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觉得很奇怪。他的孩子在他们的掌握中长大。他们没被打过,也没见过别人被打过。为什么他们进了托儿所幼儿园就打人?他从来没有模仿过任何人。这种暴力行为从何而来?
为什么孩子会从天使变成“暴力狂”
孩子的暴力行为一般是在刚会走路的时候就开始了。腕、肩、肘关节等部位开始慢慢松动,孩子身体意识加强。孩子会做出连续拿东西、让东西发出声音、往地上扔东西等行为。父母可能会用严厉的眼神和语气阻止孩子。这个时候我们的孩子才刚刚开始理解因果关系,发现自己的动作可以让东西动起来,或者落下来会发出声音,所以会尝试一段时间这个那个。再加上父母语气和声音的变化,他们每次尝试都发现同样的反应,于是重复投掷或者击打的动作。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暴力行为只是孩子寻求关注和控制父母的一个小伎俩。
两岁以后的孩子已经有了语言能力,但是还不能很好的表达。在交流中,虽然你能清晰地听懂别人的话,但由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太久,语言能力较弱,很难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一旦孩子感觉受到侵犯,孩子的第一反应是用行动而不是语言来捍卫自己的财产权,很容易产生殴打等暴力行为。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如果暴力依然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暴力影视剧,父母的言语暴力或者父母之间的暴力都会让孩子在无形中模仿。同时,孩子会对暴力产生内心的认同,崇尚“权力就是真理”。久而久之,孩子在大人眼里很可能变成暴力狂。
要让“暴力”的孩子变得温柔,关键是要找出孩子暴力的根源,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引导孩子采取正确的表达方式。
1。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
不要太宠孩子。在孩子学说话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诉求,而不是主动去满足。否则,孩子会认为每个人都像家人一样理解自己的需求,但当他们接触到除了家人以外的其他人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会变得心烦意乱,生气和哭泣,并表现得很暴力。另外,如果孩子没有其他表达和发泄情绪的方式,就会转向暴力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在幼儿时期,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可以分为三类训练:一是欲望表达,让孩子说出“我要什么,我不要什么”;二是情绪表达,让孩子在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后表达出来,说一些“我很高兴,我很生气”之类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因为情绪是抽象的,很难实现,所以这种训练可以把孩子的语言能力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三、经验表达,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经历,从而随着时间的延长加强对过去和未来的理解,让孩子有时间感。
当孩子不能有效表达自己的时候,可以把自己当成孩子的镜子,用孩子的口吻替他们表达,充当他们的翻译和配音,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孩子把玩具拿走了,家长也一脚踢开,说“我不喜欢这个玩具”或者“我生气了”做表情示范。
2。锻炼孩子的身体控制能力
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发育阶段,适当锻炼这个阶段的发育部位,增强孩子的身体控制能力,减少孩子的暴力行为。手腕发育的孩子喜欢扔东西。这时,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报纸球、海洋球等。来训练他们控制手腕的能力。否则孩子可能会有用手打人的暴力行为。另外,可以通过跳舞等大运动来增加对手的控制,同时加强孩子对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意识,淡化暴力行为。
孩子的暴力行为也可能是因为发展过程中精力过剩,无处发泄,导致行动冲动。这个时候应该让孩子做一些大型的运动,结合孩子的兴趣进行一些运动训练,比如跑步、踢球、练跆拳道等,让孩子的精力得到有效的发泄,暴力行为明显减少。
3。制定一些防止暴力的规定
发生不适当的暴力时,给予适当的惩罚。比如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情,就会取消一些有趣的事情,设置规则。或者有类似的暴力行为,不允许进入某些区域和同伴玩耍。当你心平气和,没有这种不当行为的时候,才允许你进行这些活动。让你的孩子认识到不当的行为会耽误自己的乐趣,认识到暴力不是合适的解决办法,然后放弃暴力,转向表达。
4。家长要避免语言冲突、言语暴力、行为暴力等。和别人在孩子面前,也不要给孩子留下可以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印象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暴力场面。比如不要给孩子浏览拳击专辑,也不要让孩子玩格斗游戏。尽量不要让孩子看电视台报道的各种枪击、劫持人质事件。其次,当你在街上遇到暴力场景,比如有人在打架,一定要注意告诉孩子这些场景是不对的,打消孩子的疑虑或者模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