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允许孩子自私吗?教孩子分享的第一步是什么?孩子自私不是问题,强迫孩子分享才是大问题。让我们来看看那些被父母忽视的。
春节期间,去亲戚家做客。看到这一幕,我觉得挺感动的:别的小朋友来我亲戚家玩,看中了她家一个小朋友的变形金刚玩具。孩子不肯给他们,就和小客人打起来了。吵闹声激怒了我的亲戚,孩子们急切地看着妈妈,期待妈妈给他们讨回公道。
但没想到亲戚脱口而出“你怎么这么自私?不能给弟弟玩吗?!"
他一边说着,一边从孩子手里把变形金刚抢过来,递给小客人们。
孩子开始伤心地哭了起来。
我看着那个绝望的孩子,心里很难过。
成年后,他总是自以为是,害怕自己的孩子变得自私。他热衷于教孩子分享,丝毫不考虑自己的感受。
“你是大男孩了,应该让弟弟懂得分享”[h/]
“你怎么这么小气自私?长大了怎么得?”
众所周知,这忽略了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有时还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永久性的伤害。
孩子是自私的,也许在产权敏感期
小时候自私,长大后会变成自私的人吗?
答案是否定的
先独占,再分享,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自私是两三岁孩子的普遍现象。3、4岁是孩子最自私的年龄,一般表现出“利己”的倾向。孩子通常要到7、8岁才真正懂得分享。
这是因为,孩子2岁以后,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东西是自己的,所以要维权,进入“财产权敏感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表现出来的“自私”在成人的世界里并不是贬义的概念,而是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征。
建立“物权意识”对孩子的人格发展非常重要。
他会逐渐知道什么是“我的”、“你的”、“他的”,在与人交往时会更加明确自己与他人的界限,既维护了自己的权益,也尊重了他人的界限。
只有当孩子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东西,能够让他做主,并且“财产权”能够得到父母充分的尊重,他才会建立安全感,这是他以后学会主动分享的基础。
孩子的自私不是问题
是父母强迫孩子分担的问题
很多家长没有考虑到孩子在产权敏感期的发展特点,认为孩子过分强调“这是我的”。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是自私和小气。他们常常忽略自己内心的感受,强迫孩子去分享。
这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
分享的本质在于自愿和愉悦。
父母强迫孩子分享。他感受到的不是分享的快乐,而是被剥夺的不快。当他被迫牺牲自己的需求时,孩子们会误解“分享”这一行为。
我非常赞同亲子作家陆丹丹在书中表达的一个观点:
“总是被父母要求分享的孩子,反而会对很多东西产生强烈的占有欲。因为他们没有享受过占有权,所以他们应该尽力弥补自己。分享应该是一种权利,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所以,父母在孩子2-6岁的时候,允许孩子自私比教会孩子分享更重要。
尊重他自由使用自己东西的权利。不要因为面子或者尴尬就把孩子的东西处理掉,而忽略了他的感受。
当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喜欢的物品时,勇敢的告诉别人:“对不起,他不同意。”给孩子最大的尊重。
如果不强迫孩子分享,怎么引导?
不强迫孩子分享并不意味着纵容孩子,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
在孩子的真实权利得到充分尊重的前提下,随着孩子的成长,当他们能够逐渐体会到分享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愉悦时,他们才会真正学会分享。
家长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经常分享自己喜欢的食物、书籍、有用的工具等。和家人、邻居、朋友一起,让孩子看到分享给人际交往带来的快感,在听觉和听觉上模仿父母的分享行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