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机和iPad是现在孩子很流行的一件事。即使是说话不利索的婴儿,也已经可以用粉红色的小手触摸屏幕了。这就好比“80后”、“90后”年轻人小时候对电视的痴迷,让很多家长头疼。为什么孩子玩手机等电子产品会上瘾?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孩子?
春节在朋友家拜年,朋友的小孙子是个可爱的小男孩。他正坐在沙发上玩着他的iPad(平板电脑),在他奶奶的催促下,他把我叫了出来作为问候,然后继续玩。我给他的红包他都没看。朋友无奈的叹了口气,说:“这玩意真的没办法整天玩。”
玩手机和iPad是现在孩子很流行的一件事。即使是说话不利索的婴儿,也已经可以用粉红色的小手触摸屏幕了。这就好比“80后”、“90后”年轻人小时候对电视的痴迷,让很多家长头疼。
手机和微信是互联网时代的虚拟身份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从PC(电脑)转向了手机。手机不仅仅是一个可以打电话发短信的通讯工具,更是你的钱包,你的社交关系,你的百科全书,你的快乐大本营,你的生活助手...未来信息化程度会更高,对手机的依赖会更强。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不可能不受影响。对于孩子来说,掌握手机是未来生活的必备能力。手机和微信是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人的虚拟身份。没有这个身份,你的孩子将来可能就是这个时代的“黑户”。
父母一想到孩子用手机,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种负面信息:孩子玩手机容易玩物丧志,耽误学业,影响身体健康,容易学坏东西,等等。但是任何一种工具都有两面性。汽车可以给人们带来快捷的交通,舒适的乘坐体验,也可以带来交通事故,但人类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制造和驾驶汽车。根本原因是汽车利大于弊。同样,手机的积极意义在于可以让孩子接触信息,获取大量信息,与同学建立友好关系,改善人际关系,娱乐身心,方便生活。简而言之,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回避和屏蔽。
为什么孩子会沉迷于玩电子产品
为什么孩子会沉迷于玩手机等电子产品?我觉得,第一,因为无聊;第二,你可能真的需要查资料或者和同学交流。孩子们通常精力充沛。如果父母不陪孩子,孩子在家没有玩伴,我们就不能指望一个孩子像老人一样打坐、晒太阳、睡觉。孩子不能整天学习(考试前除外)。如果没有玩具和比手机更有趣的东西,他不玩手机,不玩iPad,不看电视,那才奇怪。
由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今天的社会与我们童年的社会不同。当时的社会形态是线性单向的,生活圈子狭窄。现在,社会开放、多元、丰富,人们开始注重社交。社交吃饭和社交吃饭一样,是人的一种自然欲望。现在连幼儿园的孩子都有社会交往和朋友。既然要社交,就需要社交货币。什么是社会货币?是一个你的信息可以帮助别人社交的过程,相当于提供了一种新的货币激励——社交货币。
想社交,就得有话题聊。不要以为只有大人可以聊天,小孩子也可以聊天,也可以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不断制造话题是孩子建立友谊和积累社交金钱的一种方式。
在某个阶段迷恋某样东西很正常
孩子在某个阶段对某样东西迷恋是很正常的。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迷恋。回想一下,你小的时候,有没有把俄罗斯魔方和变形金刚放在手上?现在的孩子玩手机就像我女儿这一代孩子痴迷于看电视一样。虽然载体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家长总是担心孩子玩手机会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和工作时间。花还是年年开,只是年年花各不相同。从当年痴迷变形金刚的少年到今天的父母,你不必因为今天孩子在玩手机和游戏而过于焦虑和恐慌。你应该用别人的同理心去对待他们,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坎。
如何让孩子的生活充实起来
如果孩子因为无聊而痴迷手机,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思考如何让孩子的生活充满乐趣。你有什么更好玩的东西给你的孩子吗?除了玩电子游戏,你还培养孩子的其他爱好吗?你在家耐心陪孩子玩游戏,和他互动,他就不会玩手机和游戏,也不会不理你。如果带孩子去踢足球、下棋,和孩子一起养一只宠物、养几盆植物,他会很开心。去真正的动物园比在屏幕上看动物园更有趣。真人版的CS比赛比网络版的CS(反恐精英游戏)更让孩子们有感触。
我女儿小的时候,我们带她去了动物园。首先,我们骑马。骑了十圈,我们拔草,给猴子喂鹿,兔子,香蕉,花生。回来后,我们去花鸟鱼虫市场看猫狗。放学后,我们经常带她去书店看书,买书。孩子看这本书,翻那本书,最后买自己喜欢的书。他们整天都很开心,不会赶回家看电视。成年人认为孩子生来就不喜欢阅读,但事实上,这并不完全正确。只是因为你没有给孩子探索的机会,让他没有机会爱上阅读和其他事情。父母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在孩子身上,给孩子提供各种机会,找出孩子最感兴趣的东西,然后陪孩子玩,这样孩子的生活就不会枯燥,自然就会少玩手机或者不再沉迷游戏。
孩子正常使用手机不应该受到责备
父母不应该因为孩子有获取信息或正常交流的渠道而责怪孩子使用手机。如果孩子不会用手机,家长也要指导孩子使用。要知道,作为一个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人,获取信息的能力也是一种竞争力。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些孩子玩手机不能自拔。父母为此焦虑,但不可能24小时盯着孩子。没收手机的做法过于生硬,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尽量用温柔的方法取得孩子的信任,然后一手软一手硬的对待。家长可以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孩子聊聊玩游戏的感受。
父母应该和孩子有共同的社交语言
为什么有些父母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因为和孩子没有共同的社交语言。如果家长只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肯定是有矛盾的。但是,如果你和孩子一起看动画片、玩游戏,和他交流动画片、游戏里的人物,你会发现孩子是愿意和你交流的。找到共同语言与孩子沟通,就能逐渐获得孩子的信任。你的孩子觉得你是他的朋友,而不是管他的人,他也可以听你的话,如果他不再防御的话。
有了这样的心理基础,家长就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做其他好玩的事情来分散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摆脱手机、游戏、电视。
父母以身作则,制定规则
首先,父母以身作则,放下手机,少看电视,给孩子做好榜样。女儿小的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让很多家长头疼的是,孩子痴迷于看电视。有一次我问女儿为什么不迷恋电视,她说:“我放假一个人在家就看电视。开学后,你每天只看新闻联播,然后关电视,我只好回屋学习,况且你也在我旁边看书。时间长了,我就不想看电视了。”
二、制定一个具体详细的陪孩子玩手机和游戏的规则,比如一周玩几次,每次玩多长时间。如果你的学习成绩下降,你玩游戏和看电视的时间就会减少。把这些规则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严格执行。
对于一个生活在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孩子来说,完全脱离手机是不可能的。父母不可能让孩子远离电子游戏和手机。这样,不如换个思路,客观看待他们对孩子的影响,与他们共舞,把握好“度”,给孩子当好“安全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