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避免超限效应,达到有效沟通?

父母如何避免超限效应,达到有效沟通?,第1张

父母如何避免超限效应,达到有效沟通?

为什么孩子对父母的唠叨越来越没有耐心?为什么啰嗦的父母总是得不到孩子的认同?让我们看看在啰嗦中长大的孩子会怎么样。

新加坡电影《孩子不傻》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小英雄杰瑞和弟弟汤姆每天放学回家都被父母和奶奶“频频说教”。杰瑞通过旁白道出了孩子们共同的心声:大人们常常认为和我们说话就是交流,但其实他们都在说,都在自得其乐,而我们通常都假装在听。我们听不听,他们不在乎,只要开口,就算了。听着,他们淹死了我们。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大人话那么多,为什么不明白太多了很难消化?

电影描绘了家庭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父母在同一个问题上的不断说教是一种单调的刺激,孩子会慢慢的闭上耳朵。你的话就像背景噪音,孩子充耳不闻。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长此以往,会封闭自己的内心,拒绝与父母交流,甚至出现逆反心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过久,导致极度不耐烦或逆反心理的心理现象。说白了就是你太啰嗦了!

啰嗦长大的孩子会怎么样?

带女儿去花鸟市场,女儿看到各种各样的花鸟,开心的手舞足蹈。逛了一圈,她满头大汗,头发湿得满脸颊都是。

看到她满头大汗,我翻出包里的皮筋帮她扎头发。从来不喜欢扎头发的女儿看到我拿出橡皮筋就跑了。我在后面追着她喊:“快过来。”

我越追,她跑得越兴奋。在她看来,这更像是在玩一场赛车游戏。

两个人围着花市的铺面跑了两圈。最后我输了,橡皮筋老老实实的放回包里。

虽然女儿赢了,但是赢了也不爽快。

后来我四处闲逛的时候,不停的给女儿换汗巾,还不忘责怪她不肯扎头发。

唠叨惹恼了我的女儿,她对我咆哮道:“妈妈,别再说我了!”

同行的朋友也提醒我:“是啊,你老是说要扎头发,我都快受不了了。”

被大朋友和小朋友说的时候,我突然醒悟了。一路像蚊子一样,在孩子朋友面前不停的嗡嗡叫。如果是我,我早就受不了了。

过多的赘言会失去孩子的尊重

父母过于啰嗦,有时会失去孩子的尊重。

在家庭中,父母是受人尊敬的。而且有一种父母逐渐失去了孩子对自己的尊重,就是啰嗦父母。

我认识一个母亲。她说不知道怎么和孩子相处,总觉得自己的付出吃力不讨好。

她说孩子每天回家都有关卧室门的习惯。原本,她无法理解孩子的“自闭”行为。后来她才发现,孩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听广播,收拾衣服,甚至发呆,不想从屋子里出来。因为没有妈妈在耳边唠叨,孩子觉得很舒服。

是的,我以为我是为了孩子好才想多说两句,但是在孩子眼里,啰嗦的父母就算掏了心窝也无法得到孩子的认同。这是为什么呢?如果父母过于啰嗦,孩子的心理可能会从最初的内疚、焦虑,变成厌恶,再变成无知、麻木。最后,孩子会被“逼急”,出现“我是铁了心要这么做的”“我是铁了心不让你做你想做的事”的逆反心理和行为。所以,时间过长、内容过多或教育方式单调重复等不良教育方式,都可能造成孩子的超限效应。

那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如何避免超限效应,实现有效沟通呢?

1。说明清晰而现实

有时候,面对孩子的行为问题,很多家长往往会不停地抱怨孩子。他们的芥蒂耗尽,亲子关系冰封,孩子不理解你要他做什么。比如孩子作业拖拖拉拉,一个小时就能写完,往往两个小时还没写完。我妈对此很有意见:“我说了多少遍了,写作业就好,别想了。”然后我妈进了房间:“你看看你,你桌子上,杂志上,手机上都是乱七八糟的东西。能不能不分心?”快点收拾你的东西。看到孩子撅嘴,母亲在离开房间前又说:“少喝水,否则你每半小时就要去一次厕所。”真不知道你有没有认真用过!嘿!".这孩子此刻更不耐烦了。作业的效率怎么才能高?

妈妈,这些指示,一个接一个,呜呜呜的,也不清楚的说明让孩子做什么。正确的做法是明确告诉孩子,“我希望你能把桌面收拾干净,给你一个小时专心做作业。之后,你可以走出房间,做其他事情。我相信你能做到。”指令中包含了时间、任务和你对他的期望,清晰、现实、可行。

2。使用“I-information”模式与孩子交流

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父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出他的错误行为。不要抬举旧账,轻易评判孩子的行为,乱扣帽子。比如孩子考的不好。他回家不敢告诉你,你问他之后他告诉你了。你知道了,立马就火了:“你看看你,你哪做的好?”没有批改过作业,现在学会了隐藏成绩。你不仅懒,而且没有上进心!“考虑一下。孩子听到这些话后还能心平气和的和你说话吗?

面对孩子的情况,其实可以用“I-Information”模式和孩子沟通,效果会更好。

①描述孩子的行为:儿子,你回来后没有主动告诉我今天的测试结果。

②说出你的感受:我觉得很不开心,因为你剥夺了我作为父亲/母亲的知情权。当然,我也很迷茫。你不想告诉我的原因是什么?你觉得我会骂你,还是无益地唠叨你?

③表达你的需求:我希望我的父亲/母亲是你内心可以求助的人。孩子,请让我知道你的情况,给我帮助你的机会。

“我-信息”沟通模式由三部分组成:描述孩子的行为+说出你的感受+表达你的需求。因为“I-Information”是和平的、诚实的,它会促使孩子同样诚实地回应父母,有效地避免了案例中破坏性的亲子沟通

3。示范正确的行为,给孩子成长的时间

美国心理学家简·尼尔森说,“如果父母能少说多做,孩子75%的问题很可能会消失”。

我相信孩子并不想故意犯错来惹恼或挑战父母。大概只是他们不知道或者没有足够的能力做好。因此,父母在指出孩子错误行为的同时,应该示范正确的做法,帮助孩子掌握正确行为的能力。

比如那些乱花零花钱的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行为,是因为他们的自控能力弱,难以抵御外界的诱惑,或者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消费行为。这些能力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需要家长不断培养和引导,要给孩子足够的“反复”成长时间。

中国画讲究“疏而不透”。有了“留白”,就会有更多的想象空和美感。教育也是如此。家长要和孩子“别说了”,适当留点“空白”,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和反思。这样孩子就会敞开心扉,和你做朋友。

因此,要想让我们说的话起作用,就不能简单地长时间重复同样的话,而应该多角度、多种方式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运用以上三个技巧进行有效沟通,你可能很快就会真正体验到“千言万语”的力量,享受到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15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8
下一篇2022-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