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很多家长看到宝宝做后续的能力就觉得任务完成了。直到他们的孩子1、2岁,甚至上小学的时候,他们才开始抱怨,“匆匆看了一眼绘本,却一点也不感兴趣”,“就是找不到拼图,可教了很多次还是教不出来”,“考试总是漫不经心,不认真审题”。很多时候,很有可能是你从小没有利用好人生中最初的“追”的能力。
透过“追”看本质”[h/]
当年我自己也想过。为什么跟进这么重要?后来我仔细观察小D,发现宝宝一开始不知道怎么跟着声音走,这让我想起了我小学时喊的口号“眼、嘴、心”。可见,追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学习能力的引入。它让宝宝开始意识到所有的学习方式都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如此重要的能力,绝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婴儿的层面,而应该在难度上不断强化、巩固和提高,并自始至终落实在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启蒙中。接下来我会分阶段分享。
建筑的高度取决于地基的牢固程度
0~1岁:基础扎实,用手指
我们训练婴儿追逐视觉。最重要的是保证他们的眼睛能跟着物体走。这种能力要在1岁前不断加强,这样才能保证以后习惯自然养成。要做到这一点,家长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断告诉自己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比如给1岁前的孩子读绘本,对我来说,我从不追求小D能安静地听。相反,我会指导小D在看绘本的时候如何跟进观察。很多孩子在看绘本的时候不会观察,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他们不想看完绘本,什么都看不到,没有意义。这时候,家长的手指就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指向绘本的画面,引导孩子跟随。
故事绘本:“一天早上,一阵大风把蜘蛛吹到了木桩上,它身上带着一根又细又长的线。”一边读,一边用手指引导孩子“照看着”,这样会更有兴趣听。
(嗯,这是我的手。为了帮助你理解,我甚至学会了如何制作动画。赞我~)
认知绘本:《这是一个三角形。它有三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边,转,第二边,转,第三边。共三条边,这就是三角形”,这样更容易让孩子记住“三角形”是什么概念。
(嗯,我的手又出现了。赞我~~~)
1~3岁:延伸应用,观察比较
如果基础是在1岁之前打好的,收益会在1岁之后显现。例如,一些孩子更容易使用拼图,一些孩子可以模仿大人演示一次,许多孩子对图画书越来越感兴趣。
也就是从这个阶段开始,很现实的,孩子之间的差距开始出现了。特别是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是落后的,父母是焦虑的,不耐烦的,那么孩子就更容易怕困难,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从这个阶段开始,你不必特别注意用手看(除非你在一岁之前还没有打好基础),但在和孩子玩耍时,你需要有意识地引导观察和比较。比如我和小D玩车的时候,会拿出两三辆颜色大小不一的车,然后说:“我可以把大一点的车给我妈吗?”(或者“我想要那辆蓝色的车”)。刚开始小D会理解错,我会发现她很着急玩而不是观察比较。
这个时候,我们不着急开始玩。我就带小D一起去观察。“看,这个是红色的,这个是蓝色的。我们来比较一下,红色的车比蓝色的车大”。在这个过程中,我还会主动用手指做个手势,然后用眼神提醒小D看(你看,又回到之前看的基础上了)。
因为小D1在一岁之前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我在这方面给了她一点指导,她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自然地,她将这种能力应用到许多其他玩具上。比如玩拼图的时候,她知道自己会先看那块,然后在拼图上找同样的那块。
3岁到学龄前:高级锻炼、观察和表达
前两个阶段的观察还处于“被动”阶段。3岁以后(小D32个月开始这个阶段),可以鼓励孩子主动观察。我和小D一起练习,鼓励孩子表达,让“有输入有输出”更好的加强孩子主动观察的能力。
比如有一段时间我想帮她了解天气。每天早上我们起床后,我都会带她到窗前,看着窗外的天空空。“你看,今天的天空空是蓝色的,今天是晴天”。慢慢地,她学会了如何自己观察天气。比如今天早上我们在楼下等校车的时候,她跟我说“天空是灰色的,地是湿的,今天下雨了”。这种“输出”远比孩子指着那些认知卡就能知道是雨天还是晴天要好,因为孩子是通过观察得出自己的结论。
再举个例子,现在天气暖和了,我们每天都会手拉手在路上走一段时间,我们会玩一个叫“我所见”的接龙游戏。我先说,“我看到前面有个人”;d说“我看到前面有个人,他穿着衣服”;我说,“我看到前面有个人。他穿着衣服,衣服是蓝色的。”我一直这样走下去。
刚开始她肯定玩不好,但是我也没有感觉到压力,每天散步去玩这个游戏。慢慢的,她就能勾搭上了,自然也就感兴趣了。这不仅锻炼了观察力,也锻炼了孩子的短期记忆和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还锻炼了体能和耐力。因为这个游戏,我们常常可以不自觉地走上一个小时。
很多朋友问“那我孩子不会XX,怎么办?”其实这样的问题本身也暴露了我们育儿的一个误区。我们往往把育儿看成是完成一个又一个知识点,却从来没有真正思考过每个知识点背后需要哪些能力。
想想我们为了应付高考,背了多少考点,但真正记住的,对我们现在的工作生活有益的,又有几个呢?并不是孩子知道这些。达到这个里程碑就不错了。和应付考试没什么区别。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教会孩子举一反三,向别人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过好生活。
“不要尽力做有用的人,多想想没用的人;不要太追求效率,要考虑过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