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爸爸:丁丁,爸爸明天休息。你想让爸爸怎么陪你?
丁丁:我想去动物园。
爸爸:动物园太远了。爸爸明天下午还有别的事情。
丁丁:那我们去野餐吧。野餐的地方很近。
爸爸:野餐太麻烦了。你要准备很多食材和工具。有什么悠闲的事吗?
丁丁:我们为什么不去看儿童剧呢?很好玩。你不需要准备任何东西。
爸爸:儿童剧太吵了。爸爸已经忙了一个星期了,想安静一下...
丁丁(冷冷地):那随你便...
丁丁瞬间失去了兴趣。
故事二:
丹丹的生日快到了,妈妈答应女儿生日一起做蛋糕。他们愉快地购买了面粉和其他材料,并在网上购买了蛋糕机。没想到,我的生日没有到蛋糕机里。我妈和丹丹商量,在面包店订个蛋糕就好了。孩子哭着拒绝,只好自己做蛋糕。妈妈没办法,只好用电饭锅做,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失败了。孩子哭得很大声,母亲很内疚,很难受。
你有过类似的事情吗?临床心理学家安妮·麦克马克(AnneMcMark)说,“如果父母向孩子承诺了什么,就应该尽力去实现。否则应该说明。”孩子认为父母需要细心,懂得一些技巧,才能对孩子做出承诺。在向孩子做出承诺时,父母应该从一开始就处于主导地位。
否则,如果家长乐于让孩子做决定,家长很容易失去主动权,对孩子造成伤害:
1。导致孩子期望值过高
一开始父母开放孩子的意见,其实是自己给自己设陷阱。很容易让孩子期望过高,产生天马行空的想法空。当他们提出一个好的建议时,他们会被拒绝,因为这违背了他们父母的意愿。这个时候,孩子很容易对父母失望,认为父母在糊弄他们,他们会对事物失去兴趣。
2。孩子们对他们的父母失去了信任
那个同意陪我,选地方,让我做决定的呢?不料被父母一次次拒绝而失望。孩子很容易对父母的诚意产生怀疑,甚至认为父母的承诺只是随口说说,从而失去对父母的信任。这种信任不仅影响以后带孩子去哪里玩,还会影响以后的其他方面。例如,当父母承诺如果他们的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就买一辆自行车时,他们很可能会嗤之以鼻。对孩子父母失去信任,也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父母不真心待我,我多可怜。
3。孩子会模仿父母不守承诺
当父母一次次许下承诺,却一次次让孩子失望时,孩子也学会了不守信用。“你看,我妈妈答应我去钓鱼,但是她没有做到。大人会说话空,小孩也会。我答应小娜明天去她家。现在,因为我想看电视,明天我就不在小娜家了。”孩子往往从父母表面的言行中学习到本质。
聪明的父母这样向孩子承诺:
1。一旦承诺,就努力去做
从一开始就不要做出超出父母能力的承诺。否则,如果一个承诺是合理的,父母必须想办法做到。谁让你对孩子许下承诺的?
2。一开始就告诉孩子可能发生的意外
举自制蛋糕的例子。妈妈可以从一开始就告诉孩子,我们可以尝试做一个生日蛋糕,但是有几个风险可能会导致计划失败:比如在蛋糕机里发货延迟;比如某一种材料不能购买;比如由于经验不足,蛋糕可能会被烤焦……让孩子有个心理预警。
3。为了减少事故,父母可以提供几种方案供孩子选择
妈妈:宁宁,妈妈明天休息。我们明天可以去A、B或C。你可以选择任何一个。宁(想了一下)选了B,她觉得最好玩。
从一开始就限定范围,在父母能实施的范围内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对父母和孩子都有好处。不会给孩子的狂野行为带来很大的失望空,也不会让家长左右为难。也可以避免家长在孩子心目中“说空话”的形象,以免损害家长的权威。
在一些无法控制的意外发生后,让孩子学会接受
一位妈妈说,有一天带孩子出去出差,在路上看到一个滑梯。因为赶时间,所以没有马上停下来。而是答应孩子,等我做完了就带她去玩。回来的时候发现滑梯在一个幼儿园,保安拦住了我。看到女儿泪眼婆娑的样子,她只好忍痛塞了100块给保安,孩子终于可以如愿在滑梯上玩耍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错误的例子。
当意外发生,承诺无法兑现时,父母首先要理解孩子的不开心。“事情没有按计划顺利进行你很难过,父母也是。”然后给孩子一个充分的解释,告诉孩子为什么事情没有按预期进行,让孩子接受后悔。当意外发生时,不管你是谁,都要学会接受和适应,孩子也一样。孩子哭着不肯接受现实怎么办?父母不要为了取悦孩子而做出放纵的行为,比如花费巨大的精力或金钱,只是为了博得孩子的一笑。这样的后果很可能会让他们学会自私,学会忘恩负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