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美国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的家长都见过这样的场景:孩子调皮捣蛋,不讲理,爱发脾气,家长经常对他们说:“现在,回你的房间去!”孩子听到这句话,即使不愿意,也会停止自己的不良行为,去自己的房间。
看到这里,我们的父母可能不太理解:
孩子犯了错,不惩罚不教育,让他回房间有什么用?
美国孩子,为什么不管多生气都要服从“去你房间”这三个字?
这就是美国父母“超时”教育方式的独特之处。
“定时隔离”。当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比如发脾气、骂人、抢东西,父母会要求他暂停活动,独自冷静一段时间,再寻找解决办法。
在家里,父母会说“回你房间去”;在学校里,空间有限,老师就在教室里安排一个角落,作为孩子“时间隔离”的地方:
即使孩子因为不良行为被限制行动,也别忘了提醒他,他还是被爱的。让孩子有时间冷静思考,他就不会害怕大人的脾气了。
定时隔离椅
椅子上写着:“现在,请思考一下你自己的行为。但是别忘了,我爱你。”
神奇的“暂停”教育方法的详细解释
让孩子冷静下来,而不是惩罚
暂停(timedisolation)看似是一种孤立孩子、站在角落里的惩罚方式,但实际上,暂停的真正意义并不是惩罚,而是利用这个机会去安抚那些调皮捣蛋或行为乖戾的孩子。
定时隔离虽然不是惩罚,但也是让孩子站在角落里的一种方式。关于角的选择还是有一些知识的。必须在安静无聊的角落(没有电视,没有音乐),必须在父母视线范围内;不是传统的黑房子,或者把孩子放在陌生的角落。
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和情绪,不仅不利于孩子静下心来,对孩子以后的身心发展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时间不是越长越好
定时隔离并不是越久越好,而是根据孩子的年龄、内心的平静以及冷静下来所需要的时间。一般来说,几岁的孩子被隔离几分钟。
比如现在孩子两岁了,隔离他最好不要超过两分钟,当然也不能少于一分钟,否则不行。
在“罚站”之前发出警告
作为父母,你必须在孩子被惩罚之前警告他/她,你必须告诉他/她为什么被惩罚。比如,有一次孩子哭着哭着,不想吃东西,只想玩,不让他/她爸爸吃,他/她妈妈就告诉他/她的孩子,“你不吃可以,但是爸爸妈妈一定要吃。你再不让爸爸吃,妈妈就要受罚了!”
这是对孩子的警告。不想被“惩罚”的孩子就不用说了,真的很听话,马上乖乖的自己玩。
提前警告可以达到两个目的:
1。孩子能明白自己的行为会有什么后果
2。也可以阻止孩子的行为继续
隔离后讲道理
如前所述,定时隔离是一种“安抚孩子,而不是惩罚孩子”的方式。所以,先冷静一下。父母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和他们讲道理,告诉他们为什么自己的行为是错的,以后要怎么改正。
如果不给孩子先冷静下来的机会,讲道理就是浪费时间。他们根本不会听。
父母要有平和的心情
无论是“罚站”之前还是之后,家长的态度一定要平和,而不是对孩子大吼大叫,因为家长的大吼大叫会给孩子一种错觉,以为这就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本末倒置的认为定时隔离只是辅助手段。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定时隔离时间到了,即使孩子不承认错误也要结束;而且,如果孩子表现好,主动认错,那么家长也应该给予一定的口头表扬或肯定。毕竟这种定时隔离不是对孩子的惩罚!
频繁使用效果不好
有些家长认为定时隔离的效果好到孩子犯错或者不听话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这就大错特错了。
任何一种“惩罚”方法,如果经常对孩子使用,都会让孩子觉得习以为常。而且,有些孩子甚至会想,“不过是暂停一下,有什么大不了的?”所以频繁使用的效果并不好。家长一定要视情况采取定时隔离,让孩子真正理解和明白自己犯了错,或者做了不该做的事。
坚持同一个人开始和结束
有些妈妈可能会有这种想法。我很生气。当我的孩子被罚站着的时候,我不想和他说话。时间到了再让父亲完成也是错误的做法。
这里用“一个人做所有事,一个人做所有事”应该不为过。如果是妈妈开始的定时隔离,那么妈妈一定要告诉孩子“时间到了,定时隔离结束”,而不是中途换人,让爸爸收拾残局。一句话,就是坚持以同一个人开始,以同一个人结束,中间不换人。
这种“暂停”的教育方式效果如何?
值得借鉴吗?
一位在美国生活多年的中国妈妈被“定时隔离”的神奇效果震惊了。听听她是怎么说这种教育方法的好处的:
孩子打架的时候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在朋友Melissa家宽带玩。梅丽莎有三个孩子,分别是4岁、2.5岁和1岁。两岁半的女儿汉娜正处于叛逆期的第一阶段。她在美国被称为“可怕的两个”(“坏的两个”),经常发脾气乱扔东西,或者在争夺玩具时咬人。有一次,大家在一起玩的时候,汉娜推开了一起过来玩的姐姐,她使劲咬着姐姐的胳膊,疼得哇哇大哭。
梅丽莎听到消息,从厨房出来。看到汉娜咬自己的妹妹,她二话没说把她抱起来,放在楼梯上说:“你需要暂停一下!”你得一个人/不能再玩了。
汉娜坐在楼梯上,也在哭。实际上,她可以下来继续自己玩,但她没有那样做,而是一直坐在那里哭,而梅丽莎继续在厨房里忙碌,无视正在哭的汉娜。
哭了大约十分钟,汉娜终于不哭了。这时,梅丽莎走了过来,问汉娜是否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汉娜点点头,说她不应该咬她的妹妹。梅丽莎称赞她勇于承认错误,然后给她上了一课,然后带她下了楼,吻了她。汉娜又高高兴兴地去和妹妹玩了。
关于孩子吃饭
至于其他方面,比如吃饭,美国妈妈通常会安排宝宝坐在高脚椅上吃饭。孩子们可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即使他们不喜欢。只要离开高脚椅,就不会再喂孩子了。这样,孩子就养成了坐在高脚椅上吃饭的习惯。如果他们不乖乖地坐在高椅子上,他们就会没有东西吃,会挨饿。孩子尝过饿的苦之后,自然会在规定的地方吃饭。
孩子能自己吃饭的时候,美国妈妈一般也不会喂。就让孩子自己吃吧。很多孩子一开始会吃的乱七八糟,妈妈也不在乎,只要自己能吃就好。通过一些如何使用勺子和叉子的指导,孩子可以慢慢掌握吃饭的技巧,一两岁的时候父母就不需要喂了。
中国人一直很重视孩子的吃饭问题。他们担心孩子吃不饱长得不够好,不想吃就要追着喂,或者扔了留回去。其实这样很容易导致厌食。其实孩子饿了,自然会吃。当孩子不想吃饭的时候,说明他还不饿。强迫孩子吃东西只会适得其反。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宝宝在婴儿期通常比美国宝宝更胖更壮,但是从五六岁开始,中国宝宝就长不到美国宝宝了。虽然这和食物种类不同有关,但中国人吃大量米粉等淀粉类食物容易让宝宝发胖,而美国人给宝宝吃大量奶制品让宝宝长高长壮,也和饮食习惯有关。
很多中国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四五岁就开始厌食偏食,而美国孩子因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四五岁就开始胃口大开,成为杂食者。所以,养成一个好习惯,比长几斤肉重要得多。
当一个孩子不能信守诺言时
邻居家有个10岁的男孩凯德。他不仅长得帅,而且有礼貌,懂事。相对于小一点的孩子,他也很照顾他们,经常和宽宽一起玩。有时候凯德想把宽宽抱起来,他会先来找我问我是否允许他抱宽宽,然后在和宽宽玩各种游戏之前先征求我的同意。我很喜欢凯德,一直很好奇他的父母是怎么把他教育的这么好的。
有一次去小区游泳池游泳,正好凯德的父母也在。我问凯德的妈妈她是怎么把凯德养大的,她说她对孩子一直很忠诚。
当时凯德正在和朋友们玩耍,一激动就直接跳进了禁止潜水的区域的水里。凯德的母亲看到后提醒他,几分钟后凯德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凯德的母亲黑着脸,叫凯德马上上岸。
凯德上岸后,他妈妈指着附近的一棵树,让他在树下坐10分钟,不要再下水。凯德虽然不高兴,但还是乖乖地坐在树下。10分钟过去了,他的母亲允许他回到水里,凯德再也没有犯同样的错误。
孩子调皮不回家的时候
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小区的儿童游乐场。孩子往往玩得很开心,到了该回家的时候却舍不得回家。不管父母怎么催,他们都不走。
大多数美国妈妈不会不停地唠叨和催促,而是直接对孩子说:“孩子,玩五分钟就回家!”这个时候,孩子一般都会赶紧找自己喜欢的项目去玩。五分钟后,当他们的母亲下令,每个人都乖乖地跟着他们回家。
我开始觉得很惊讶,这些妈妈怎么能让孩子这么听话,因为有时候我叫宽宽回家,他也会要求继续玩,而不是离开。后来我会和宽宽商量,说:“玩5分钟就回家吗?”宽没有时间观念,一般都会答应。但过了五分钟,他就会耍赖,说“再玩一次”。
我希望我的孩子说话算数。第一,他要说话算数,所以不管他怎么哭,他都会离开,哪怕他拳打脚踢,哭成泪人。结果后来有两三次,每次我给宽宽做什么事情定个期限,比如洗澡玩水,睡觉,他都会乖乖的在我的期限内完成,再也不会用哭来和我打了。
“定时隔离”对孩子是一种强大的威慑。它的原理是什么?
首先,孩子依恋父母,很少有被冷落或孤立的情感体验。
所以,一旦被孤立和“冷落”,必然会产生强烈的心理震撼。
其次,孩子普遍有很强的从众意识和群体意识。把孩子孤立在群体之外,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同的对待,产生“不平等”感,这是孩子非常敏感的。
也暗示了调皮不被所有人接受。
另外,让调皮的孩子暂时离开,可以缓解大人和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让孩子冷静反思自己的行为。
这种简单、有效、无害的教育方法你学会了吗?
如果你决定试一试,当你对孩子说“暂停”的时候,也一定要记得让他知道,虽然你妈妈不满意你现在的行为,但她对你的爱永远不会变。
没有一种教育方法可以完美地解决成千上万个不同家庭中不同孩子的不同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