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游泳池边,一个2岁左右的小男孩,一手抱着妈妈,一手试图去摸水。妈妈紧张地喊道:你太小了,不能下水!......男孩犹豫的手立刻缩了回去。另一对父女。女儿站在岸边,想下水,但是有点胆怯。
父亲随后自己从池子里出来,站得离女儿很近,伸出双臂鼓励她跳下去。
女儿扑向父亲,父亲准确地接住了她,父女俩一起大笑。经过反复跳跃,整个画面非常默契,很美。
小女孩的份额保证从哪里来?当然来自我父亲。父亲是强大的,充满了确定性。
这种力量感和确定感帮助我的女儿抱有希望和信念,相信我能行。这个轻松愉快的父亲,每一个细胞都在告诉孩子:你很好,你可以,事情会顺利的。
另一方面,小男孩妈妈的紧张和担心传递给了孩子的恐惧。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的自信不自信,全在父母手里。
父母对孩子自信心的深刻影响,从孩子出生就开始了。2岁之前,孩子处于全方位自恋的阶段。全能自恋就是孩子和别人的界限不清晰,导致一种自己无所不能的感觉。
他以为父母为自己做的事,就是父母做的事。当他饿的时候,他的乳房就出现了。他觉得他控制了他们,但他呼唤他们。
孩子一开始很享受这种无所不能的感觉。生活在这样美好的幻想中,他觉得自己控制和创造了周围的世界。
孩子大一点,全能感会淡化,但力量感会保留。“我能行”这种希望的品质会印在孩子人格的最底层。
这是孩子自信的萌芽。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很多时候,孩子的自信心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而是被父母无意识的行为所摧毁。
以下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
妈妈在厨房忙。我2岁的儿子想帮忙摘菜。妈妈赶紧说:“做不好,等你长大了再说。”3岁的女儿终于穿好了衣服,可惜穿反了。她爸爸赶紧指出来:“你看,你穿错了!我来帮你吧。”
操场上,一个5岁的小男孩看着同龄的孩子都在玩,想试试最大的滑梯。他妈紧张地说:“那个太高了,坐不稳会伤到自己的。”
父母一句简单不经意的话,一个不信任的表情,很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无能、无用、软弱,做不了什么正经事。
相比之下,父母总是那么强势,果断,能干。时间长了,挫败感累积起来,孩子就不想再尝试了。他们只是需要父母的帮助。
父母的这几种行为可能会在不经意间摧毁孩子的自信心。不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如果你留心的话,你会发现,当孩子受到父母的信任,被委以重任时,他们总是会小心翼翼,努力完成。
事情一旦成功,他们脸上满足的表情简直会发光。所以,孩子缺的不是能力,而是机会。如果孩子总是被人看不起,就永远没有机会体验:我可以。
孩子不懂得在孩子面前示弱。当面对什么都懂,什么都做,什么都做得很好的父母时,孩子特别觉得自己的渺小和无能。
他们会发现自己永远无法超越父母。这是一个巨大的挫折。所以,懂得在孩子面前示弱,是一种智慧。
过度保护孩子。特别照顾孩子的父母一定要记住,不要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独立的机会。
不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无能。而一个在生活中变得无能的孩子,你不能指望他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真正的信心。
批评多于鼓励
孩子缺乏判断力,靠父母的评价活着。父母说他不好,他就认为自己不好;父母说他做不到,可能不努力就放弃了。所以,在你的孩子面前,请小心你的言辞。
失败的时候,帮孩子把人和事分开。跟孩子说清楚,事情不成功是允许的。不是孩子的失败导致失败,而是经验和技能不够。
孩子每次做不好的事情,尽量多提建设性意见,少批评。你觉得批评能刺激孩子变得更好,
殊不知,你的每一次指责都在放大孩子的缺点,让他感到无力,也在悄悄地摧毁他的自信心。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勇敢,
那么怎么培养呢?
一般来说,能做到以下三点的家长和孩子会更自信,充满正能量。
关心孩子的自尊
自尊的通俗解释是“我觉得我很好”。只有孩子认为自己很好,才能相信自己能把事情做好,“我能行”的信念才能真正成长。所以,想要孩子有自信,首先要照顾他的自尊心,帮助他感受到“我很好”。
让孩子感觉良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尽可能无条件地爱他们。不,我爱他是因为他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我爱他,因为他是他自己。
避免使用这样的句型:“你再这样,我就不爱你/不要你了”。总之,你给孩子的体验应该是:不是我做对一件事就是我好,而是我好。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这种成功不仅仅意味着考试、比赛、演出这样的大事。
日常生活比这些大事件更重要。一个八九个月的孩子,可以让他玩食物,可以把一个香蕉从圆捏成扁,捏成粉,那就是他的“成功”。
成功意味着他能对周围的事物施加影响。一岁半左右的孩子,可以让他独立吃饭,把屋子翻个底朝天,像大人一样做家务,做完了还能得到父母的鼓励。那是他的成功。
所谓的成功,就是他在探索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随着孩子探索范围的增加,孩子学会做更多的事情。家长要尊重他的独立意愿,给孩子更多的选择。
引导孩子积累成功经验,呵护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向往。
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
孩子从1岁半开始到2岁左右,
随着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他开始渴望独立。但是,现实世界会让他处处看到自己的渺小和孤独。他发现成长其实是一个艰难痛苦的过程。
这个时候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做”的情况。比如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早起穿衣,想自己穿衣服,却穿不好,恼羞成怒。
但是如果他父母帮他穿上,他又会拖下来。其实这是孩子在独立和依赖之间的挣扎。不知道的家长会很困惑。为了结束混乱,家长要么打骂孩子,要么干脆直接安排。
还是看孩子的纠结和冲突比较好。允许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有情绪。帮助孩子用语言表达他们的愿望:你希望你能…
在孩子情绪消退的时候,适当引导孩子去完成他想完成的事情。这些做法会有效地陪伴孩子走出软弱感,帮助他积累“我能行”的经验,呵护他自信心的构建。
请记住,
孩子可爱了你才爱;
是因为你爱你的孩子,他才显得可爱;
不是孩子有能力你放手了;
是你放手了,孩子才变得有能力;
不是孩子长大了你才信任他;
正是因为你信任你的孩子,他才能成长。
只有让孩子相信自己是好的,值得爱,
只有当他值得更好的时候,他才敢期待更好的结果。
只给孩子独立做主的机会,给孩子一次成功的体验。
只有孩子敢于拥抱成功的希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