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沙溢在微博中晒出一组照片,并写道:一年级第一天。原来Angie已经在暑假后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修士了!作为“国家公婆”,沙溢和胡克看到儿子正式入学后,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刚进学校的时候,孩子们对未知的生活充满好奇,期待,但又有点不安。幼升小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那么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度过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过渡,为孩子放学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呢?
1。鼓励和激发孩子对学校的向往
其实一般来说,6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上小学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内心是非常向往小学的。他们会羡慕那些戴着红领巾,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哥哥小姐姐。他们渴望新书包,新铅笔盒,新衣服,他们总是表现出对小学的向往。
这时,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积极鼓励孩子上小学,经常用鼓励的口语来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比如父母可以说:“宝宝很棒,宝宝长大了也要上小学!”让孩子们期待成为一名小学生,感到光荣和自豪。
家长也可以在有空的时候带孩子逛逛小学校园,让孩子提前感受和熟悉小学校园和氛围。当他们在校园里遇到小学生的时候,也可以借机教育孩子,启发他们:“以后你们会像你们的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在小学校园里读书、数数、学习很多知识,你们也会像他们一样聪明。
2。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
众所周知,在幼儿园,孩子们过着被照顾的集体生活。幼儿园老师整天跟着他们。在他们吃饭、穿衣、系鞋带、上厕所的时候,老师都会悉心照顾,给予及时的帮助。但是进入小学以后,就是相对独立的生活了。孩子要有自理能力,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自己系鞋带,自己穿衣服,自己上厕所。这个时候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守则和校规校纪。孩子们需要学会集中注意力,学会自我控制。
作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溺爱孩子,凡事都要替孩子着想。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穿衣,系鞋带,上厕所,自己收拾玩具和学习用品。父母不要急于帮孩子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先引导,再让孩子想办法解决。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孩子进入小学乃至以后的人生都非常重要,因为父母不可能随时随地关心孩子。进入小学后,他们需要处理自己在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的问题
此外,家长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制定一些家规和奖惩制度,比如孩子吃不好就把垃圾拿出去等等,这对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和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
3。培养孩子与人交流的能力
相比幼儿园,小学的生活更加独立,自主,多变。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他顺利展开新的校园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能力。父母可以带孩子出去走走,多见见陌生人,消除孩子对陌生人的恐惧,让孩子和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这样既可以和哥哥姐姐交流,也可以做年幼孩子的领导,增强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把自己的一些知识分享给孩子,诱导孩子学会把自己的感受、食物、玩具分享给别人。家长也可以让孩子邀请小伙伴来家里做客,让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招待小伙伴。
4。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庄严的入场仪式
如何培养入学仪式感?爸爸妈妈可以从录取通知书开始。很多家长把收到录取通知书看成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过程,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家长可以在通知书背面写上对孩子入学的祝贺,对孩子的期望,或者帮孩子记录下收到通知书那一刻的感受。你甚至可以将通知书塑封,妥善保管——让录取通知书成为一个有意义的纪念品。仪式感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让生活有了甜蜜的期待。
然后,家长可以在家里为孩子准备一个主题明确的“家庭入园仪式”。比如围绕“我长大了”这个主题,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把主要环节留给孩子去设计。作为交换,你也可以在“入学仪式”上和孩子约定一些小目标。现在你应该试着学会照顾自己,坚持学习等等。同时装修,做床,书桌等。带着孩子。
在购买书包、文具、校服、水壶的过程中,也让孩子全程参与,充分听取自己的意见,让孩子直接有“我的学习我负责”的直观感受。仪式感和我们对生活的热爱有关,无形中影响了孩子对快乐的敏感和观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