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要入园,妈妈先过分离焦虑这道关

宝宝要入园,妈妈先过分离焦虑这道关,第1张

宝宝要入园,妈妈先过分离焦虑这道关

很快,宝宝又要入园了。

宝宝入园,是宝宝第一次真正离开妈妈的怀抱和家的港湾,尝试相对独立的生活。这对婴儿和母亲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怎样才能帮助宝宝顺利进入幼儿园,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会重新发一系列关于宝宝入学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对于一个宝宝来说,上幼儿园是第一次离开家去面对一个新的环境,开始一个全新的集体生活。无疑是人生的重大转变,也是成长的契机。其实,能否顺利入园,不仅考验孩子的适应能力,也考验家长是否做好了心理准备。

第一,妈妈们总是不自觉地把上幼儿园的痛苦传递给宝宝

在宝宝进幼儿园之前,很多妈妈虽然焦虑,但是有各种失望,担心,焦虑,都会隐藏起来。取而代之的是,他们会为自己的宝宝描绘一个好玩、有趣、令人难以忘怀的幼儿园场景,就像商场里的游乐场一样。但诱人的语言背后,却难掩母亲骨子里的焦虑。无论你说什么,宝宝依然能以清晰的头脑感知你真实的内心和情绪。如果母亲没有做好心理调整,孩子对幼儿园的适应可能更容易遇到困难。

1。母亲的分离焦虑会通过情绪传递给孩子,形成恐惧感

妈妈和孩子不一样,有着丰富的分离经验和感受。当孩子三岁即将离家上幼儿园时,母亲想起来可能会经历焦虑和痛苦。作为一个母亲,这种经历很自然,很正常。但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痛苦经历想当然,认为自己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理感受,就会通过语言、行为等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给孩子。

我妈小时候和妈妈分开的心理经历深深印在我脑海里。虽然痛苦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被遗忘,但却藏在心里,成为一种潜意识。我们在没有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很少体会到这种情绪。但是,当一个人的孩子即将离开母亲,或者孩子要去一个新的环境,他唤醒了那种潜意识,那种体验自然就浮现出来,让母亲再一次体会到那种痛苦。这时候妈妈也会把这种感觉当成孩子的,认为到了幼儿园,孩子和自己一样感到不舒服和焦虑,这种焦虑自然会传递给孩子。

虽然宝宝的语言和思维还不够成熟,但他是天生的情感专家。他能非常敏锐地感受到来自成年人,尤其是他母亲的情绪。我记得一次很深刻的经历。儿子1岁左右的时候,正开心的在床上爬。我越过孩子,看到窗外有风,要下雨了,就想起了挂在外面的被子。一瞬间,我觉得脸上有一种担心和惊讶的表情。几乎与此同时,儿子非常迅速地从床的另一边爬到我身边,他也一脸惊恐。我们母子之间的情感几乎是同步的。尤其是孩子小的时候,母亲的心思几乎逃不过孩子的心思。

2。母亲对幼儿园的过度美化或妖魔化正在制造一种恐怖感

母亲在经历焦虑和痛苦的分离时,通常不会顾及自己的感受,而往往会通过对孩子说些什么来获得一种虚幻的控制感。

有些妈妈在经历分离的焦虑时,出于帮助孩子减少痛苦的希望,通常会向孩子描述幼儿园的美好,比如“幼儿园多好玩啊,有很多滑梯可以滑,有很多游戏可以和大家一起玩,还有很多好玩的玩具”。

有些妈妈反而会把幼儿园妖魔化成一个恐怖的地方。比如你因为担心孩子在幼儿园不听老师的话,你会不喜欢,你会说类似“幼儿园不像家。你想做什么都可以。到了幼儿园,你要听老师的话,不然老师不会喜欢你的。”看到孩子不在乎,有些妈妈会加强语气,希望孩子注意自己的用词,比如“如果你再让幼儿园老师这样收拾你,你在家里几天都不会有好日子过”。这些对幼儿园过于美好或者过于糟糕的非客观描述,都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幼儿园被描述得太美,传达的潜台词主要是“你是一个脆弱的孩子,无法适应没有妈妈的新生活。所以你肯定很难承受和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只能说是,夸大其词”。形容幼儿园太吓人,往往是基于母亲的恐惧。传达的信息自然是,“幼儿园是一个恐惧的地方。你应该认真听老师讲课。不然老师不喜欢你,你在幼儿园就要乖。”

妈妈们不妨体验一下。如果一个孩子从他最信任的妈妈那里听到这些话和潜在的信息,如何快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喜欢上幼儿园?

另外,孩子入园后,妈妈因为焦虑或担心,经常会说一些暗示性的重复问题。如果孩子早上送去幼儿园不哭,妈妈会提示他说:“今天不哭。”孩子忍不住问:“你今天又哭了吗?”“你和孩子打架了吗?”“你今天咳嗽得厉害吗?”这些暗示性的问题往往会让孩子保留相应的问题。因为如果孩子不哭,不打架,不咳嗽等。,好像是不应该的。

3。妈妈的慢送快接都传递着一种逃避感

行为是情绪或想法的外化。妈妈心里所想所感,都会通过行为呈现出来。比如孩子早上入园,妈妈担心孩子,经常趴在班级的窗户上看。有时候,她隔着窗户指挥孩子,让她不能放弃,她一步一步回头。相反,这使得分离更加困难。孩子的情绪被一次又一次的唤起,又被困在分离的痛苦感受中,无法很好的融入当下的环境。

另外,孩子看到妈妈的不开心和痛苦,很难不去担心,也很难不去计较。如果他看不到妈妈的快乐和放松,他就很难对新环境感兴趣,因为他会下意识地想办法回到妈妈身边照顾妈妈的情绪。他的思维方式通常会妨碍他在幼儿园更好地生活。有点像看到自己最亲的人不开心,享受不到新生活的挑战和乐趣。

另外,下午接孩子的时候,幼儿园门一开,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就恨不能走快点,想尽办法挤到前面,想第一个去接,生怕孩子失望。父母想看自己的宝宝可以理解,但是这种急切的带走宝宝的行为背后的信息也会传递给宝宝。那就是我们那么急切的去接孩子,就像把孩子从地狱里救出来一样。如果你觉得幼儿园是一个好玩有趣的地方,你会想尽办法让你的孩子长时间呆在里面。所以,在你眼里,你还是渴望离开幼儿园。怎么能让孩子喜欢呢?

成人的行为和语言往往充满了不一致、矛盾的信息,但我们往往认为孩子只听到了自己的语言,而忽略了他们对行为投射的信息的接收。

二。如何准备宝宝入学

妈妈自己准备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透过孩子这面镜子,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未被发现的部分。看到这部分,更有可能进行有效的调整。当我们内在和谐的时候,与我们精神几乎同步的孩子的内心也会更加和谐。如果我们对孩子入园的相应情绪和看法发生了变化,那么在外面表现出来的语言和行为自然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接下来,我们只从情绪和认知两个方面来讨论妈妈们是如何做好心理准备的。

1。妈妈要学会感知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觉察到自己的情绪,然后分辨是现实的提醒还是自己的经历。允许自己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并尝试去接触情绪的源头,接受本来的自己。一旦被接受,你就可能解放被压抑的部分,自然转化为生命的活力。

第一步是意识到情绪。要清楚自己的情绪状态和目前的情绪感受。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有的妈妈明显焦虑,但她往往会否认自己的焦虑,比如“我不担心,只是孩子真的这样,幼儿园出了问题”等。,来呈现她认为的事实。当然,如果妈妈先否定了自己的情绪,就不能真正进入她的内心。所以,妈妈们要努力感知自己的情绪,例如,心跳加快、胸闷、手心出汗、消化不良等。,这可能是焦虑的迹象。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信号的敏感来帮助感知情绪。

第二步:区分情绪来源。分辨当下的情绪从何而来。无论是从我过去的经历,还是现实环境,真的让人焦虑。比如面对孩子入园的焦虑,如果是自己的,你可以告诉自己“这种情绪是我自己过去的经历,不是孩子的需要,现实不是这样的”等等,这样你就能分清现实和幻想的界限。一般不会做什么缓和情绪的事情。如果是来自现实,那么焦虑就是提醒我们危险,帮助我们保持高度的唤醒状态,进入战斗状态。比如一些幼儿园确实存在一些违背师德的行为,对孩子造成伤害。作为母亲,我们也要对一些陌生的信息保持敏感,及时保护孩子。

第三步:允许各种情绪。相对于父亲,母亲在生物学意义上需要对幼儿进行24小时、全覆盖、无缝对接的保护,以保证幼儿的生存。很明显,母亲的焦虑本身就是善良的、适应性的,提醒母亲危险,让母亲调动资源进入保护模式。所以,允许自己有各种焦虑,是母亲天生的角色。一旦我们给自己允许,就减少了消除负面情绪的动力。允许自己安静地接触情感体验,没有批评或责难,只有自然的舒展。痛苦的过程也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自己的强大。从而拥有打开自己内心的力量,面对自己未知的部分,获得更多的自我认识和觉察。

第四步:接受与转化。完全接受自己。当我们接受真实的自己时,我们的生活会更加自由。不完美,但一定有生命力。比如,我不完美,但我活着,真实;可能不能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但我依然可以愉快地享受亲子关系;我可能没有出众的美貌,但我还是能照顾好自己。

当我真正接受自己的时候,那些被压抑的部分就会转化为活力和力量,注入我解放后的生活。想想生活,当我们否定和压抑自己的时候,比如我做得太差,我真的很失败等等。,我们会不会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提不起精神?而当我们接受自己的时候,同样的事情,告诉自己我可以失败,我从这次经历中学到了什么等等。,我们更容易全身心投入做事。当孩子看到一个不完美但自信的母亲时,他也更容易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不完美的人生。

2。妈妈要给分离的焦虑和痛苦赋予积极的意义

妈妈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顺利成长。在它们变得有用之前,最好不要经历痛苦。然而这只是美好的愿望,现实是通过痛苦才能更好的成长。

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步一步离开家走向独立的过程。由于母亲天生具有吞噬孩子的特性,孩子离家出走这一客观事件增加了孩子在精神上独立的可能性。这一点在动物世界中也可以看到。母亲在年幼的孩子成年后残忍地将他们从自己身边赶走,客观上迫使他们在更广阔的世界里成长为更强大的个体。对于人类来说,母亲更难的不一定是爱孩子,而是在孩子需要成长的时候,如何承受痛苦和焦虑,在合适的时候放手。谁能说这样的爱不更伟大?

入学是孩子第一次离开家庭,开始集体生活。随着分离事件的发生,焦虑或痛苦将不可避免地发生。今天,我们一起经历分离的痛苦,这将减少孩子在未来独自经历的更深的痛苦。况且,今天对于孩子的分离,是生命自身成长的需要。我相信每一个爱孩子的妈妈都不希望自己的爱成为孩子成长的障碍。

回想一下,小孩子走路都不让大人牵着走。等他们大了,会不经允许就停止你的帮助,说“我自己来”等。所以,当母亲悲伤地经历分离的痛苦时,请告诉自己:“分离是孩子成长的需要,我想和他们一起面对。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为自己加油吧!”。当苦难被赋予意义,苦难就变得无足轻重。

只有妈妈自己做好心理准备,表现出更放松的态度,更自然的行为,宝宝才能更顺利入园。愿意上幼儿园是宝宝开始快乐幼儿园生活最重要的一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780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6
下一篇2022-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