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免疫”在西方流行多年,中国也有类似的“体验”传统。认为孩子哭的时候不要抱,这样孩子就不会哭的那么厉害,照顾孩子的人也可以越来越放松。
这种“哭泣免疫法”来源于心理行为主义创始人约翰·沃森的本能理论。他几乎把孩子训练成“机器”,他的几个孩子都是在“行为塑造”下“训练”长大的。
然而,这样养大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他的大儿子自杀,女儿多次自杀未遂,小儿子一直流浪,只能靠施舍度日……
当时在西方,哭免疫因为见效快而风靡一时。结果孩子长大后,就患上了睡眠障碍、人格障碍,甚至精神分裂症。沃森还被评为美国最讨厌的人之一。
哭闹免疫,孩子哭了要不要抱抱的争议,一直都有。在电视剧《我的宝贝》里也看到了哭免疫的影子:
大卫饰演的全职护士袁为了训练女儿袁小奴独立睡觉,把孩子单独放在房间里,然后坐在客厅看监控计时。孩子再怎么哭,时间到了也不会抱她。到了培训的第六天,抱孩子进门的时间间隔延长到了半个小时。等到最后一秒,冲进房间才发现孩子自己一直在哭,睡着了。这也让袁觉得他新学的哭闹免疫法很有效。
视频来源于网络
我也问过身边的一些宝贝爸爸妈妈,发现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用过这个方法,说效果不错,孩子也不怎么哭。
不过,我觉得家长一定知道哭闹免疫的危害。
哭闹免疫危害有多大?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ckson)认为,要想让孩子拥有积极乐观的性格,就要在婴儿早期给孩子安全感。因为婴儿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自己的需求,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反而会哭。所以家长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支持,不能让孩子哭,然后在合适的时候尽量安抚。
此外,英国育儿专家佩内洛普-利奇博士(DrPenelope-Leech)进行的最新研究表明,让婴儿哭泣会导致压力荷尔蒙皮质醇分泌增加,可能会损害正在发育的大脑,导致未来的认知障碍。哭了很久的宝宝最终会停下来,不是因为他掌握了独自睡觉的诀窍,而是因为他已经筋疲力尽,不再寄希望于帮助。
你就想想,你发脾气的时候,如果你的另一半每次都算着时间哄你,而且间隔越来越长,期待着有一天你会自愈。终于有一天你不再对他发脾气了。那是因为他的方法奏效了,还是因为你对他失望了?
当然,并不是说孩子就不应该哭,或者说哭会损伤大脑。所有的孩子都会哭。并不是说哭对宝宝的健康不好,而是长时间的哭而没有家长的即时反应会对宝宝的健康不好。
孩子哭的时候会抱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哭。其实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哭代表了孩子不同的需求。
1.5岁以下的宝宝,饿了就哭,换尿布就湿,困了就睡,冷了就热了,病了就没安全感。所以,在这个年龄,土豆妈妈的建议是,宝宝哭的时候抱抱他,但是一旦情绪稳定了,你就可以把他放下来,让他自由探索,自由玩耍,但是你必须在他的视线范围内。不要担心未来。人家说孩子会太依赖你。因为这种教养下的孩子内心坚定,更敢于探索,也会更独立。
孩子2岁时,自我意识第一次觉醒。受限于语言,除了上述哭的原因,有时候还会有无缘无故的哭。这时候我们已经和孩子建立了信任,所以当他哭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排除他哭的原因。他饿了就喂他,他不舒服就就医消除疾病。如果他是无缘无故的哭,我们可以选择晾他们一会儿,但是晾的时候有个底线,就是不能离开孩子的视线。
如果说不清孩子哭的原因,心理学家CarolaSchuster认为,当孩子哭的时候,首先要处理的是父母自己的情绪。不要对孩子说:别哭了,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你要做的就是走到孩子身边,拥抱他,用行动告诉他:无论发生什么,爸爸妈妈都一样爱你。等孩子慢慢不哭了,你可以和孩子谈谈哭的原因。在帮助孩子找到哭的原因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为孩子以后解决自己的问题做铺垫,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你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最后,借用一段话,教育的本质是家长的自我实践。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爱和自由是唯一的答案。一个真正独立的人,一定是童年对父母的依恋得到充分满足的孩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