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须在这个年龄之前给孩子制定规则,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可见大众对“熊孩子”的煎熬由来已久。其实我们抱怨“熊孩子”,本质上是在说孩子对规则感的漠视。
比如你在公共场合不懂规矩,乱喊乱叫;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上课不听课,课后不做作业;家里没大没小,作息混乱等。
其实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不关心孩子教育的父母。从小就没有给孩子规则。等他们长大了,社会当然会教他们什么是规则。
过早制定规则担心扼杀孩子天性,过晚担心影响孩子性格发展。什么时候是制定规则的最佳时机?
建立规则的关键时期
2岁以后,6岁以前
2岁以前的孩子没有规则感,缺乏理解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通常情况下,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个时候,家长不必急着给孩子定规矩。
2岁以后,孩子开始进入规则敏感期。同时他们也开始逐渐有了独立意识和初步判断能力,进入了第一个独立期。
这个时候,只要父母管教得当,孩子就会从“挑战规则”到“被提醒后愿意配合规则”,再到“不被提醒遵守规则”,逐渐成长为一个自律的人。
但是制定规则也是讲有效期的。著名心理学家李玫瑾曾提出:儿童在6岁之前必须有良好的规则。
她举了两个生动的例子。3-4岁的男孩在和父母吵架,但只是在地上溅水打滚;但是孩子14岁就可以离家出走跳楼自杀了。
6岁以后再制定规则就晚了。
制定规则的两个原则
温柔而坚定
很多家长会说,我也会给孩子制定规则,但是为什么总是行之有效呢?
家长可以反思一下,遵守规则是否有两个原则——温柔和坚定。
温柔是指父母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生气,和平地和孩子讲道理。在管教孩子的同时让孩子感受到爱。
长期通过打骂的育儿管教,只会让孩子变得胆小,自卑。
坚定,就是规则一旦制定,家长不能随意妥协。
比如父母和孩子定下一个规则,每天只看20分钟动画片。但是20分钟结束的时候,孩子又想看了,开始哭。孩子哭了10分钟后,父母让步了。
这样,孩子就知道可以用哭来威胁父母,下次只会变本加厉的哭二十分钟甚至半小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