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混日子,孩子会不会“慢慢”长大变得一文不值?聪明的父母应该知道。说说你家孩子怎么像蜗牛?”我忍不住笑了,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她的烦恼。
在班里处处比别人动作慢的孩子,总是让老师更加头疼。不断收到老师投诉的家长当然会更头疼。所以我们的“小蜗牛”没有办法改变?“蜗牛”的慢属于慢热还是拖延症?父母如何辨别?父母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改变?你可能希望跟随边肖。
在“小蜗牛”生活中的一些表现”[h/]
一般来说,孩子动作慢有一些共同的表现。家长们不妨坐一坐。
1。做事磨蹭。这可能是“小蜗牛”们最明显的表现。早上起十次床,穿十次衣服,让父母吃早饭的时候在他耳边不停念叨:“快吃,快吃,来不及了。”有时候,看着他们慢悠悠的动作,父母恨不得代替他吃饭。有时候我妈已经把房间收拾好了,回头一看,连奶都没喝完。真的是毁灭性的。
2。一直找借口做事。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孩子上学之后。这个时候,磨蹭的习惯会有一个小小的改变,就是找借口。他们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只要做了一件事,就会找出一万个理由来打断。刚拿出练习本,想上厕所。做完一页数学题,只想喝水。父母看着天色已晚,只能着急。
3。反应速度慢。有些孩子思考很慢。当你告诉他一件事的时候,他总是茫然半天。你说不准他是没听还是没听懂你的话。在班上尤其如此。大家都在参加下一场比赛,他可能还停留在上一场比赛的心情。
4。融入周围环境的时间比较慢。有的孩子很长一段时间都适应不了新环境。比如他换了一个新的幼儿园,换了一个新的班级,他会和所有人保持很长时间的距离,不能放下自己和同学打成一片,不能尽快融入新的环境。
但是家长们,你们要注意了。其实我们眼中看到的“慢”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慢各有特点。
孩子的拖延症和他们慢热的性格不一样
虽然每个“小蜗牛”都呈现出相似的行为模式,但家长如果仔细分辨,还是能看出其中的不同。
1、磨蹭拖。这种类型的孩子,才是真正自觉的“小蜗牛”。他们的慢是最根本的慢。这种行为最直接的原因是他们对事情本身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他们没有紧迫感和自律意识。这跟他们的年龄和父母平时的引导有关系。
2。性格内向。这种类型的孩子是自己性格内向造成的。内向一般有遗传因素。有时候他们的内向不容易改变。而这种性格所产生的问题,如果家长去处理拖延症的孩子,不仅没有效果,还可能造成反效果。
3。慢热型。其实有些孩子的“慢”并不是单纯的慢,而是一种慢热。什么是慢热?就是他们的性格不是那么豁达,而是比较谨慎内敛。他们可能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默默观察着环境,关注着这些人的行为,然后通过判断来决定该怎么做。
所以每个孩子的行为代表了不同的性格特征。边肖特别想说的是,爸爸妈妈们,如果你们有一个慢热的孩子,这也是一件好事。为什么?因为慢热的孩子有很多优点。
慢热的孩子有自己的优势
很多家长认为慢热的孩子不如其他孩子,不够开放,不够主动。在成长的环境中,他们甚至觉得自己会吃亏,没有前途。但其实慢热的孩子有很多优点。
1。慢热的孩子做事比较谨慎。很多慢热的孩子在做事情之前,会仔细考虑事情的特点,怎么做。他们会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并模仿来学习。所以他们做事会比性格不合的孩子更谨慎,结果也会更好。
2。慢热的孩子做事更认真,注意力更集中。因为他们慢,谨慎,会比其他孩子更踏实,他们期望得到最好的结果。他们做事慢是态度认真,和拖拉孩子的慢有本质区别。
3。慢热的孩子内心更丰富。有些性格暴露的孩子,总是对世界充满激情和好奇,所以他们的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在这个过程中,情感上的刺激对他们来说是小而短暂的。而一个迟钝的孩子,因为他的迟钝,会有更多的时间与事物建立情感联系,这种情感联系会丰富他的内心。
可见,孩子是“慢热”还是“放出来”,只是性格上的差异。他们有自己的专业领域,他们都能放射出自己的光芒。家长千万不要认为“慢热”的孩子一文不值。
家长应该用什么方式对待“慢热”的孩子?
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慢热”的孩子眼前一亮?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学会接受,学会自我调试。不可否认,一个“慢热”的孩子,和一个主动大方的孩子相比,并不能真正给父母带来很多“面子”。因为他们的优点是内敛的,需要仔细体会。他们可能不是班里的小干部,也不可能大方地表演一个节目,无法让自己的父母收到其他父母羡慕的目光。所以家长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试,接受孩子的性格。
2。适当鼓励和引导。“慢热”的孩子,内心是谨慎而真诚的,家长的鼓励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家长认为孩子只是混日子,忽略了孩子内心的需求,孩子从“慢热”变成真正的内向也不是不可能。
3。给人充分的安全感。“慢热”的孩子融入新环境比较慢,有时是因为内心的不安全感。所以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花时间和心思,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让他们知道,即使在新的环境中,他们面对的依然是充满善意的老师和伙伴。而父母永远是自己的港湾,帮助自己尽快打开心扉,接纳他人。
4。来自父母的情感共鸣。当孩子因为过度谨慎而犹豫不决时,家长不妨向孩子“示弱”,即告诉孩子自己以前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是如何面对和解决的。与孩子形成情感共鸣,可以有效拉近亲子关系,有效激发孩子的勇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