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就学会自我保护,孩子上学后不被欺负,也不欺负别人

在幼儿园就学会自我保护,孩子上学后不被欺负,也不欺负别人,第1张

幼儿园就学会自我保护,孩子上学后不被欺负,也不欺负别人 开始谈儿童自我保护之前,我先讲一个朋友的故事。小时候,邻居家小孩欺负他。他去找爸爸。爸爸说:你跟他打呀。他跟爸爸说:我打不过他。爸爸很不耐烦地说:你说怎么办?要不你拿个刀子把他杀了?

从那以后,他被别人欺负,再也不敢跟父亲提这件事。他长时间躲在房间里,尽量减少社交。

朋友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孤独,也能理解他为什么现在朋友这么少。

自我保护:每个孩子都必须面对的课题

很多年前,我还不是幼师的时候,眼前的景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年夏天,我看到几个三四岁的孩子在公园里一起玩。妈妈们在不远处看手机聊天。

一个小男孩拿着一根棍子,趁大人不注意打了小女孩。小女孩除了躲闪之外没有任何反应。

后来,男孩在小女孩的手臂上画了一道血痕。小女孩仍然没有给出任何停止或向父母求助的信号。

现在作为一名幼师,脑海里经常出现那个小女孩胆小害怕的表情。一个不懂得反抗和保护自己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挑战。

试想一下,如果小女孩跟妈妈说那个男生欺负自己,妈妈会回复“你怎么这么胆小?不会还手吗?”然后女生不是被保护,而是被打。

这样下去,女生很可能会形成隐忍和逆来顺受的心理习惯。

我越来越意识到一句话的重要性:没有问题的孩子,只有问题的父母。

幼儿期的孩子在互动时会有很多“对抗”的机会。洗手时,插队时,游戏中争夺玩具时...冲突随时都会发生,“以大欺小”的情况也会发生。

为了孩子长远的身心健康,我不鼓励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忍着、躲着或者打回去。希望孩子能正确寻求帮助,友好解决问题。

绘本里的故事可以把孩子带入实际场景,让孩子知道保护自己和对别人说“不”的界限和原则是什么。

第一本书

如何从受气包变成主动的?

“别随便欺负我”

给孩子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中间的转折是触动我写这篇文章的关键点。

转折前:谁都可以被欺负

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读这个故事的前半部分。

?扉页,小猴子在睡觉。

大象来了。

“艾米小姐,大象真恶心。”

“是的,但是大象比河马大。我该怎么办?”

“艾米小姐,继续。”

?赶走大象河马。

?河马又赶走了狮子。

说到河马赶走狮子,几个小朋友都很不满:狮子爪子很尖!狮子会尖叫“嗷!”!

原来在孩子的小心里一直有一头狮子是那么的威武不可战胜,给人的印象是吓不倒的。

一个小孩说:“可是河马比狮子大啊!”

后来,狮子又把豹子赶走了。

这时,我问了一个问题:“豹子被赶走了,但到底是哪个家伙坐在了树干上?”

在两节课上,我用不同的方法带领孩子们阅读。一次上课看书,我把扉页拿出来,引导孩子观察扉页的内容:一只小猴子在树干上。

看扉页的同学,听到我的问题后,异口同声地说:小猴子。

我没看扉页上的课,就开始猜了。有的孩子说是松鼠,有的说是鸟。

?扉页的关键人物小猴子出现了。

在这一页,我试探性地问了一句“小猴子遇到麻烦会去找谁?”

可惜很少有孩子,包括三四五岁的孩子,能大声说出来:他们要去找妈妈了。

看到下一页是猴妈妈,孩子们好像都松了口气。

现在,孩子明明知道自己有困难就会去找妈妈。

“妈妈,豹子欺负我了。他叫我滚下那棵大树。”这个时候,妈妈会怎么说?

大多数孩子说:妈妈会说,要勇敢!

然而小猴子还是害怕。那我该怎么办?

大家都沉默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小猴子找到了他的妈妈。

猴妈妈说:“我陪你去找他。”

多么响亮的一句话,多么让孩子有安全感的一句话!

剧情反转:如何应对被欺负

母猴的出现让故事发生了重大“反转”。

这部分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部分。其实他们的内心经历了从“压抑”到如释重负的变化。

?看到两只猴子跳过去,豹子的尾巴立刻缩了回去。

我说:“刚才豹子对小猴子那么凶。为什么它现在缩着尾巴?”

“因为有两只猴子!”

猴妈妈在小猴耳边小声说了些什么。

“你猜,妈妈会对小猴子说什么?”

“滚开,这是我的地盘。”这是孩子们的第一反应,但请不要担心。孩子们迅速调整自己的反击。)

妈妈给了小猴子一个尝试反击的方法:深呼吸。

每当我读到这里,孩子们都会和我一起深呼吸。

小猴子说:“这个树干够粗,我们俩可以呆在一起。作为朋友来分享一下吧!你不能再欺负我了!”

?豹子看了看小猴子,又看了看母猴子。他换了个位置,对小猴子说:“好吧,你可以呆在这里。”

这一页也为后面的反击对象“狮子”埋下了伏笔。

后来,豹子约了小猴子和母猴子,狮子约了豹子、猴子和母猴子,河马约了狮子、豹子和猴子去找大象。

最后的大结局是这样的:

?孩子们一起跳进池塘,不管他们是大是小。

狮子、豹子、小猴子和猴妈妈一起跳进了池塘。猴妈妈说:“这个池塘很大。无论大小,都可以进来一起玩。欺负小的是不对的,一起分享才开心!”

讲完这个故事,我又问孩子:如果有人欺负你,你会怎么做?

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回答:找妈妈,找我的好朋友,找我的爸爸,找我的老师,找我的爷爷奶奶...

正如《反校园欺凌手册》一书中所说,避免被欺凌的有效方法包括:向同学寻求帮助;向父母寻求帮助;向老师寻求帮助;给予适当的反击。

幼儿园的孩子完全可以理解并运用这些方法。

他们可以:

有自己的好朋友;

随时获得老师的关注;

随时获得父母无条件的帮助;

紧急情况下给予适当反击。

第二部

知道说“不”的界限在哪里

“不要只服从别人”

关于引导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书很多。在这里,我要推荐另一本让幼儿园小朋友受益匪浅的书:《不要只服从别人》。

在《不要随便服从别人》这本书里,小英雄利奥画了一幅画,他的画变成了一个叫阿布的小人。阿布一步步教利奥如何说“不”,说“不”的界限是什么。

?这就是“不”,“不”就是教我们如何正确地说“不”。

里欧不想被吻,凯伦阿姨却悄悄地吻了他。

?利奥脸上有一个口红印。

“你就不能试着说一下吗?”

什么时候想说“不”?

如果有人总是欺负你,会勇敢的大声说“不”吗?

利奥说:“这些我早就知道了。”

?利奥会说不。当他不想吃某种食物时,他会说:我不想吃。

你以前说‘不’是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它通常是不合理的,所以不受欢迎。

但是,真正需要的时候,你要学会不服从别人,勇敢地说‘不’。"

?当陌生人给你东西吃的时候,勇敢的说“不”!

?当陌生人向你问路时,即使你知道路也不能给他指路,因为“大人应该向大人问路!”原因就这么简单。"

?如果有人带你闯红灯,或者游乐园里有朋友劝你从爬架上跳下来,你要大胆说“不”!

?排队买东西,有人要插队,勇敢说“不”!不用担心他说你没礼貌,因为没礼貌的是插队的人!

第三本书

关键时刻,不要和陌生人走

“我不跟你走”

《不要只是服从别人》同系列还有其他几本书,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不同的自我保护方式。《我不跟你走》是防止被拐的儿童读物。

“通常,拐卖、绑架儿童的时间发生在儿童最熟悉的环境中。所以,让孩子记得只和约好的人一起离开,即使是熟悉的人也一定要谨慎。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可以保护孩子。”

看过现场模拟电视节目。

我妈和我小女儿在餐厅吃饭,然后我妈找了个借口走了。一个年轻人走过来。这个男人知道小女孩的名字,并告诉她,她妈妈让他来接她。最后,他说服了小女孩,把她带走了。

妈妈看着这个视频热泪盈眶。

有时候,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件大事。在儿童保护方面尤其如此。

第四部

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别随便碰我”

不可避免地,孩子需要与人接触,与人建立情感联系。

不能只要求孩子‘讨人喜欢’、‘听话’。我们要让他们知道,一些成年人通过威胁和利诱的行为,比如抚摸,是错误的。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孩子该怎么办?

孩子需要马上告诉自己信任的大人。大人要教会孩子坚决抵制这种感人的行为。不懂得反抗的孩子更容易成为性侵的受害者。

在幼儿时期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刚开始讲《不要随便欺负我》和《不要随便服从别人》系列书的时候,我其实是有双重收获的:孩子不仅满足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需求,还收获了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也清楚地知道帮助孩子的界限和方法。

有一段时间,我们把自我保护的书放在书架上最明显的位置。讲完这些故事后,孩子们会经常翻看这些书。

有一个小男孩,听了《不要随便欺负我》这本书,自己找了个小空房间,一页一页的翻看。

他的小脑袋里在想什么?有哪些画面和情节在打动他?

当故事一遍一遍的打开,孩子们也在经历故事中情节的跌宕起伏,感受故事中被欺负的动物,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如何在大人的帮助下从恐惧中勇敢面对,收获克服困难后的喜悦结果。

我把这个过程理解为儿童自我探索安全情绪的过程。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像猴妈妈一样,不仅袖手旁观、赡养孩子,还要给孩子切实可行的方法,给孩子信心。孩子们将知道如何在自己、朋友和父母的帮助下保护自己。等孩子大一点,至少不会成为校园欺凌的受害者。

正如《反校园欺凌手册》这本书所说:建立个人自信可以有效预防欺凌。

当一个人非常清楚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己保持信心,就很难被欺负。

从幼儿期开始培养的自我保护意识,可以让孩子上小学后不会因为离开父母而感到不知所措。

欺负孩子

一定要幸福吗?

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受欺负,很多父母宁愿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欺负者。他们认为这是强者的表现,是不吃苦的证明。

欺负孩子,他们真的快乐吗?

通过多年对这些孩子的观察,我发现他们其实内心很压抑,很不开心。而这种压抑大多来自家庭。

症结1

社会基础薄弱

语言表达跟不上思想

我观察到,喜欢打人的孩子的行为背后都有动机。除了遭受过家暴的孩子,被忽视的人也容易欺负别人。

幼儿园阶段,孩子喜欢用手打人,部分原因是语言发展跟不上思维的发展。

有一个很聪明的小伙伴,从小在家喂故事长大。他虽然话不多,但心里什么都知道。

和他妈妈沟通后,我发现她妈妈把讲故事当成了让孩子安静的一种方式。她主要纯粹讲故事,和孩子互动交流很少。

母亲相对不世故,孩子很少到户外去,和孩子社交的机会也很少。

上了幼儿园以后,发生冲突的时候,孩子心里是知道的,但是语言表达跟不上,社会基础薄弱,喜欢打人来表达自己。

脑子里已经知道了,只是语言表达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这时候我会用动手打来快速表达。

第二个症结

来自家庭的关爱更少

心理压抑无处释放

前几天我们幼儿园有个小朋友,老是打人。

后来和这个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聊了聊,了解了这个孩子的家庭环境。

他爸爸经常和孩子玩游戏,但每次都是他爸爸赢。爸爸说,这是为了增加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

他家里有个妹妹,大家都夸她文静好带。有时候哥哥偷偷打姐姐。大人说,不能打妹妹。有时候孩子说没打电话,大人会说“你怎么能撒谎”“你怎么能这么坏”。

在家里,孩子什么事都做不好,奶奶就会说,你怎么这么笨?

针对这个孩子的情况,我给父母提了几个建议:爸爸还可以有时间和弟弟单独玩游戏,但是十有八九是弟弟赢;如果弟弟再攻击妹妹,就搂着弟弟说:“你觉得我爸妈太关心我妹妹了,你很失望,所以特意安排时间让弟弟单独相处。”如果哥哥做得不好,奶奶可以帮助或者让孩子调整行为。

经过家长一周的干预,孩子恢复了正常。

很明显,这个孩子在家里很压抑,他不得不从外部寻找突破口,通过攻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孩子很难控制自己。当他通过打人感受到一种情绪释放的快感时,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作为一名幼儿园园长,我深感家长和老师需要客观辩证地看待欺负别人或被别人欺负的孩子。

有时候,我们觉得被欺负的那一方最需要心理支持,但其实欺负者也需要关心。

三不比较

让孩子安心做自己

作为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家长,我注意到幼儿园的孩子进入小学后,在小学一、二年级会受到很多挫折和压力。

我的孩子性格内向,很有想法。我一般以抱抱为主,从不拿她和其他孩子比较。

相比较而言,有时候真的是让孩子和其他孩子成为敌人的做法。

我一直用三个我不比较的水平来警惕自己:

  • 不要在孩子面前比较;

  • 不要背着孩子私下比较;

    脑子里没有比较。

    我深深的感觉到,坚持这三个不比较,让孩子的心不再紧张。他知道家是自己灵魂的港湾,家里永远有支持他的父母。当然,他不会用不健康的方式来发泄自己内心的压抑和不快。

    反校园欺凌手册上写着:儿子,欺负别人你得到了什么?

    朋友越来越少;

    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坏孩子;

    被批评了;

    对自己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

    被惩罚;

    甚至很有可能他以后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校园欺凌问题不是在小学或中学突然出现的。其实孩子小的时候就种下了种子。

    如果孩子在幼儿期,就会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和界限,孩子就更容易顺利度过小学。

    如果家庭给孩子足够的支持和关注,孩子不会承受太大的心理压力。他们会舒服的做自己,敢于做真实的自己,当然也会保护自己。

    这样,他既不会成为校园欺凌的受辱者,也不会成为尽力刷存在感的精神给予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690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9
    下一篇2022-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