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谈条件”有点烦,但也是教育孩子的好契机

孩子总“谈条件”有点烦,但也是教育孩子的好契机,第1张

孩子总“谈条件”有点烦,但也是教育孩子的好契机

1。和一个住在比利时的朋友聊天。

她说她在中国的侄子想和她一起过暑假,主动提出帮她照顾妹妹,打扫游泳池。朋友自然答应了,但是她哥哥,也是孩子的父亲,给孩子提了个条件:期末考试要上一年级,考不上一年级就没得谈了。

孩子吭哧吭哧地学习,前几天成绩出来了,年级第二。

我朋友说我侄子这几天情绪很低落,什么都做不了。我突然为这个完全不认识的孩子感到心疼。孩子是否愿意出国度假,能否安排妥当,经济条件是否允许,这些都应该是决定孩子能不能来的因素。为什么一个孩子想做大人也想让他做的事,最后做不做还要看成绩?大人跟孩子谈事情,总是附加很多条件,实在不可取。

久而久之,孩子会学会跟大人提要求。

2、我也曾走过弯路。大概在儿子三四岁的时候,某天突然惊觉,小家伙经常跟大人讨价还价:“我好好吃饭,吃完妈妈带我去坐木马好不好?”“我今天在幼儿园表现很好,妈妈可以带我去玩碰碰车吗?”或者,他想要大个的玩具,我不同意,他就会“曲线救国”:“那给我买这个小的吧,这个小的便宜。”

说的时候脸上还带着可爱的表情,让人不忍拒绝。虽然刚开始有点担心,但还是没有上线。直到有一天,我让他帮我从房间里拿东西,他居然说:“那明天给我买一袋小熊糖,不然我不帮你。”

我当时很生气,但是冷静下来想一想,这孩子变得像个神童一样,懂得伺机提条件。事实上,我们成年人在不知不觉中帮助他开发了它们。

儿子刚上幼儿园,没有安全感,经常哭。我经常哄他说,乖乖的跟小朋友玩,妈妈一下班就来接你,然后带你去买冰淇淋。

儿子不好好吃饭,怕饭凉了:“快吃吧,吃完饭还可以看动画片。”有时候,看到他晚上不肯睡觉,就会给他买玩具,带他去嘉年华,以此为条件,骗他快点闭上眼睛。

久而久之,儿子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人。他在幼儿园吃得好,睡得好,做得好,应该得到奖励。这种观念一旦固化,孩子自然会向大人提出要求。

一旦你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你会很委屈很生气,觉得全世界都在和你作对。

3、从那天以后,我决定要有意识地来纠正儿子的这种认识。

[h/]水涨船高。孩子小的时候,条件可能略显幼稚可爱,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要求会越来越高,恐怕会让我们控制不住。虽然我是教育出身,但是理论和实践还是有距离的。

有了孩子,我首先是一个母亲,渴望爱儿子。那些所谓的教育方法,都在护犊心理面前被遗忘了。你一定要等到问题出现,才恍然大悟。

我先和孩子父亲达成协议:从现在开始,我对孩子提出的条件坚决不妥协。我们也应该停止为我们的孩子画大饼。

接下来,我首先遇到了一个挑战。看完一集动画片,儿子要求再看一集。我还没开口,他就怕我不同意:“妈,我再看一集。我明天去姥姥家,我自己去。”说着,他眨了眨眼,恳求地看着我。我抱住他,直视着他的眼睛,“我不能。一天只能看一集。我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但是看电视伤害你的眼睛。要不要小小年纪就戴眼镜?明天去姥姥家,你应该自己去的。”

给孩子制定规则的时候,一定要强调这样做的理由。否则孩子不会理解,也不会配合。我强烈反对。他挣脱了我的怀抱,咬着嘴唇不理我。

好像他觉得让我抱他对我来说也是一种“福利”。既然他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我就不能扣留他。我没理他,丢下他一个人生闷气。当孩子有不好的情绪时,给他一些时间消化是必要的。看到这里没什么可以实现的,就跑到父亲身边磨蹭。

孩子父亲果断和我站在统一战线上:“没门。休息一下眼睛,一会儿再睡觉。”儿子揉了揉眼睛,哭了起来。我和他爸爸交换了一下眼神,我们都忙着自己的事情,就剩他一个人了。哭了一会儿,见杀手没用,只好气呼呼地去玩他的玩具。这样的修正持续了很长时间。现在,儿子已经明确表示,桥归桥,路归路,不再提交条件变更。

4、小孩子古灵精怪,聪明得很。他们常常“利用”大人对他的疼爱,心里打着自己的小九九。

一旦他们的方案成功,他们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朋友的女儿小丫。当她五岁的时候,她知道自己的路。每次去游乐园,她总是不肯回家。一开始她妈妈答应给她一袋小熊软糖,她就高高兴兴的屁股回来了。后来升级到两袋小熊软糖,小熊软糖,看电视。小学毕业后,潇雅取得了好成绩。为了鼓励她,她的朋友们经常向她许诺“实际利益”:“如果你能考100分,我就奖励你10元。班里一等奖20,年级一等奖50。”家里倒垃圾,2元;洗一碗;三美元。一切都有明确的标记。

朋友觉得这钱可以自己出,孩子也可以用这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大家都开心,何乐而不为呢?后来朋友后悔了。上了初中就笑,只要成绩好,狮子就张嘴。拒绝,孩子正处于叛逆期,不会一下子好好学习;接受吧,朋友们觉得这是侮辱,

好像女儿做的每一件事都要她用钱来偿还。

5、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给予孩子爱的同时,给他提出条件,孩子容易抛弃自己的真实感情和愿望,从而只接受被父母赞许的那一部分自我。

这样做的另一个缺点是,孩子会从我们这里得到一个暗示,所有的爱都是有条件的。所以,我们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踏实。

好好吃饭,不然会饿死;吃饭是为了不挨饿,吃饱了自然就没有奖励;按时睡觉,就能长大,第二天精神好,心情好。如果你有空给你讲故事,如果没有,你就得自己睡了。如果你去游乐园,你必须按时回家。不然下次就没机会出来玩了;好好学习,为了以后有更多更好的选择。成绩好,我们为你骄傲,也许偶尔可以满足你的小愿望,但绝不能成为给你物质奖励的理由。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是他们父母行为的反映。孩子怎么了?我们首先要反思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从今天开始,我们会尽力不为对孩子的爱附加任何条件。如果发现孩子开始提条件,要果断拒绝,不要拖拖拉拉。偶尔给予物质奖励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和眼前的事情分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775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6
下一篇2022-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