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当孩子想和父母亲近,但父母正好手头有事,孩子就会表现出不满和愤怒,然后用各种方法吸引父母的注意。比如他妈妈做饭的时候,他把椅子推倒,或者把玩具扔在地上,让他妈妈一直照看他。让我们来看看父母是如何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的。
有些孩子会在父母因为天黑要求结束户外活动时大声哭喊抗议;在跟随父母去商场或超市时,有些孩子因为购物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毫不留情地哭闹,甚至躺在地上打滚……
孩子哭闹的背后,其实反映了他脆弱的心理。他渴望得到成年人的认可和关注。2-3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与父母和其他成年人交往的过程中,孩子开始关注自己。他认识到自己后,渐渐有了主见,甚至变得任性固执。这些都是孩子自我探索的开始。
了解孩子的心理,父母就容易对症下药。自我意识强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精力充沛,固执己见。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独特的性格,通过引导把“坏”变成“好”,把孩子的坏脾气变成好脾气:
(1)给孩子留足够的空房间
一般来说,2岁的孩子精力充沛。他们喜欢运动,好奇心很强,想探索身边的一切。他们渴望被关注,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更渴望有自己独立空的空间。
父母应该对孩子的愿望给予适当的支持。例如,他们可以让他自由选择是做户外活动还是在房间里搭积木。当然,家长一定要保证玩具等物品在安全范围内,以免孩子不小心对自己或周围的其他物品造成伤害。
同时,家长要鼓励孩子的创新思维,允许孩子有特别的想法。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孩子的精力得到合理的发泄;另一方面也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教孩子需要耐心
家长要明白,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发脾气哭。所以他们平时要积极建立和维护亲子沟通的氛围,用行动告诉孩子,在父母眼里,他永远是个好孩子,这有助于他们顺利接受父母的引导和教育。
同时,家长也要对一个“毛躁”的孩子多一些耐心,增进沟通,引导他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健康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