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熊海子规规矩矩?熊海子总是在外面捣乱。当然,熊海子也有可爱的一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让熊海子规规矩矩。
一般孩子2岁左右,我们就开始头疼了。只是正面鼓励他们是没有用的。这个熊海子,有些事说的不好,做的不好,就是不肯做,非要让我生气才罢休。
于是,很多育儿文章就会开始建议积分奖励,比如给小红花,贴贴纸。当你积累了足够多的小红花,就可以获得更大的奖励,比如周末多看一个小时的动画片,去一次迪士尼,多吃一次冰激凌等等。
这个方法一下子成了很多家长和老师的法宝,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效果真的是立竿见影。每天都是小红花奖励,配合度真的高很多。
但随之而来的是另一批反对的声音。许多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已经开始指出,这种积分奖励会极大地破坏儿童的内在驱动力。因为我们要求孩子做的很多事情,比如晚上刷牙,按时睡觉,进门洗手等等,都是孩子应该做的。而我们用奖励来“贿赂”孩子,长此以往,会给孩子一种“没有奖励我是不会做的”的错误认识,这是很不好的。
更多研究发现,长期使用后加分会很弱,很多孩子长大后会出现。“那我不要奖金,可以不要吗?”或者“胃口变大”,一般的奖励是满足不了的,需要家长不断增加筹码。之后又会一发不可收拾,孩子越大越难管教。
这是最近我身边很多家长朋友的问题,也有很多家长朋友来找我聊天。听完,我忍不住笑了。有没有发现像我们这样努力学习的家长其实挺累的?他们真的看的越多,学的越多,就越迷茫。同样的方法,正反两方面都说过,但都不知所措。
但换个角度看,正是因为看的多了,我们才能意识到,任何一种育儿方法都没有绝对的对错,否则就不会有相互冲突的争论。关键是自己想清楚两个问题。我为什么要用这个?我该如何利用它使利益最大化,危害最小化?
积分奖励育儿在美国也很受欢迎。听完朋友的提问,我有自己的看法。然后和在纽约研究幼儿教育的同学、教授聊了聊,感觉更有信心了。我想和你分享我的观点。
批判性思维:知道前提,评估论点,得出结论
为了建立习惯,而不是变相控制
前面说的缺点我都知道,但是我也给小d用过加分,所有的不好的影响都不能“抛开测量谈毒性”,所以我用的时候有一条线划得很清楚,是暂时的。不是让孩子守规矩好让我们管。这是帮助孩子养成习惯的策略之一。
我们都知道成年人建立一个习惯需要21天,学龄前儿童建立一个习惯需要更多的时间。孩子是最敏感的动物。当他的能力不够或者不能理解这样做的乐趣时,他会本能地抵制某种行为。这个时候,是孩子和父母最容易发生矛盾的时候。父母通过理性分析认为“这是为你好”,而孩子只是通过感性思维认为“我不喜欢这样做”。
比起每天因为同一件事没完没了,父母责怪孩子,孩子大声哭闹,父母恼羞成怒,小红花奖励无疑是更好的选择。但是这里家长需要非常清楚的知道,这只是一个辅助手段,不应该是唯一手段。
当你开始控制自己,不再控制你的孩子时,良好的教养就开始了
真正使用的时候,会有以下两种执行策略。
1。使用时解释“为什么”
小D2岁多了。她总是有规律的作息,晚上不愿意睡觉。每次上床就开始各种磨蹭,各种要求,跟我讨价还价,往往能持续一两个小时,一点一点耗尽我的耐心。后来我引入了晚上睡觉的积分奖励制度(可能有些家长不需要,可以用其他方法,但那时候我太容易情绪失控了)。但是,在使用的时候,我并没有只把让她睡觉作为最终目的,而是着重让她明白为什么要按时睡觉。
比如积分制推出的时候,我会跟她解释,每天晚上小D都可以划掉一个睡前程序的小任务。所有任务完成后,她就可以在墙上贴贴纸了。做了一个星期,我们就可以去动物园看她喜欢的大棕熊了。我相信大部分家长都会这样做。
但是我会更专注于告诉她为什么接下来我们需要睡觉。“我们需要按时睡觉,因为在一天中的这个时候,身体需要休息。休息是为了第二天跑得更快,玩得更好,去更好玩的地方。爸爸妈妈也需要休息,但是大人需要做完工作再休息。”
在这段话中,我向她传达了三个关键信息:我们为什么要休息,休息的好处(她很看重)以及每个人都应该休息(很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想睡觉或者认为父母也没睡)。
基本上我每天晚上都会反复说这段话。有时候周末带小D去看她的积分表,我会再提一次,“因为小D这一周睡得很好,精神特别好,在操场上可以多玩,变强了”。这是使用加分的首要原则。并不是说用了奖金就完事了。你需要帮助你的孩子理解为什么内化会这样做。
点的使用不是为了“控制”孩子去做我们想让他们做的事情,而是通过一些策略让孩子养成一些不那么过激的好习惯,从而让很多事情水到渠成。
习惯:通过不断重复建立起来的一种循环的、无意识的行为模式
2。奖励用于终极“无用”[h/]
不得不说,人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惯性是很可怕的。我见过很多家长一旦觉得某个育儿方法好,就一直用,但是从来没想过别的方法。直到最后“这个方法以前很管用,现在没用了”出现,他们才开始各种盲目。
奖励机制最容易让我们沉迷于这样的惰性,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一开始太有效了,效果立竿见影。这样一来,我们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过于依赖奖励孩子来完成事情。
睡前奖励小D积分的时候,我总是提醒自己,这只是一个“拖延战术”。最后,我不得不退出。这样的意识会让我更仔细地审视小D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我也会更专注于强化小D的自发行为本身,而不是奖励。
我记得当时还不到一个月。在我观察到小D慢慢开始接受“按时睡觉”后,直接的表现就是她可以自己告诉我,“睡觉吧,休息身体,更坚强一点”;与此同时,我变得更加积极地执行就寝程序。这时我才意识到,小D的习惯是逐渐建立起来的,我可以开始逐渐退出奖励机制的辅助了。
我们把这个表格记下来”。
何时退出积分机制尚无定论。要看孩子的性格,消化理解的时间,行为矫正的难易程度。但是当父母决定开始使用这种奖励机制的时候,心里一定要有这种意识。
用是为了最终不用,而不是一劳永逸。千万不要把纪律问题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太危险了。
全职照顾小D三年多,也经历了从不知道,没有选择,再到逐渐明朗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告诉你,育儿,没有绝对的对错,是每个家庭的个人选择。
现在这个社会不缺信息,只是缺少选择信息过载的能力。面对这些有争议的育儿文章,我会提醒自己这三句话:
任何方法都有利弊,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不要教条。虚心学习,辩证实践。你孩子的反馈和你的思考比书本和大V的理论更重要;
科学育儿的最终目的是让父母幸福,让孩子快乐。绝对不是为了制造更多的焦虑和恐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