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喜欢用“挑战的方法”。比如“宝宝吃饭没爸爸快。你看爸爸吃饭多快。”“考试过不了某某。”
结果孩子确实比他爸吃得快,考试成绩也比XXX高。
看起来很“有效”,但实际上孩子根本没有信心,甚至会因为做不到而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和负罪感。说到底,你总是说我坏,我真的很坏。
1
昨天在论坛看到一个帖子。问题是这样的:“什么样的父母行为对你影响最大?"
下面有个回复,特别揪心。
答主小时候父母经常表现出不爱他。
印象最深的是他上幼儿园的时候,他妈妈下班忘了接他。黑暗的幼儿园里,只有一个和她一起做饭的阿姨,等着妈妈来。妈妈直到深夜才去接他。
当他到家时,他崩溃了,哭了起来。他不吃不睡,但是他害怕他的父母不想要他。
他妈妈听到他的哭声后,厉声制止了他。“继续哭,哭大声点,你会气死我的。”
他瞬间不哭了,站在那里,但似乎从那一刻起,他感觉被亲生父母抛弃了。
后来,他努力摆脱父母,终于如愿以偿,定居伦敦。
……
直到前段时间,他父亲去世。
葬礼上,我妈跟他抱怨:“你这个没良心的混蛋。”
我怕我爸妈永远不知道。是当初不经意的一句话造成了现在的尴尬。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相当内向的部分。
父母和老师都教导我们要谦虚低调,所以很多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爱,往往通过“讽刺”“挑衅”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我很小的时候就经历过这种中国式的“讽刺教育”。
父母经常用讽刺和“挑战”的方法来督促孩子进步。
一般来说,“挑战法律”在家长看来,是希望刺激孩子的自尊心,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来激起孩子“不服气”的情绪。
让孩子拥有上进的“内驱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父母内心所期望的教育效果。
有时候,“激将法”确实比唠叨和讲道理有用得多。
一个自尊心很强,基础很好的孩子,被父母“刺激”了,表扬别的孩子。他也许可以努力学习,马上提高学习成绩。
但另一方面,对孩子使用“挑衅”的方式,其实很容易给孩子贴上“你不行”的标签,或者给孩子“我不爱你”的心理暗示。
2
如果没有很好地掌握“挑衅”的力度,很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
对于这些负面情绪,家长一定要有深刻的认识:“挑战”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否定,尤其是对于那些胆小、内向、缺乏鼓励的孩子。被家长挑战往往会给孩子带来一些负面的心理暗示:
“你不行”,“你不行”。
时间久了,孩子会越来越不相信自己,所以变得特别被动,缺乏学习的热情。
更糟糕的是,孩子会相信自己真的很“笨”,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最后自暴自弃。
记得小时候,我同桌是这样的。她妈妈经常喜欢用朋友的女儿来刺激她,这是“别人家孩子”的经典教育方式。
每次她成绩不那么理想的时候,她妈妈都会说:“你看她考了多高。你什么时候能配她?”
这些话其实对她影响很深。直到十年后,我们都成年了,有了自我的生活,我的同桌还是会对我说:“我做不到像她那样好。我从小就笨。”
我觉得如果父母能在十年甚至更久以后看到自己的孩子。也许当你“讽刺”自己的孩子时,你会多想想。
“真实或讽刺”有道理,但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吃。与其急于求成,说反话刺激孩子,不如指出孩子哪里做得不够好,然后引导鼓励他,帮助他改正。让孩子从小就充满自信,长大后敢于挑战各种困难。
“挑战”导致信任缺失
经常使用“挑战性方法”的家长,除了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外,还要注意处理好与孩子的“信任关系”。
在孩子成年之前,父母是孩子唯一的社会关系。所以父母的信任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使用“挑衅”实际上潜在地疏远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
父母说“你不行”“你可能不行”。在孩子眼里,是父母对孩子能力的不信任。
不谈孩子。就算长大了,家里的父母也唠叨你“你怎么可能一年赚20万?”
你还是觉得你父母在质疑你的能力,他根本不相信你。这种情况下,孩子会很受伤。
如果连他最亲的父母都不选择信任他,那他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时间久了,孩子甚至会觉得父母根本不爱他。
这种潜在的信任缺失会导致孩子严重的不安全感。
除了负面暗示和缺乏信任外,“挑战法律”引起的逆反心理也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我表妹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他小时候特别调皮,父母都喜欢说:“你不听我的话就要吃亏。”在这样的刺激下,表哥变得越来越叛逆。
“就算我再苦,也不会听你的!”这种情绪在他小时候还是可以被抑制的,但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就不行了。
父母小时候用的“激将法”完全成了他叛逆期每一次愤怒的导火索。
原“挑衅”是为了唤起“逆反心理”的积极部分。但如果用不好,会让孩子和家长“对立”。
站在孩子的角度,你要积累多少失望才能让他对父母有那么多负面印象?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动力。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适得其反。
3
不一定要用“挑衅”来鼓励孩子。那么,应该如何正确激励孩子呢?
我有以下三点想法:“对症下药”
作为家长,先摸清孩子的性格,再“对症下药”会好很多。
如前所述,如果孩子特别内向,这种方法不仅会失败,还会让孩子感到很挫败,不容易建立良好的自信。
针对自尊心强,容易骄傲,粗心大意的孩子。偶尔可以“撩拨一下将军”,压压他内心的傲气。不能让孩子太浮躁。
但是你也不能长期使用“挑衅法”,因为这类孩子自尊心太强,容易产生极端逆反心理,最后和父母对着干。
交换而不是“刺激”
如果不用“挑衅”,那怎么激励孩子呢?
黄磊老师在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时表示,自己其实更愿意和孩子交流。如果你说的话很重要,就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它。
不要用暴力对待孩子,哪怕是冷暴力。
如果你觉得孩子成绩不够好,你可以告诉他这还不够。然后一起想办法引导他找到正确的道路。
有效的沟通是弥合代沟的捷径。多花点时间去了解你的孩子,设身处地为他着想。
其实父母对孩子的信任才是孩子最大的“内驱力”。
大多数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很优秀。不要羞于表达对孩子的爱,大胆地告诉他们:“你很优秀。”
认可他的好,然后陪他把没完成的部分补上。
找到平衡点
最重要的是找到教育孩子的“平衡点”。
孩子太不确定,成长太快。家长需要不断迭代自己的认知,才能把握教育孩子的尺度。
在教育这件事上,没有对错之分。爱情也有平衡。在“溺爱”和“苛刻”之间找到一条好的界限。不要太宠,也不要太苛刻。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作为家长,要主动摸清孩子的性格和脾气,对症下药。
偶尔用“激将法”敲一下也不是不行。但是不要急躁,让孩子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这样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降低自己心中“优秀孩子”的门槛,多点耐心陪伴他成长。你给他的耐心和欣赏,会被时间打磨成盔甲。成为孩子心中最坚实的屏障,为他挡住成长的风暴,保护他足够长的生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