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儿子叫“小鸟王子”。原因是,孩子可以从鸟儿的鸣叫中一下子知道树上有多少只鸟。曾经有人在一个鸟笼里装满了五只麻雀,然后用布把鸟笼盖起来,让“鸟王子”通过听声音来猜测鸟的数量。不管是减少还是增加鸟的数量,这个孩子从来没有犯过错误。有个朋友说,她儿子从小就听爷爷吹唢呐,后来跟爷爷学了唢呐。一次偶然的机会,家里人发现儿子的听觉能力很强。朋友说孩子的爷爷也是吹唢呐的,听力也很好。
有个亲戚的曾祖母,吹笛子数人民币。这位大奶奶点人民币的技巧绝对不亚于《人民的名义》里单手数钱的神奇技巧。奶奶说她吹了一辈子笛子。她年轻时为村里的达官贵人表演过。后来她发现自己点人民币的速度非常快。于是,除了吹笛子,她还表演了数人民币的绝活,成为当地婚礼、寿宴的必备节目。奶奶生前思路清晰,头脑灵活。她经常告诉人们,她从吹笛子中获得了大脑和手指的灵活性。小时候我们都信,因为奶奶的弟弟也是从小学就吹笛子,脑子灵活。
学乐器这么神奇?孩子认为孩子不知道学习乐器是否有神奇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学习乐器可以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智力影响。
哈佛医学院和波士顿大学教育学院的研究结论
哈佛医学院和波士顿大学教育学院曾经联合做过一项研究。他们发现,学习和演奏乐器5年以上的孩子,与从未接触过任何乐器的孩子相比,认知水平有明显的差异。他们一般在听觉辨别能力、手指灵巧度、词汇和非语言推理能力上更高。可以说,接触乐器5年以上的孩子,头脑和思维往往更加灵活。
至于为什么5年?
量变到质变大概需要一定的时间吧?孩子们说他们在这段时间里没有找到更详细的解释。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个平均值,即有的孩子可能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有的孩子可能不需要五年就能得到。
学习乐器促进幼儿智力发育。这是怎么发生的?
1。声音刺激听觉器官
正如胎儿的智力是在与外界声音的接触中发展一样,幼儿的听觉器官,长期频繁地接触不同的音符,接受高低音频带来的听觉刺激,促进了智力的发展,提高了幼儿听觉能力对声音的敏感度。莫扎特3岁开始学习钢琴,到7岁环游欧洲演出时,他已经能识别降A调或降E调,对声音极其敏感。
2。手指的高强度协调运动
手指作用在乐器上,在高低音、不同键与键、弦与鼓等之间做出高强度的协调动作。手指结合声音训练屈曲、推拨、弹跳、触摸等高强度切换,长期来看可以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最终有利于孩子智力的成长。
3。乐谱在大脑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快速转换
孩子接触乐器,一定要有乐谱。儿童在看乐谱时需要协调耳、眼、口、手,有助于乐谱在大脑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快速转换,同时作用于左脑的语言功能和右脑的图像功能,从而最大程度地训练大脑的反应能力和灵敏度。
很多乐理专家说,孩子学乐器宜早不宜迟。为什么?
首先,很多乐器都需要手指的力量。太小的孩子手指骨不全,可能过早损伤骨骼;另外,学习乐器需要很强的专注力,不利于太小的孩子学习。一般来说,4岁以上为宜。个别乐器可能需要孩子7、8岁以后才能学会,比如肺活量大的萨克斯,或者学得太早会导致牙齿畸形的长笛。对身体没有特殊要求的乐器,比如小提琴,可以在4岁左右开始学习,但如果孩子有兴趣,可以从更小的年龄开始。
乐理专家对孩子学习乐器的建议年龄:
学乐器不知道怎么培养孩子的兴趣?那就别折腾了
虽然每个孩子都会学乐器,但还是要提醒孩子:孩子学乐器,如果家长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最好不要折腾。不然大部分都是有始无终。为什么?
孔子曰:“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
据传说,杜塔尔(一种新疆乐器)是古代维吾尔族的一个小男孩因为太喜欢音乐而制作的一种简易乐器,但家里穷,买不起乐器,从而使杜塔尔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兴趣让一个普通的孩子痴迷音乐,可以创造传奇。这就是兴趣的魅力。那么,兴趣从何而来?
1。培养初始兴趣的最佳方式:熏陶
那些一开始说喜欢某一种乐器,过了几天又说不喜欢的孩子,充其量只是好奇,根本不感兴趣。培养孩子对乐器的兴趣,最正确的方法是让他们多欣赏,多接触,从熏陶中获得兴趣。
爱因斯坦从小就听母亲波林弹琴,3岁时就迷恋上了。因为音乐的影响,爱因斯坦爱上了音乐,演奏乐器成了爱因斯坦一生的爱好。
2。培养长期兴趣的唯一方法:积极反馈
让孩子有源源不断的兴趣,应该是孩子从学习乐器中获得的成就感,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一个孩子乐器学得不好,这个孩子很难喜欢。但如果孩子学得好,那种自我成就感和别人的赞美,能让他们产生无尽的兴趣和喜爱。其实这也是心理学上的一种正反馈机制。
所以,兴趣意味着更多的接触会产生爱情,但要想持续的爱下去,还得靠接触过程中源源不断的“快乐”。孩子学乐器就是这种情况。
没有一个打破这个规律的孩子,最终能让乐器成为自己的长期兴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