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分为四步,每一步都很关键!
1。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自我意识开始
有一次考试事件轰动全国:华东模范中学考点外,一名考生焦急地问:“不是15点才开始考试吗?”
“准考证上写得很清楚,高考英语考试要在14:45前录取,现在不能进去,”严格遵守规定的监考老师说。无奈之下,考生母亲跪下哀求道:“自行车在路上坏了,晚了几分钟。请帮帮我,不然孩子的一生就毁了。”
还有冲动的考生试图爬铁门闯入考场,不料被几名保安拦住。后来经过审查,确定该考生迟到2分钟,无法入场。听到这个消息,考生妈妈泪流满面。
在孙淦先生看来,任何一个对自己负责的孩子都不应该犯这种低级错误。如果不知道时间,早点问老师了解一下;怕迟到就早点出门,路上别耽误了;经常确认考试信息,这样的闹剧就不会发生了。
提高孩子的认知概念,是养成良好的确认和检查习惯的重点。比如上学前,看看书包里的课本是否齐全;如果你把别人的事记在心里并执行,那就和朋友约好,早点到。这样的孩子不仅学习好,而且更受欢迎。
2。适时的榜样教育,注重细节和控制
不同的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家长A:“你说哪里错了?马上向长辈道歉。”很难猜到孩子的心理,要求他犯错认错。这样会让是非感不强的孩子认识错误,承认错误,但会给他们留下“只要承认错误就能过关的认知”,道歉会越来越正式。
家长B:“如果你犯了错,你还是个好孩子。所以你打算怎么承认你的错误?”“我要去给对方道歉,然后给长辈鞠个躬”;孩子说。“鞠躬很好,会让对方知道你是真心的。但是你会鞠躬吗?试试就知道了。”
孩子像小鸡啄米一样点头,他爸爸亲自示范,“这是会让人觉得你缺乏诚意的点头。鞠躬时要抬头挺胸,双手自然下垂,然后上身向下弯曲,与地面平行。”孩子虔诚地练习了很多次,去给长辈道歉的时候被接受了。
孙淦老师建议,教孩子不仅要有耐心,还要注意细节,注重实例练习。孩子犯错后,家长在道歉前要讲道理,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承担后果。
同时,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错误的方法。因为孩子的学习特点是观察和模仿,只要细心引导,就会培养出真正好的习惯。
3。好习惯在坚持和过程中很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最初形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而形成一个稳定的习惯需要90天。它分为四个阶段。
处于被动阶段的孩子需要外部强制力来“管理”。需要时刻提醒家长“吃饭的时候洗手了吗?”这个阶段是一个关键时期。过了这个月,孩子就可以养成初步的习惯了。
自发阶段的孩子对习惯的重要性有基本的认识,但是意志力薄弱,7天中可能有2天忘记洗手,所以家长还是需要坚持提醒孩子。
意识阶段的孩子,每天吃饭前都会主动提醒自己和大家,说“吃饭要洗手”。这个时候,他们可以在没有父母监督的情况下要求自己,但仍然需要自己的努力和父母的鼓励。
自动阶段的孩子不需要别人的监督和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他们养成了稳重独立的好习惯。
不同的行为习惯需要不同的时间去养成。在坚持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不要放弃好的习惯。
4。引入规则评价,奖励要对等
无论是培养习惯的过程,还是坚持习惯的过程,都需要一个维度——规则,去约束孩子做一些过分的、出格的事情,以至于功亏一篑,成为一种坏习惯。
根据孩子的作业,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宝宝的特点制定更详细的规范:
起床3次以上,取消当天看电视时间,家长要遵守原则。
对于论文,只带纸和笔到餐桌区完成任务。清理空桌上杂物只用一个闹钟计时。做作业时,该区域保持相对安静,家长不要打扰。让孩子沉浸在高效的学习环境中,养成专心思考的好习惯。
作业答完后,让孩子自己检查,摘抄错题,只抄没有答案的题,把书盖上,再做一遍。
如果你想让家长签字,问:你确定你是对的,我就签。即使父母看到了错误,也不要指出来。明天让他在作业上打个叉。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只需要说一句“你昨天怎么不去检查一下?”是的,所以他下次会认真很多。
其实习惯的养成是两代人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越好,孩子的好习惯也会越好,更有利于孩子人格的完善。最需要的是维持良好家庭环境的力量,为孩子树立榜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