立有错吗?#
是的,很有可能是错的。不同类型的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热情”差异很大。过分的要求可能会造成精神伤害,缺乏自信和不安全感。有很多人在童年时受过这种伤害,这就是“爱的伤害”。
#先培养自己再谈教育#
这是一句很蛊惑人的话:孩子的问题就是你的问题,你小时候不够优秀。这种“原罪式”的鞭笞让父母感到愧疚,却忘了:育儿,更重要的是智慧和方法。
榜样的力量固然重要,但绝不是唯一的。不同思维偏好的人,对榜样的需求和侧重是不同的。人B最需要榜样,而人D更看重个人感受和思考。只有推翻权威,D的创造力才能得到更大的体现。C人愿意跟随,但A人需要清醒的认识和自我判断。
过于机械的模仿,属于“圣人般”的教育。但是,所谓圣贤,就是能为我所用的圣贤。不同的天性,对同一件事的不同看法。你这么做,他不一定这么想。
所以,是“为人父母需要教育自己”,而不是“为人父母就是教育自己”。大部分讲修行的人都在用“原罪”情结。“一切都是我的错”,亲子问题会解决吗?父母要有多优秀才算合格?达不到高标准就不能当家长吗?
生活可以是一种精神实践,但教育是一门科学。实践向内,教育向外。修行只关乎自己,把自己“搞定”就够了,哪怕是“骗骗忽悠”。教育和“别人”有关,不能有“欺骗和愚弄”。好的教育不是给他一个世界观,而是给他一个世界观。
育儿教育只教育自己,以身作则是远远不够的。比这更重要的,是顺应自然。反自然的教育,性格好的家长还是会教出差性格的孩子,自信的家长也可以教内心纠结的孩子。如果不懂得分辨性质,成功的案例也会害人。多高大上的成功经历会成为孩子成长的障碍。
#男孩要贱养,女孩要贵养#
这是虚张声势的言论。但是,艰难困苦对不同性质的人有不同的意义。
对于奋斗中的A来说,吃苦是精神财富,是努力的动力;更注重感情的C人,才是对抗折磨,伤害灵魂的人。
于是,有人从苦难中成长;有些人,出生在荒地,已经成为母狗和不守规矩的人。有的人,被腿羞辱过,就会出名;有些人从此变得势利。
差异的原因不在于教育,而在于天性,更是不分性别。所谓男生就该是什么样子,女生就该是什么样子的说法,陈旧颓废,压抑个性。这种语气让或多或少娇气或顺从的男人,或勇敢或自由的女人,觉得自己一辈子都是个错误。
自然大于男女。违背自己的天性去追逐,是无法获得多少快乐的。人性的解放之路必须突破这个基调。
“这是 “XX小孩都是这么教的”“XXX哲学这么说的”
——用想法和案例管理孩子
讲故事的教育类书籍多出于:家里有个才子,父母恰好有写作能力。故事可能是真的,但故事中的因果关系却很牵强。——“正因为如此,孩子明白了XX的道理;因为我这样做,培养了孩子XX的性格。”这种理解还不如盲人摸象。
所谓的想法,很多时候,无非是弱者的理由,强者的借口。我以为我说的是真话,其实我只握有话语权。教育理念也是如此。只要和对方换位思考,就不难发现,任何想法都有另一个对立面与之对应。
我是一个慈爱的父母,一个放松的父母,一个严格的父母,一个爱出风头的父母。——不!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TA是个怎样的孩子?有没有给TA一个符合天性的教育?有没有带TA走对方向?错位教育,再“好”也是相反的。缺乏智慧,没有正确的知识和方法,爱和想法往往会有所帮助。
我心情不好,多半是因为找错了人;事业不顺,多是方向不对;教育不顺利,大部分是方法不对。“你不够努力,也不够完美。”每个人都容易受到这样的批评。然而,要把事情做好,更多的是靠方法,而不是想法和实践。
如果你不了解自己,所谓的“坚持做自己”就是一派胡言;如果找不到正确的方向,那些“执着的格言”往往很傻;不是帮助人们了解自己,而是说服他们“坚持做自己”,这可能会成为有害的话。
育儿教育,不要说教大道理。矛盾的事实比比皆是。赢的只是话语权;不谈理念。观念是流行的,20年后肯定会改变。不要“玩”而感动。感动你的,不一定能感动TA。请给出事实、真相和知识。远离愚昧,永远不要依赖理性、观念和情感。相反,骗子往往会依赖他们,信的越深,上当的越大。
很多父母可能会觉得,育儿书看得越多,接触到的育儿观点越多,却越不懂得如何照顾宝宝。一句过时的流行语正符合这种情况:“听了很多道理,还是命不好。”问题不一定是真理,而是我们太相信真理,即使不符合,也要把自己放进去。如果都信,不如不信。所以,不管你相信什么,前提是相信自己的判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