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重要的理财教育,不是教孩子如何用一块钱赚十块钱,或者如何存钱投资,而是让他们知道钱的本质是什么,钱在生活中应该处于什么位置,我们应该对钱持什么态度——这些决定了孩子未来能否在金钱和幸福之间取得最佳平衡。
有些父母为了防止孩子乱花钱,从来不给孩子零花钱,在金钱上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他们会对孩子说:“告诉我你想买什么,只要合理我就给你钱。”这个规律好像没问题。其实很多时候,“合理”或者“不合理”都是由父母来判断的。根本不是孩子的想法。这种控制一方面剥夺了孩子在消费上的自由选择权;另一方面表达了对孩子的不信任,对孩子的金钱观和道德修养不利。
童年时期严重缺钱的人,成年后容易变得斤斤计较,过于吝啬或贪婪,缺乏常识。所以建议家长给孩子零花钱。给多少,怎么管理?以下是我的做法,供家长参考。
女儿圆圆和很多孩子一样,从小就表现出对金钱的热爱,尤其是三岁左右。她对钱的兴趣最强,占有欲表露无遗,毫不掩饰。记得有一次放假带她回我妈家,给了她一些钱。袁媛看到了,并阻止她给它。我不理她,让她把钱收起来。过了两天,我带圆圆去一家小店买了些酱油、醋之类的东西,花了一张面值100元的钱。店主向我要了一张50元的钞票和一些零钱。当我把零钱放进零钱包时,渊源指着那许多零钱对我说:“妈妈,把这些给奶奶。”然后他指着那50块钱说:“这个不要给奶奶。”我又惊又喜。这是给这么小的孩子的礼物,让他知道这个比那些钱更有价值!
她很爱吃糖。有一天,她奶奶取笑她说:“你这么爱吃糖。长大了,和卖糖的人结婚。可以天天吃糖。”袁媛想了想说:“不,我要嫁给一个卖钱的人”——爱钱是人之常情,所以我绝不会做违背自然的事。我想满足她的天性。
自从媛媛上了小学一年级,我每个月都给她固定的零花钱,从3元到5元不等,媛媛把这种定期的支付叫做“工资”。我给袁媛的金额目前来看有点低,但按照当时的消费水平,对一个小学生来说还是合适的,因为她的零花钱仅限于学校门口地摊上那些“没用”的东西,比如小贴纸、小卡片。金额和费用由我们和孩子商量,双方都乐于接受。渊源很在意这个收入。每个月,她都能清楚地记得哪天该“发工资”了,然后她会提醒我们。
这个零花钱我完全允许她支配,很少过问。
媛媛偶尔想买点东西,攒下的“工资”不够,我让她从下个月的“工资”里预支;如果她真的超支很多,我会额外给一些,多出来的部分被戏称为“奖金”。总之,说到花钱,我首先表现出对孩子的信任和包容,从不斤斤计较。我不问她买了什么,也不问她有没有把没花的钱存起来。我不要求渊源把钱花对。她有时候会买到不好的小玩意,或者被商贩骗。我不批评她,一笑置之。最多我给她讲讲我的相关购物经历。我相信她这次买了不该买的东西,发现钱浪费了,下次可以学学怎么选。犯错之后,才能在以后的决策中变得聪明。
圆圆上初中的时候,工资涨到10块钱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这笔钱越来越不重视,开始经常忘记要自己的工资。直到需要钱的时候,她才发现这个月的工资还没发。我不记得这个工资游戏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好像从高中开始就没发过了。当然,圆圆不会因为没有“工资”而缺钱。虽然当时我们的经济条件很普通,但只要她提出需要买什么,我们都会尽量满足她的需求,很少拒绝。偶尔有些东西有点贵或者特别不应该买,我们会说出来,孩子一般都能理解。
媛媛一般不会要求超过我们的消费能力。一方面是因为家庭财务总是对孩子开放,圆圆自然知道哪些东西在消费范围内,哪些不在。另一方面,一直以来,她的父母本身并不太看重钱,在花钱方面也从来不会苛责她。她从来不需要用什么心机去和父母较劲。反而心态极其单纯,不学贪婪,不学算计。
当然,也有一些孩子,即使父母给了再多的零花钱,也觉得不够用的情况。孩子小的话,应该是对钱没有概念,不知道一百和一万的区别,或者是没有估计到父母的赚钱能力。这就需要家长慢慢地、耐心地告诉他们,并以身作则。孩子不会没完没了的要零花钱。如果孩子大了,上了中学或者大学,经常提出和父母收入不匹配的消费要求,不放弃,这种情况应该有很深的根源。“乱花钱”只是表象。深层原因是孩子内心空空虚不自信,不体谅父母。这种心理问题的源头与父母对孩子的严格控制或缺乏尊重和关爱有关。
自卑是需要消除的。物质的积累可以带来暂时的心理满足,但持续时间很短。一旦意识到自己不再有别人羡慕的资本,就会去寻找新的吸引人的地方,于是又会花钱。缺乏父母关爱或尊重的孩子不会体谅父母。所以我们看到有钱人的孩子会乱花钱,有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甚至穷人家的孩子也有这种情况,因为他们的心理基础是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解决的办法不是如何监督孩子的花费,而是如何让孩子感到自信和有爱。这是另一个话题,这里就不赘述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