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开始不需要担心学习。所有因为学习而感到痛苦的孩子,都遇到过不正确的引导。只要改变观念和方法,孩子的学习就能变得轻松愉快。渐渐的,我发现身边很多家长,在辅导完孩子之后,都会抱怨孩子很笨,或者学习不用心。
这么简单的事情,我都说了好几遍了,还是不会!
前天刚教的,今天不会再教了。真令人气愤!
稍微换了一下题型,就觉得自己傻了。我感觉我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
如果有朋友来找我抱怨这样的苦,我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你教的方法对吗?
教,教与学,两个方面相互作用。为什么这么肯定“学习”方有问题?而不是“教”自己,方法不合适?责怪孩子们公平吗?
教学效果不好。从概率上看,50%的问题是教学方造成的。如果具体到家长教孩子的情况,我基本可以推断至少有80%的问题是教学方造成的。别生气,听我慢慢说。
大部分家长不了解教育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
教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高一课本的内容很简单,但是要教高一的孩子,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为了能够教人,你必须知道教学的对象以及你在教什么。家长的误区是只看到教学的内容,认为这是教学的全部,从而忽略了人的因素。
一个学习者的学习曲线是什么样的?记忆一个新的知识点是如何进行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有什么区别?如何应用记忆中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我只是举个小例子,可能大部分家长都答不上来。
又有家长会说,我那时候读书的时候,有那么多事情那么复杂?
这是偷换概念的表现。当时你作为学习者,有专业的教学人员,知道你的学习特点,巧妙安排学习、复习等环节,促进你更容易掌握知识点。作为学习者本身,这一切都是潜移默化的。
学的东西简单,不代表教的一方没有难度。此外,如果学习者能够从教学的角度重新评估学习过程,他将有非常不同的新收获。教学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再回应一个常见吐槽。为什么孩子说这种问题就做不到?
深挖一下,里面也有很多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教育家布鲁姆提出了这样的认知教育目标分类。对于一种新知识,需要有六个层次。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六个层次。
[/h 记住记忆:奶酪的分类。
了解:不同种类奶酪的异同。
Apply应用:奶酪在饮食中有什么用。
分析分析:奶酪会对人体产生什么影响?
评价评价:做披萨的时候,哪种奶酪最合适?为什么?
创造创造:用奶酪创造一种新的烹饪方法。
可见,前三种属于低级认知,后三种属于高级认知。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启发、实践,才能从低级认知到高级认知,甚至创新。所以,仅仅说一个知识点,孩子要学会使用,甚至创新,还有几个步骤。
更不用说,很多家长自己都没说清楚,孩子连第二步“理解”都成问题。他们如何学习和使用它?这是典型的家长对教育心理学知识不足,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不了解而导致的不切实际的期望。
大多数家长不懂发展心理学,
不知道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
为什么高一数学教具需要准备木棒和计数器?这与该年龄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密切相关。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0-2岁),术前阶段(2-7岁),具体操作阶段(7-11岁),正式操作阶段(11岁以后)。
仅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在具体的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只能将运算图式应用于真实的或可想象的事物、情境或事件,并不具备理解抽象符号(如代数中的XYZ)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小学数学低年级有很多比喻和图形表达的原因。
有一次去一个大学同学家玩。他妈妈是江苏省退休的优秀数学老师,跟我聊天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虽然你们都是大学生,即使是清华的,也不能教小学生。
因为你不知道大纲,你不知道哪个是你孩子学过的知识点,哪个不是你孩子学过的思维方法。你可以自己解决问题,但不能让孩子明白。
印象深刻。我一直对教学心存敬畏。那些认为小学老师工作简单的人,自己去尝试一下就知道了。其实很多家长都尝试过,但是他们的结论是孩子太笨了。
大部分家长都无法用同理心理解孩子的难处。
前两点也可以说是家长缺乏相关知识导致的教学问题。第三点就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态度不当导致的教学问题,对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打击很大。
我们受了十几年教育的中国数学,已经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这个时候,我们再回头看小学低年级的内容,就会觉得很简单。简单,因为积累了很多年。
如果你和我一样连五线谱都不懂,你觉得你孩子学的钢琴很简单吗?
如果你之前没有参加过数学竞赛,看看奥数题,即使你是小学低年级,也会让你思考很久。
如果你不会游泳,游泳运动员告诉你游泳很简单,你会怎么想?
知道的人不难,难的人不难。孩子刚学一个新的知识点,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很正常的。天天打孩子“很简单”。真的是有害无益。
即使孩子做到了,因为已经被家长标榜为“简单”,没有成就感;如果孩子做不到,那就更尴尬了,抬不起头,只能怀疑自己傻。
想想吧。姚明告诉你,扣篮很简单。你感觉如何?
教书是一个专业的工作,不是谁都能进行的。就像我们大多数人不会做餐馆里的美食一样,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没有必要感到羞耻。但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专业,就指责学习者的愚蠢和粗心是不负责任的。
可能现在的家长大多受过高等教育,所以有“家长对老师”的倾向。父母在家教授各种课程。我觉得有几个隐患。
首先,对教学的忽视导致教学方法单一、不专业,容易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甚至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
其次,家庭教育本身已经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果家长做老师的工作,很容易导致家长自身责任的忽视。而这些工作,父母不做,就没人做。
父母的责任是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孩子的社会性,孩子的素质,孩子的情商,逆境商,财商,等等。这还不够父母忙吗?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教本该老师教的科目?
最后,双重身份容易使亲子关系复杂化。父母就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主要是无条件的爱。师生关系更多的是尊重。
父母传授知识,很难在孩子中建立起敬畏之心;但在教学过程中的批评和指责,往往会让孩子误以为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有条件的,从而影响到纯粹的亲子关系。
我知道现在的小学有很多作业要家长做。我一直把自己当成支持者,而不是领导者。我会和我的孩子一起去发现缺失了什么,但我不会说大知识体系。
如果一定要我讲解某个知识点,我会提醒自己,孩子已经学了什么?老师怎么说?他的偏差出现在哪里?如何把眼前的问题和他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他能理解什么样的叙事方式?除了干巴巴的说,怎么才能把道具运用的淋漓尽致,或者运用到生活场景中?
术业有专攻。如果你研究了十几年的领域,任何一个门外汉都会说是,你心里也会有所怀疑。所以在辅导孩子作业的过程中,对教学有敬畏之心是很重要的。
如果家长家教越多,孩子越迷茫,那么我们首先要怀疑自己是否教对了,不要再乱指责孩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