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送孩子去幼儿园,孩子都哭。”小美说,一开始我以为孩子会习惯的。结果一个月后还是那样。有时她独自哭泣,但更多的时候,她厌倦了哭泣。她忍不住把孩子拽过来打了两下屁股。
小美说:“怎么,比他小的孩子三天就能适应,他就这么难适应?!"
其实小美儿子的这种表现就是典型的缺乏安全感。类似的表现还有很多,比如对奶嘴的依恋;特别粘人,不管照顾者做什么都要跟着;喜欢被子,什么都带,陌生人的地方,喜欢玩手指,不善交际,不善于说话等等。
什么是安全感?
所谓安全感,就是稳定感和掌控感。安全感好的孩子通常是自信、乐观、积极的。安全感好的孩子,面对困难时,能有克服困难的决心。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往往会担心被拒绝,所以容易焦虑,人际关系也会受到影响。
一般来说,孩子的0-3岁是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尤其是母亲,对孩子安全感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学上认为,孩子在3岁之前,心理上是和母亲的共生体,3岁之后,孩子会逐渐把自己和母亲看成是独立的个体。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安全感是孩子精神成长的重要基石,它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父母的以下行为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父母没有感情甚至吵架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是吵架还是冷战,孩子不知道。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孩子虽小却很敏感。他们会觉察到父母之间感情的微妙变化,所以会越来越“察言观色”,甚至有些孩子会把父母的茅盾归因于自己,变得自卑、焦虑、紧张。
我之前带了一个小徒弟W,生活中我们关系很好。我们相处的时候很了解她。
W是个特别年轻漂亮的姑娘。她985毕业于某名牌大学,家庭条件也很好。唯一不足的是,她缺乏安全感——打电话给男朋友,对方不接,她就会开始胡思乱想。如果你十分钟不回她电话,不给她信息,她会觉得对方不爱她。如果你一个小时不回她电话,她会猜测对方是不是和别的女生在一起。。。。。。而这种不安来自于她小时候父母的关系。
“从我记事起,父母就总是吵架。那时候我爸总是出差,回来没几天就又走了。我妈一个人要照顾我和生病的外婆,然后外婆总是对她不满意。我只能等我爸回来再告诉他,他还是觉得我妈在胡说八道。后来他们吵了起来,最后我父亲回家的次数少了,”W说。她一直觉得,在父亲心中,母亲的地位没有祖母重要。
于是,她“下定决心”要找一个能把她放在心上的男朋友。
父母对孩子太严格甚至苛刻
可能对于我们很多父母来说,已经不再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了。但还是会有很多家长觉得“严父”或“严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或“成功”。
但是,不知道这个“严”能不能把握得当?
我在感动我妈之前遇到了一件事——一个三四岁的小孩,想跟他爸要一辆车当礼物。
结果父亲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还特别严肃地训斥了他。原因是,“你太老了,不能玩玩具了。你今天画画了吗?!"孩子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趾,嘟囔着“你明明答应过我生日送我车的”。
孩子爸爸果断地说:“邻居孩子都没给你一个,都说你这么大了,要把心思用在学习上。”
终于,男孩哭了,眼泪掉在了地上。但知道这改变不了父亲的决定,我用袖子擦了擦眼泪,什么也没说就回屋了。
这个男生是他妈妈的远房亲戚,所以按辈分应该叫我“古奈”。后来他告诉我,他爸爸从来没有给他买过自己的玩具。因为他在亲戚中年纪比较小,可以“捡剩饭”(给他别人不玩不喜欢的玩具),所以一直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玩具,但是父亲从来没有满足过他。
他说:“我爸说我大了不能老想着玩啊~”
其实不仅仅是给他买玩具。当他父亲心情不好时,他会拿他出气。他攻击的原因不是“你到底在画什么?”多大了还想着玩?能不能求个脸?"
埃里克森(Erickson)说,儿童需要来自主要照顾者的一致可靠的爱,才能形成对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和安全感。但是,在这个孩子身上,父亲是主要的照顾者,他能得到的最多的就是严厉。
骗孩子
这是最容易被父母忽略的行为,也是最容易出现的行为。比如孩子害怕打针,有的家长会对孩子说“我们是去公园玩的,不是去打针的”或者“打针不疼,一点感觉都没有”等等。然后到了医院打针,孩子就知道“你骗了我”“打针疼”。
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最信任的父母也不值得信任。通常情况下,孩子对社会或世界的第一感觉来自于他的父母。一旦他们对父母的信任产生怀疑,就会影响他们的社会安全感和自身的安全感。
强迫孩子适应“分离”[h/]
根据心理学,孩子在6~8个月左右会出现分离焦虑,一岁半时达到高峰。这是因为孩子没有“永恒对象”的意识。
所谓“物体恒存”,是指儿童脱离了对一个物体的感知,仍然相信物体恒存。
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孩子会特别害怕与母亲的“分离”,因为母亲的“消失”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母亲“一去不复返了”。
而这个阶段也是妈妈们产后重返职场的阶段。所以,孩子发现妈妈出去打工,就会哭,不会放过她。为了保证妈妈上班不迟到,也为了避免孩子哭闹,她们会偷偷溜走。
这样,孩子对分离的焦虑就会被克服,就会有分离的恐惧。以后的每一次分离,都是孩子的噩梦。而这也是小美的儿子在幼儿园天天哭的原因。
如果孩子的安全感被打破了,怎么修复?
虽然说0-3岁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期,但不代表错过这个时间孩子的安全感就无法重建和恢复。所以,有以上行为的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家长首先要分析孩子的整体情况。他们是已经特别没有安全感了,还是只是有些自我怀疑?
如果孩子只是轻微的不安全感,缺乏信任,父母可以通过积极回应孩子的感受和心情来弥补。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爱是无私的、积极的,“只要你需要,我就在”是坚强的后盾。
如果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家长不要着急。正常对待孩子,积极寻求心理治疗师的帮助,是明智的选择。
总之,安全感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健全人格的保证。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安全感,积极为孩子的安全感做准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