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总是抱怨他们的孩子。其实是家长情绪不能得到妥善控制,不能接受孩子的不足的直接表现。
想让孩子对你敞开心扉?想让孩子毫无保留的告诉你他内心的秘密?不难。学会这15招,你和孩子的关系一定会前进一大步。
01
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赞美和鼓励。表扬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讲具体的事件,也是孩子觉得值得表扬的事情。这才是有效的赞美。否则就是一种礼貌奉承的行为。而且,表扬和鼓励一定要真诚,那才是情感的真实表达。
02
我经常对孩子说我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告诉他们或者让他们必须记住一些东西。
03
父母应该经常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他们的头或脸,以表达感谢。赞美不一定要完全用声音来表达。但是一定要对孩子的行为给予必要的评价。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呈现。
04
把孩子当成朋友,而不是自己的附属品。注意,是父母在行动上主动把孩子当朋友,而不是在语言上要求孩子把父母当朋友。
05
千万不要用“我是为你好”“你必须给我……”的模式说话。而是要“为自己做”和“请做好自己的事……”,这样可以内化孩子所有的主动性。
2006年
不要因为我是长辈就说我应该命令你。家长要明白,尊重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你和孩子在任何纠纷中都是平等的。
2007年
千万不要用体罚或者恐吓的方式强迫孩子说他不想说的话。如果孩子不说,只能说明家长的沟通能力不足。其实家长可以“不犯错误”,过几天孩子心理防线降低的时候再问孩子,这样效果会更好。
08
尊重孩子的劳动成果。不管孩子的劳动结果是好是坏,家长要做的就是认可。如果真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家长可以建议,也可以效仿,做出一个好的结果。
注:好坏是分层次审查的问题。父母觉得好,孩子不觉得。这种相对统一才是最重要的。这是双方都满意的前提。
09
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生存保障。生存是指一个人延续生命、认知环境、挑战环境、贡献环境的能力。
所以,父母要给孩子提供这种信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真的爱我的,为我储备或提供这些真正有用的东西。同时,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寻找“谈话点”。
十
父母一定要用行动去影响孩子,而不是问孩子要言语。比如和孩子建立朋友关系,父母不是要求孩子“把我当你的朋友,告诉我你的想法”,而是告诉孩子“我以前做过什么,我以前做过什么坏事”。只有通过这样的交流,孩子才能真正意识到你和他成为了朋友。
11
给孩子写一封信。作为一种交流方式,人们已经不怎么用字母了。但是,有些话是父母可以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比如自查,自认,道歉,感情等等。特别提醒:如果你的话是真的,一定有效。
十二
有意识地写日记,让孩子在不经意间发现。日记关注的是孩子的关心、担心和渴望。但在这里,我们必须为孩子现在的行为加上自省和自责。这给孩子的感觉是:妈妈是这样看的吗?我怎么没注意到?我妈妈对我太好了。我应该改变自己。我一定要对得起我妈。
13
和孩子有共同的阅读材料。即父母有意识地找到与孩子共同关心的话题,在以后的交流中进行“交谈”。看同一本书,看同一部电影,都是亲子同步的表现。当然,从长远来看,父母和孩子之间不会有“代沟”。其实在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中,“有代沟”是父母无能的表现。
[h/]14
尊重孩子的主动性和兴趣爱好,自己参与,而不是和孩子一起。为了拓宽孩子的兴趣,家长可以给孩子更多体验和尝试的机会。
自己的输入。一是可以和孩子找到共同的“兴趣点”;第二,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第三,可以激励和消除孩子的畏难情绪;第四是向孩子证明我们都是平等的。
十五
不要总是责怪孩子。父母经常抱怨“这是错的”、“那是错的”、“学习差”,这是父母与孩子有效沟通的一大障碍。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批评你长期不认真工作的环境中工作。你会怎么想?父母总是抱怨孩子,其实是父母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无法接受孩子的不足的直接表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