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改变贫富状态就这么简单的事情吗?
事实很可悲。虽然媒体会报道一些品行不良的富二代,或者出身贫寒但才华出众的人,但总的情况是,富二代们并没有变穷,而大多数穷人家的孩子依然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大学教育也许改变了他的城市,但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他的生活状态。他可能比父母那代人富裕一点,但横向比较,富人还是富人,穷人还是穷人。
有人说那是因为原始财富的积累不同,穷人赶上富人需要时间。
嗯,是什么原因呢?两个人从同一起跑线出发,一个人稳步过着相对富裕的生活,而另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却逐年下降?
很多人活了一辈子。回头看,他们发现别人的生活变得更富裕了,而自己的生活却变得更贫穷了。同一个地方出来的人,同一个学校毕业的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还有人将其归结为宿命论,说每个人的命都不好。他觉得自己的智商并不比别人低,但是机会总是不属于他。所以别人能升职是因为他们有好的机会。
真的是这样吗?
A王和B王的故事
君A和君B是两个来自第四梯队小城镇的孩子。两家离得近,生活条件不好也不差,父母文化程度也不高。a的爸爸给别人开货,妈妈不工作在家带孩子。b的父母在小厂上班,工作时间很长。
JunA
君A的爸爸每个月把工资给妈妈,妈妈爱打扮。她最大的乐趣就是给家人做一顿丰盛的早餐,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然后出去和邻居聊天。家里除了日常开销,其他都在银行。当然,妈妈A也喜欢买黄金。
A的妈妈也是一个对时尚商品非常感兴趣的人。她知道哪里有性价比高的衣服,经常带着阿俊出去逛街,细心的告诉孩子如何比价,砍价。
君A也是一个生活乐趣很大的人。他经常喜欢像他妈妈一样在厨房做美味的早餐。同时,她通过多年的积累,对商品知识了如指掌,经常穿着时尚的衣服,也是同学们喜欢聊天的对象。
6月B日
B君的父母一天到晚看不到影子。b君每天的早餐是街对面的包子。她一年中很少吃到妈妈做的饭。
B的妈妈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强的人。她经常和B的父亲吵架,指责丈夫各种委屈。老公抑郁,工作上更没有进取心。家里所有的钱都藏在柜子里,很快就花得无影无踪。B的妈妈说我爸爸都花光了,B的爸爸说这么少的钱,去哪花?
家里经济不好,B的妈妈认为唯一的出路就是生孩子。她很重视孩子的学习,只要求孩子专心读书。她不需要她的孩子洗碗、扫地、做家务、和亲戚朋友打交道,也不需要知道家里的钱。
B先生几乎是听着父母的相互指责长大的,他也从父母那里了解到自己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所以有意识地要求降低开支。她很少和其他女生出去逛街,对女性用品一无所知,每天呆在家里看书,当然也不太了解外面的新鲜事物。所以虽然她成绩很好,但她不善交际,不受欢迎。
几年后,他们长大了
A君家里攒了点钱,在A妈妈的建议下,在市中心买了房子。全家都搬到那里去了。几年下来,房价涨了好几倍,家庭条件也越来越好。
君A从小和母亲的关系非常亲密。长大后,经母亲介绍,嫁给了市中心的一个小伙子。他和父亲很像,每个月的生活费都是他出的。两个人都很温柔,连大声说话都不敢。亲戚住的离锝近,什么都可以互相帮助。
B君家还是和过去一样的老房子,家里没什么积蓄。
B君和他妈妈一样,是个意志坚强的人,但从小和父母关系一般,甚至很疏远。虽然考上了好学校,但毕业后她没有接受父母的建议,选择了一个外地的小伙子结婚。然而婚后,她却经常和父母陷入争吵。
(以上来自天涯论坛。为保护隐私,实名隐去。)
“贫困观”强于虎
在君A和君B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贫穷和富裕两种不同的轨迹,但画出这种轨迹的却是父母内心深处的思维方式。每个家庭都根据自己的技能致富,但也有一些具体的贫困迹象。
1。贫困的消费观
有贫困观的父母,本身就是对商品经济不敏感的人。比如B先生的母亲常年很少逛街,经常贪图便宜方便选择商品。
偶尔,我会带孩子去购物中心。小时候,君A和君B对父母说:“我要买这个,我要买那个。”
他们的父母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君父母:好的,妈妈,你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哦,这种商品是哪里生产的?它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发生了什么事...(和导购寒暄)宝贝,妈妈觉得这个不适合你。有点复杂,长大了才能玩。我们去隔壁找一个更好玩的,好吗?
B君父母:这个太贵了,我们买不起。不,我们走,我们走。如果孩子哭了,父母可能会因尴尬而生气,甚至对孩子大喊大叫。)
这件事背后折射的影响是什么?
对于A先生,我知道我们应该对商品进行合理的研究和分析,逐渐明白商品的价值从何而来,知道付出即得到的道理。钱不是不能花,而是要花在合理的地方。
对于B先生,总有一种“我们穷,什么都买不起”的感觉。这种感觉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感,会让他失去生活中最基本的“自信”,甚至会让他长期抗拒或逃避世故或高大上的东西。
2。糟糕的生活方式
越有钱的人越小心。他们会衡量每一笔支出的价值,把钱花在有投资回报的事情上。而那些没钱的人,很可能成为“守财奴”或者穷大方。逻辑一:不要买贵的东西,没钱买不起。逻辑:买便宜货就是省钱。所以他们只能拥有便宜的商品,他们不知道商品的真实价值。而那些廉价商品的低质量导致他们购买频率的增加,陷入了“买了廉价商品,短期受损,继续买廉价商品”的死循环。
如果你去B先生家,总会发现一个角落里堆满了琳琅满目的杂物,因为他们买的东西非常容易损坏,坏了又舍不得扔掉。他们总想着哪天还能用或者送给别人,但往往别人不要了,只能堆在家里,越堆越多。
3。穷人待人处事
在君B的故事中,可以发现她妈妈属于女强人的类型,性格强势,无所不用其极,然后对丈夫做出很多指责。君A的妈妈虽然不在家里作息,但却赢得了丈夫和孩子的信任,懂得享受生活,为家人创造了美好的生活方式。
穷人的想法是“因为没钱所以不开心,所以想多赚点钱”。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赚钱上,却不知道真正让生活更轻松快乐的是人心。人心是柔软的东西,需要时间来滋养。把挣钱的时间分出来滋养身边的人的心,不会减少多少钱,但是它的投资回报会更直接更明显。
陪陪家人,给家人做早餐,带孩子出去玩,和亲朋好友聊聊天,给别人准备一份礼物...
宿命论者觉得自己命不好,别人机会多。但机会其实是公平的。机会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每一次交流和感恩都有机会。扪心自问,如果对此视而不见,能怪命运吗?
贫困对儿童的影响
这种来自父母的思维方式通过日常的交流和相处传递给下一代。这是学校教育无法触及的原始区域,但对孩子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知乎上有人举了一个例子,说明贫穷的概念如果植入孩子的头脑,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
1。狭隘的克制心态
同学之间有有趣的东西,比如电脑或者乐器。没有贫穷观的人慷慨的借,没有贫穷观的人胆小的不敢说,因为他怕借了坏了还不起。
2。自卑但自尊心强
贫困感很深的人是很敏感的。他们和朋友出去吃饭,不愿意接受别人的请客,怕别人觉得自己穷;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怕别人觉得自己可怜;商场里哪怕是售货员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能刺激到他心里那可怜的神经线和自尊心。
4。当心沉重的心情
有贫困感的人通常是没有安全感的人,所以对别人非常警惕。他们不敢提及自己的家庭和任何过去,和别人的交流也不会太深入。不管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你都保持距离,不希望别人来探索自己。
这一切就像得了一种如影随形的病。它是通过父母的言行植入孩子心中的,永远挥之不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