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奥修的演讲。他道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教育真相——无论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都要先做到。今天要讲的道理有点残酷,但是一旦开始做了,就找到了教育的根本。关于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与孩子沟通,我们看了无数的文章。心理治疗的技术有很多种,但是没有一种比父母自己的好。
我们试图改变交流的方式,改变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当然这些日积月累的点点滴滴是不能忽视的,但是如果你问有没有什么根本的办法,那只有父母先独立起来,对自己负责。
我想让我的孩子独立,先做独立的父母
为什么小时候的经历对人长大后的影响会这么大?独立到底是什么?
所谓独立,就是从过去的自我概念中解放出来。在自我意识还没有完全破土之前,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的翻版。国外学者也用脑成像技术研究过这个“印记”。
昨天看了一篇关于东西方对母亲认知和依恋差异的文章。
人脑很有意思。中国人的自我认知和母亲的认知在同一个脑区。母亲素质的记忆表现在脑成像上,激活了与自知力相关的部分——腹侧内侧前额叶;而西方人只有自知之明才能激活这个脑区。也就是说,中国人形成的自我概念受母亲的影响很大。
父母对孩子的印象会留在孩子身上。华德福教育指出,0~7岁是身体发育的时期。随着身体的成长,情绪和思想逐渐发展,而这一切都在父母自我的阴影下。所以,想要孩子独立,先做一个独立的父母。
HaehserMarcus曾基于文化差异提出了两种类型的自我概念——“独立自我”和“依附自我”。
显然,中国人属于后者。
两者没有区别,只是类型不同。自力更生的好处在于与家人朋友同甘共苦,尤其是在困难面前,不孤独;同样,它的缺点是这种强支持链接导致的独立性差。
那么,如何在经济和环境上走向独立呢?另外,这里指的是人格独立。
有情绪,找个无污染的替代品发泄
有一个经典的故事:
老公在公司被领导骂了一顿。回到家,他生气了,对妻子大吼大叫;
老婆莫名其妙的被骂了,心里很难受。恰好她儿子在扔玩具,她就对儿子发脾气;
我儿子在哭。他不知道接连发生了什么事。他一个人回到自己的房间,很难过。他不小心被家里的猫绊倒了。把他的腿举向那只猫是一种踢...
坏情绪就是这样代代“繁殖”的。显然,一家三口没有一个人逃脱。
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最常见的障碍就是情绪。然而,情绪只是我过去的经历受到挑战的信号,而这恰好是学习独立的最好时机。有了自己的情绪,不如找个无污染的替代品发泄。
俄罗斯第四大师葛吉夫(Gurdjieff)深深记得父亲对他的教导:如果有人惹你生气,24小时后回答他。二十四小时真的太夸张了。它的要点是在情绪过去之后再去处理事情。
情绪需要释放。任何有情绪的人,建议你用无污染的方式倾诉。你的身体、声音、运动都可以做到。
身体:建议选择专属的“受气包”。心情来了就可以打起来了。当然可以扔沙袋,打拳击。这些可以~
声音:热爱k歌的朋友们,把你们的情感献给麦克风吧!
运动:情绪会导致五脏失调。通过运动出汗是极好的方法(瑜伽也可以)。它既排毒又减肥,一举两得。
内部顺序,从排序开始
独立是一种内部秩序。如果非要比喻的话,独立很像音乐。有节奏感,这就是乱七八糟的音符和优美的曲调的区别。回想一下当你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时内心平静和谐的感觉,这是内心井然有序的表现。
话说回来,怎么才能理出个头绪呢?
你问这个问题的时候,答案已经隐含了——排序。
如果你想改善或者理清你和某个人,或者某件事的关系,那就去理清。如果你想整理好亲子关系,那就认真整理孩子的衣服、玩具、书籍等。以成衣为例。不是以通常的速度完成,是清洗。当然,这仅限于在不侵犯儿童隐私的情况下可以组织的程度。
什么是整理?
整理就是用心去感受这些衣服,用心去一件件叠好,甚至在需要的时候熨好。用你能想到的最好的方式来保管这些衣服。
当你一条一条整理的时候,很多情绪、想法、记忆都会被带出来。也许你会觉得很累很累,也许你会觉得很感动很开心。当外在开始整理的时候,内在也开始整理。坚持这个过程后,你的亲子关系中就会出现新的秩序。
排序是一种特别奇妙的方法。对于孩子来说,当你掌握了整理的要领,然后以这样的心态教她做家务,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很有帮助。
边肖整理推荐不是一个空洞,因为边肖从小不做家务(脸红),对工作没什么感觉,但是任性,爱自由。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回大学放假,帮家里做了几次家务。做完之后发现自己很累但是神清气爽,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都提高了很多。
此外,做家务的孩子也更容易发展自我价值感。他会更容易感受到“我很强大”,这也是独立的表现。本文阐述了家务劳动与人体原型运动的关系。做家务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发展身体技能,还有助于建立空意识,促进心智发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