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件违反孩子成长规律的事情,父母千万别做!

这几件违反孩子成长规律的事情,父母千万别做!,第1张

这几件违反孩子成长规律的事情,父母千万别做!

谈谈谈:

不要让训练取代自然发展

开始说话的孩子一般口齿不清,特别是舌尖音发不出来。比如把“河”说成“河牛”,这是非常正常的。父母不管,慢慢长大就好。就像刚学走路总是磕磕绊绊,没有对孩子进行任何训练。孩子长大了,走路自然就稳了。如果家长把这种正常现象视为不正常,贸然训练孩子,很可能会阻碍孩子的语言发展。

一位家长为了让刚满一岁半的孩子口齿清晰,每天用小勺子调整舌头,训练发音。突然,那个已经说话的孩子停止了说话。孩子的异常表现吓坏了她,以为孩子突然得了“自闭症”。好在孩子的奶奶凭感觉决定是小范的错,及时停止了对她的训练,才没有和孩子在说话上纠缠。将近一年后,孩子慢慢又恢复了说话。

在我女儿袁媛3岁的时候,一个同事的孩子在上中学,听说她不会发舌尖音,比如说“六十六”是“别扭”。她很惊讶,很认真地建议我带孩子去医院看看,是不是口腔结构有问题。作为一个母亲,我很了解我的孩子,甚至有些孩子喜欢袁媛的发音,很可爱,所以我嘲笑了同事的建议。我不记得圆圆什么时候不再说“六”是“倔强”了,就像我不记得她是哪一天从胖乎乎的孩子长成了四肢修长的姑娘。

当人们对童年越来越陌生的时候,孩子的正常表现被视为“问题”一个接一个,各种“训练”应运而生:感官训练、哭闹免疫训练、排便训练、爬行训练、注意力训练、抓握训练……家长的整体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但是养孩子却越来越不自然,越来越粗鲁无知。有多少人在以爱的名义控制孩子,扰乱孩子的正常发育,甚至用非自然的手段逼迫孩子退步。

谈竞争:

不要辜负大自然的精心安排

一直以来,我们的习惯就是崇尚竞争,很多人认为竞争意识要从小培养。其实这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

童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年龄段,有着自己独特的任务。一个孩子成长为成年人的正常过程,是一个从“小动物”向“人”进化的过程,也就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历史。新生婴儿像初生牛犊一样无知,身体比小牛弱,从童年到成年的时间比小牛长得多。这是大自然给每一种有巨大潜力的生命留出的积蓄能量的时间。孩子的成长也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严格的、不可逾越的秩序。

童年的任务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内积累。一个人只有拥有强大的内在力量,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才有可能在未来处理好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获得人生事务的主动权——这才是培养竞争力的正常序列和逻辑。如果你急于让孩子从小竞争,培养他所谓的竞争意识,其实是在分散孩子内部自我成长的积累,竞争带来的焦虑会消耗孩子更多的精力。被迫进入竞技轨道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无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从童年开始的竞争很少能赢。

面对一个潜力无限的弱小孩子,我们应该遵从大自然的安排,让他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内在的积累和成长。如果非要培养点什么,不如培养他的好性格。每一个好的性格都能催化面对世界和困难的能力和勇气。性格好本身就是竞争力。

说说规则:

也许爱和信任的本能更重要

童年是一段特殊的时光。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纯净美好的原生态世界,有着神秘的潜力和无数的发展可能。教育的任务就是开发这种潜能,并努力保护个人的幸福,这就要求家庭生活中必须减少太多的约束。

一个孩子,如果最初与世界的接触不能让他安心,就被扔进了一场能量消耗的战争,但要小心。自然要求他拓展自我,探索世界,环境处处受到约束和限制。这样会让孩子疲惫不堪,不知所措,成长的正能量会被无端消耗,心理秩序会被打乱。

有一个高学历的妈妈,对孩子总是“高标准、严要求”。比如2岁以后尽量不抱孩子,不习惯孩子的娇气;换下来的内衣必须当天洗干净,绝对不能拖到第二天...这个孩子5岁的时候,智力非常优秀,确实养成了很多“好习惯”,但也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偏执,几乎不接受任何稍有变化或者不符合常理的事情。

这位母亲的文化程度和社会地位都不低,也很重视教育,但她只是压抑了体内的原始本能。面对孩子时,他们感觉迟钝,缺乏文明进化后的母性直觉和体贴与修养。他们机械地照搬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把“立规矩”当成教育,使事情陷入本末倒置。其实有时候,最美的教育也是最简单的,就是听从自己内心的爱的本能。

教育也是一种能量,用最自然的心去体验另一个自然人。我们要相信一个人,尤其是孩子自发的选择,一定会好的。对人性的不信任往往是“制定规则”的基础,目的是“打扮”孩子。如果我们能自然地信任孩子,多给他一些“精神上的溺爱”,那么他会成长得更强大,会学到更多的生活智慧。

大自然是我们永远的老师。她让我们变得简单,减轻了我们的焦虑。在教育领域尤其如此。当你在不知所措的任何一个瞬间思考大自然告诉我们什么的时候,答案或许就出来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09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8
下一篇2022-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