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没有人会跟你说你的孩子没礼貌,但是所有人都会讨厌你的孩子。——我们把这种“不说”视为一种礼貌。礼仪之邦的俗语是“老婆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所以,自己的孩子自学。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
和一个德国朋友出去,路过郊区的一条小河,看到一个小孩在钓鱼,但是旁边有两根鱼竿。德国朋友不高兴地走过去问:“为什么有两根钓鱼竿?”(德国规定钓鱼时只能用一根鱼竿)
孩子回答:“我和同学一起来的。他去洗手间了。”(果然,过了一会儿,上厕所的孩子回来了)
德国朋友继续问:“有许可证吗?”(德国钓鱼需要执照)
两个孩子赶紧拿出证照:“有,你看。”
“你有尺子吗?”德国的朋友又问(德国钓鱼要求用尺子,钓上来的鱼达不到要求的尺寸要放回去)
“对,对。”两个孩子连忙又拿出了尺子。
“哦。”于是德国朋友走开了。
我在一旁惊讶。我不知道我朋友为什么这么在意。“那两个是你亲戚的孩子?”
“否”。
“你朋友的孩子?”
“不尽然。我不认识他们。”
“什么?不知道?不会这样吧那人家凭什么听你管教?”
“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儿童是德国的未来。我们每个德国人都有责任随时随地进行教育。”德国的朋友淡淡地说。
我沉思了很久,我想到了一个场景:走在中国的大街上,你敢对不认识的孩子大喊大叫,教他们怎么做吗?
在德国期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德国社会是文明的,为什么德国人在全世界都受到普遍的尊重?通过了解和体验德国教育,我们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在很多人看来,战后德国的崛起与他们“严谨”“勤奋”的民族性格息息相关。一般认为,德国高质量的民族性格得益于其对教育的重视。正如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所说:“一个国家的繁荣并不取决于她的国库的富有,她的城堡的坚固,或者她的公共设施的华丽;这取决于她的公民的文明素养,也就是人民的教育,人民的远见和性格。这是真正的兴趣,真正的力量”。
道德意志的胜利是在小学老师的讲台上决定的
据说普法战争结束后,普鲁士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普鲁士的毛奇元帅说,德国意志的胜利早已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在德国,中小学教师这个职业收入非常不错。据政府相关统计,德国政府支付给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是人均国民收入的两倍多。德国中学教师人均年税前收入超过4.5万欧元,相当于德国一些著名跨国公司员工的人均年税前收入。相对于其他行业,中小学教师属于名副其实的“中高收入阶层”。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师收入有一些差异,但不会很大,最多30%左右,因为德国社会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不公正,这种价值取向已经渗透到他们的血液里,积累成一种民族文化。
放眼全球,德国中小学教师收入高于除瑞士以外的其他工业化国家,居世界第二。在职业属性上,德国中小学教师属于国家的公仆,不受解雇的保护,无惧失业,每年有两个长假。
有了这么好的收入,德国中小学教师的资格门槛也提高了。在国内,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都可以直接申请到中小学任教。在德国,情况要复杂得多。想当中小学老师,至少要过三道关。
德国禁止学前教育?那将是一天!
网上经常看到“德国禁止学前教育”这种说法。德国的孩子在上学前不会一直傻傻的玩,但是德国人对学前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孩子会学到东西。他们的书包不比我们的小。
德国人最注重孩子的性格和道德修养,很多好习惯也是从小家庭教育的结果。
比如自理能力:比如饮食、睡眠、排泄安排、自理能力训练。
比如规则意识:你必须吃光你放在盘子里的所有食物;你必须吃完饭才能吃零食。
比如爱:很多家庭都会在家里养小动物,比如小狗小猫,让孩子在自己照顾小动物的过程中,懂得照顾弱小的生命。
比如坚强:孩子摔倒后,只要不严重,家长不会马上去扶,而是让孩子学会自己站起来。
比如尊重:告诉孩子要尊重别人的隐私。德国很多父母没有孩子的同意是不会翻孩子的东西的。
比如礼貌:德国父母在向孩子求助时会说bitte(请),然后是danke(谢谢)。
比如理财:德国父母会严格控制零花钱的多少。他们会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来获得零花钱,避免不劳而获。
举个例子,后果自负:一位德国母亲对总是晚起的儿子说:“可惜,我不能开车送你去学校。你得责怪你自己。你可以选择是放弃早餐还是迟到。”
承担责任,比如:有严格的德国家庭。如果孩子忘记把脏衣服放在洗衣袋里,他就得一直穿脏衣服。
比如诚实:德国父母会先做好榜样,经常告诉孩子要遵守约定,不要轻易发誓,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到承诺的事情。
比如自信:德国父母非常重视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父母都会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赞赏,因为他们知道,孩子从小到大自信的来源就是父母。他们绝不会以成绩的好坏来否定孩子其他方面的优秀。
比如合作:在德国,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我们都会有意组织一些孩子的集体活动。因为德国有句话叫“WeralleineArbeitet,AdDiert。我们的工作是多方面的。”(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
让我们看看他们长大后的好习惯:
阅读:德国人经常手里拿着一本书。地铁上,玩手机的人少了,看书的人多了。在德国如果你留心的话,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书店,书店里总是有很多读者。在这个电子社会的德国,纸质书似乎仍然很受欢迎。91%的德国人在过去一年中至少读过一本书,23%的人每年阅读9至18本书;25%的人每年阅读超过18本书。
守时:大多数德国人都能遵守规定的时间。这里的守时不仅指德国人,也指德国的公共交通。不出意外的话,每一趟地铁和公交都能按照时刻表准时到站。
重视家庭:德国人重视家庭甚于工作。他们会在下班后回家与家人团聚,很少因为应酬而待在家里,假期也会陪陪家人。
遵守交通规则:德国人非常遵守交通规则(当然不是全部,也有闯红灯的行人),尤其是司机,因为这关系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在德国开车,日间行车灯基本都是开着的,变道的时候不仅要看后视镜,还要转头看盲区有没有车(这是考驾照必须要学的)。
注重生活质量:德国人绝对不是一个虚荣的民族。他们宁愿把钱花在高质量的生活上,尽管他们可以制造世界顶级汽车。例如,他们会花200欧元买一个热水瓶而不是古驰钱包,花500欧元买一个厨房用具而不是LV包,花几千欧元维护自己的花园而不是博柏利大衣。因为他们知道,真正的奢侈是他们的生活品质,而不是一个包或者一件大衣。
注意环保:德国人很少乱扔垃圾,因为他们知道环境的重要性,即使是在国外,大多数人也是这样做的。我和一个德国人在中国爬山。因为找不到垃圾桶,德国人带着他的冰糕棒一路下山,找了个垃圾桶才扔掉。
契约精神:在我们看来,很多德国人非常刻板,甚至不灵活,但这是文化造成的,是从小养成的一种“契约精神”。他们不会轻易做出承诺,但是他们承诺的事情一定会做到。有了保证,我们就有了德国品牌品质的承诺。
毅力:为什么德系车比普通车贵很多?为什么德国锅比普通锅贵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为什么德国的米勒洗衣机需要几万甚至几十万?为什么德国制造是高品质的象征?其实一百年前的德国产品就是被英国人嘲笑的残次品,但正是因为专注和坚持,才保证了今天产品的质量。
遵守社会秩序:几乎每个德国人都会遵守社会秩序,比如排队。不管是人在排队,还是车堵在堵车,插队的现象都很少。
公共道德:如果你留心的话,你会发现德国的大部分公共场所(足球比赛期间除外)都非常安静。几乎所有人都在窃窃私语,很少有噪音。(粉丝和酒鬼除外)。
同情心:大多数德国人会主动帮助弱者、残疾人或老人。在德国,老年人也会摔倒,但会有人上来搀扶,而且不止一个。当你遇到残疾人时,会有人上前帮助你。
爱国:德国人很少说自己有多爱自己的国家,甚至经常讽刺自己国家不合理的地方。但是,从他们坚持使用自己国家制造的产品,不难看出他们的爱国精神,这当然是他们对自己产品的信心。如果你遇到国际比赛,那么你一定会感受到他们强烈的爱国情怀。
对生命的尊重:遇到特殊车辆(带警报器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等)时。),民用车辆会主动靠边让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