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大连一家餐厅,一名女大学生“教育”了邻桌一名素未谋面的四岁小女孩,理由是孩子太“熊”,不能在公共场所吵闹玩耍。这个让人忍无可忍的“老师”在事件中使用了比孩子更多的失控情绪,选择了武力解决——她冲破男友的阻拦,对着自己幼小的身体猛踢一脚,并发誓:我要杀了你。
孩子在公共场合吵闹,家长没管好,女大学生打孩子,家长以暴制暴,牵连无辜,都是不对的。
错误不分先后,错误就是错误。刷一下网友的长文评论,你会发现,有些人的三观甚至比事件本身更令人震惊——他们拍手称快,认为女大学生干得漂亮,批评熊海子没教养,父母也不管,但有人会打他们。
我不禁哑口无言。熊是孩子还是这些严肃的成年人?
你眼中的熊海子,
其实也没那么差
作为一个80后,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熊海子”这个词似乎有点撒娇,中性,不褒不贬。每隔一段时间,七大姑八大姨就会用略带抱怨又充满爱意的语气说起他们家的“熊海子”。
近年来,“熊海子”再次成为流行词。不同的是,当它重新回到大众视野时,这个旧词就变得意味深长,甚至不堪。如果有人叫你家宝宝熊海子,那简直就是对他人品的指责。作为家长,你的家庭教育在别人眼里也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但是我很好奇,熊海子的定义是什么,又是谁在评判?
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跑跳,大人不符合要求就在地上哭打滚,叛逆不听话,以此来跟大人唱反调...
按照现有的大众逻辑,大概满足以上任何一条,就足以满足大众眼中的熊海子标准。就这样,我真的为大多数孩子捏了一把汗。
人的情绪无非是悲伤、喜悦、愤怒和焦虑。成人和儿童最大的区别大概就是语言能力更强,控制能力更强,表达渠道更丰富。
我们遇到不同的情况,会哭,会笑,会吼,会不耐烦。但成年后,随着阅历的增长,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我们的双商——智商和情商都在直线上升,逐渐学会了区分场合,控制发泄方式。
而孩子,他们对待世界的方式简单而直接——难过的时候会哭,开心的时候会笑,大多数时候不会在意左右。这个人成长的必经阶段,你不能错误定义,你只能选择理解,耐心引导。
以事件中的四岁女童为例。她的世界极其纯净。也许那天,她遇到了她喜欢的朋友,吃到了她喜欢的食物,玩到了她喜欢的游乐设施,于是在拥挤的餐厅里兴奋得忘乎所以。
设身处地。我们当中谁没有一捆藏在童年记忆里的调皮回忆?你忘了那些年爬墙树,逃课,聊自己吗?
如果大家有更多的了解,如果我们的媒体能够介绍“可怕的二(可怕的两岁)、可怕的三(可怕的三岁)、不堪忍受的四(不堪忍受的四岁)”有关婴幼儿叛逆期的相关知识,如果社会、学校、家庭能够
不要用自己的话,
断言“熊孩子”和“熊家长”[h/]
舆论习惯性地指家长的不作为。遇到调皮的孩子就给孩子贴上“熊”的标签,然后彻底否定导师。我觉得这有失偏颇,非常不公平。
虽然每个人都在不同的班级,受教育程度也不一样,但不希望孩子成功的父母恐怕是极少数。
我更愿意相信,这个小女孩的妈妈一定是在观察周围食客灼热的目光的同时,警告她要小声说话,保持安静。但在忙碌的环境中,在那个特定的时刻,她妈妈的话完全失去了对小女孩的控制。
直到后背传来一阵疼痛,一个满脸失落的陌生阿姨采取了恐怖的暴力手段,她才在恐慌中终于平静下来,一边哭一边瑟瑟发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
这位母亲应对危机的方式根本不值得提倡。她给女儿带来的负面不亚于施暴者。她的错误不能掩盖,她必须真诚地为此忏悔。
坦白说,我完全能理解她作为母亲的压力反应。你和我都有寻求保护的强烈愿望。只是控制和表达的方式,因环境而异。
在某些人的心目中,“熊海子”已经被“降服”了,简直就是通俗。然而你却用拳头和言语暴力对抗对方。在不了解事情来龙去脉的情况下,你给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带来的身心伤害,你给他父母带来的痛苦和愤怒,只是化身?
环顾四周,不遵守公序良俗、缺乏公德的成年人比比皆是。按照这种逻辑,该有多直白的处理方式:让一个惩恶扬善的超级英雄在他们背后打一拳。简单粗暴,却完全丧失了法律正义,仿佛回到了原始社会。
每个孩子都会忍,但大人不能更“忍”。不能逆来顺受,逆来顺受,又怎么对得起年龄带来的日益成熟和完善?
我想起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暖心的事。情况和当初的事件很像,但却是完全不同的结果。
上周末,我和老公带着两岁半的女儿去商场玩,午饭时间比平时稍微延迟了一点。等晚饭的时候,老公去洗手间了,我和女儿一个人坐在餐厅里。突然,小家伙莫名其妙地烦躁起来。晚饭还没上,他就哭了,想出去玩。安慰他也没用,最后他坐在地上哭了。
当时吃完饭,餐厅里虽然人不多,但是都看着我们。我非常尴尬。我想马上带女儿出去,以免影响别人,但又担心没人看我的包。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禁焦虑起来。
旁边的妈妈正带着三四岁的女儿吃饭。小女孩很聪明,一直安静的坐着吃饭。我不知所措的时候,那位女士转头问我孩子多大了,我赶紧道歉。她什么也没说,只是给我讲了一些自己处理这种情况的经验和方法。虽然不适用,但始终是一种理解和体贴,立刻让我平静下来。
其实大部分家长在孩子“熊”的时候都是很无奈的。他们在意周围异样的眼光,懊恼自己没有能力管住孩子。他们也担心自己的孩子真的会变成那个没教养,肆意妄为的熊海子,生活会崩溃。
人生如此焦虑,你还不如解脱。
是时候给孩子“熊”了,
房间空供父母放松
没当过父母的人,大概会轻易说出谴责的话。
如果言传身教真的能让孩子时刻乖巧懂事,像一台服从命令的机器,作为父母的人生挑战就太容易了。别提当年你有多听话,父母的棍棒下生出了多孝顺的儿子。时代在变,信息量在增加,人在发展,智力和思维的快速进步注定了孩子越来越难处理。
请相信,大多数父母都在尽最大努力教育孩子。毕竟放纵并不能给对方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但是父母也不能承受这种负担。经常会有一些无法控制的时刻考验着我们,让我们无助,疲惫,焦虑。
如果你正好在熊出没遇到你的孩子,不妨提醒和帮助他们的父母,给他们一些宽容和鼓励,让他们表扬自己对孩子的耐心和对自己的信心。
你的白眼、挖苦、指责,非但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而可能激发更大的亲子矛盾,把一次普通的成长经历变成改变你一生的残酷决定。
没有天生懂事的孩子,也没有永远拿满分的父母。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摸索前进。
多等一等,多晒晒太阳,坚信每一株幼苗都会在来自四面八方的爱的呵护下,绽放出另一种动人的花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