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3岁的女孩在门上贴了一张“通知”,她妈妈哭着说“孩子大了就不要当妈妈了”。可是等孩子长大了,我们发现自己舍不得放手。
小惠13岁。今年年初,小辉突然在自己的房间门上贴了一张“通知”:早上7点前家长不得入内,晚上9点到11点家长不得打扰,强调“请先敲门”。
小惠的行为让她妈妈很伤心。她觉得委屈,不理解。她辛辛苦苦把女儿养大,一夜之间变成了陌生人?之前母女俩好得像一个人,无话不谈,没有冲突。发生了什么事?她流着泪说:“这真是个大孩子。不要做妈妈。”
很多家长都有过小辉妈妈这样的经历。有的父母认为孩子无知,年龄大,翅膀硬,就把父母推开。他们什么都不跟父母说,就像陌生人一样。真的是这样吗?
为什么孩子会突然封闭自己
大家都知道“破茧成蝶”这个成语。毛毛虫在变成美丽的蝴蝶之前,需要一个自我束缚的过程,就是会把自己关在一个有小空房间的蛹里,独处一会儿,然后一点一点破茧而出,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
其实孩子的成长和破茧成蝶差不多。13岁的孩子一半进入青春期,他们向往独立空的房间,这是他们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独特外在表现。表面上,孩子渴望一个独处的空房间,但实际上,他们需要的是一个专属的/[/k0。
青春期前期,孩子的自我意识会迅速发展,会强烈要求独立思考和自我评价,要求父母和周围的人承认自己的独立地位,更重要的是要求独立的思想和自主的行为。在这个阶段,儿童自我意识的主要特征是:追求独立,确立自我。
很多父母会发现,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后,特别不愿意接受父母的建议,很难听取父母的意见。尤其是当父母用命令或训斥的语气跟他们说话时,他们会非常反感,甚至表现出不屑。
心理学把青春期前后的这段时间称为“心理断奶期”,“心理断奶期”是孩子脱离父母监护,成长为独立个体的必经过程。人经历的第一次断奶期,称为生理性断奶期。孩子的出生标志着孩子与母亲的分离,但在心理上,父母与孩子是浑然一体的。看到妈妈离开房间后,几个月的宝宝会不安地哭,因为他认为妈妈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妈妈的离开会让他焦虑。这个时候,孩子仍然需要父母的细心呵护,他们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性。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开始尝试精神上的独立,即从依赖父母的心理关系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这意味着心理断奶期的到来。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小惠的故事。小惠要求父母敲门,在规定的时间段内不要打扰她。这是孩子要求独立人格得到尊重的一种表现,是合理的。小惠妈妈感到难过,是因为她没有意识到女儿已经长大了,这是她成长过程中的合理需求,而不是故意和父母作对。如果母亲能明白这一点,她应该为女儿的成长感到高兴。
家长请给孩子的成长留出空的空间 。
首先,给孩子一个独处的机会
很多父母都想和自己的孩子亲近,孩子可以和父母无话不谈。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不会像小时候那样“口无遮拦”,也不会和父母谈一些事情。他们往往喜欢自己思考,自己处理,认为这是他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
如果家长在这个时候强迫孩子坦白,往往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领地”受到了侵犯。他不被父母尊重,没有自由。能够享受一个属于自己灵魂的地方,是一个心理健全的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不允许任何人介入其中。就像我们不愿意向外人透露一些事情,哪怕是最亲爱的爱人。孩子长大了,自我意识觉醒了,有了独立的人格,就应该有空属于自己的空间。父母把空的空间留给孩子成长,让他做主人,独自享受,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所以,我们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拥有专属“灵魂空房间”的机会,为他们准备一个单独的房间,不要随意介入,允许他们关上门独处一会儿,允许他们离开父母独自做活动,让他们真正体验到“长大后我可以自己当老板”。
第二,放下焦虑和不安
有些家长知道真相,却因为不放心而不敢放手!的确,孩子正处于心理断奶期,成熟与幼稚、独立与依赖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这个时期是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多事之秋”,但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过程。本质上和生理性断奶一样,会制造很多麻烦,但我们总不能因为麻烦就让孩子抱着妈妈的乳头永远依偎在妈妈怀里吧?
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的。我们要像生理断奶一样勇敢地接受心理断奶,这样才能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对待孩子,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多一些默默的支持和关注,而不是去打扰他。
慢慢的,慢慢的,我明白了,所谓的父女母子场景,只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一辈子不停的看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头,看着他消失在小路的拐角处。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没必要追。
每次读到这句话,我都感到莫名的难过。孩子的成长需要“破茧成蝶”的过程。父母放下孩子也需要“破茧成蝶”的勇气不是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