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话的方式改变孩子的一生
最近有家长对大叔老师说:“有时候我夸我孩子聪明,他们还挺开心的。但有时候他不领情,还说自己傻。为什么?”
从孩子的表情来看,可能是家长说的不对。好的说话方式会让孩子更理解你,接受你的想法,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那么什么是好的说话方式呢?
描述性欣赏
小孩子画画,总是画的不太好。经过多次尝试,他们取得了一点进步。父母会说:“孩子,你真棒!”
这种来自父母的赞赏,就是现在普遍的“评价性赞赏”,比如“聪明”、“漂亮”、“很棒”之类的词。孩子不仅不重视自己软弱的一面,反而会气馁,不再努力。
父母要想鼓励孩子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并能继续坚持下去,就需要避免一些带有“评价”感的词汇。简单描述一下他们的感受和你看到的。
比如父母在描述自己的感受时,可以说:“我喜欢你专注画画的样子!”;“我喜欢和你一起进入绘画的世界。你的画让我感到快乐”。
当你这样表扬一个孩子的时候,孩子能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你了解他内心的感受,可以激发他对绘画的热情。
当父母描述你看到的情况时,他们可以说:“儿子,你刚才一直在修改那个角色的台词很多次,直到调整到正确的台词。你解决了这个问题!”
孩子听到这句话,就明白父母认可了他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也做到了。远比你夸孩子好:“你真棒!”更有意义。
这两种表达方式既肯定了孩子的努力,也有助于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孩子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内心会告诉自己:“我能解决问题,我不能放弃,因为父母说我能!”
“描述性欣赏”是父母培养孩子自信心最有益的方式。
愤怒的父母
学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觉。前一天,我告诉自己,今天一定不能对孩子发脾气。我想做一个耐心温柔的家长。但是第二天,我坚持不下去了。我仍然对我的孩子发脾气,对他们的无知大喊大叫。
“你怎么什么都做不好,这么蠢?”这种话无疑会对孩子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孩子不仅不会改变,还会变本加厉。
教育孩子压力很大。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愤怒,及时表达自己的情绪和真实感受。
有一次,儿童心理学家哈姆·吉伯特博士和一位母亲谈话。当她很生孩子的气时,母亲说:“我很生孩子的气,不知道该打他还是打死他!”
博士说,“那就打他,但是在打孩子之前,你要能蹲下做出威胁的姿势,告诉孩子,‘我很生气,很生气,我要打人了!所以,快跑,逃命吧!”
一周后,母亲告诉医生,这个做法很有效。孩子意识到了父母的愤怒情绪,暂时跑开了,并没有对父母产生不好的情绪。
父母在向孩子表达情绪时,不能依赖某一种策略,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比如把“你”换成“我”
最常见的就是父母经常说“你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为什么又这样?”“你到底在干什么!”。带着指责的语气,这些明确表示的“你”就像一把刀,刺进了孩子的心里。
孩子反而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反而更专注于如何自卫反击。“不是我干的”,“不是我”。
父母此时可以尝试用“我”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我很郁闷,你总是打断我”“对不起,你总是破坏我刚打扫的房间”。
这种用“我”代替“你”的表达方式,更多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理解你的想法。知道自己的做法给父母带来的困扰,可以引起孩子的自责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大叔老师温馨提示:语言是一门艺术,好的说话方式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还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更好地理解父母的感受。
与其大吼大叫责骂,逼着孩子去做,不如先学会一种好的说话方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