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长都会遇到“小天使”变成“哭娃”的时刻。甚至有的孩子稍有不高兴,就哭着在地上打滚,打妈妈,打自己,怎么哄也哄不起来。
大多数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情绪崩溃和极端行为时都不知所措,不明白孩子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有些家长会跟孩子讲道理,有时候孩子能明白道理,知道这样哭是不对的,但是遇到挫折就故技重施。有的家长冷处理,但又舍不得。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面对一个情绪崩溃的孩子?
孩子如何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首先,你需要明白孩子的行为是想达到什么目的。只有了解孩子的意图,才能找到合适的应对方式。
孩子哭,首先要排除生理原因。它饿了吗?尿尿?生病,不舒服?等等,如果不是,经常通过哭闹、发脾气来表达情绪的孩子,会有四种“错误的行为目的”。父母可以通过自己对孩子的感受来猜测孩子的需求。
如果父母对孩子行为的反应是恼怒、内疚或担心,那么孩子可能是在寻求过度的关注。他/她的愿望是:关注我,我想参与。
如果父母的反应是愤怒,觉得受到了挑战,那么父母和自己就可能陷入权力斗争。他/她的愿望是:让我帮忙,我自己来。
如果父母感到难过、失望,或者难以置信,那么孩子可能在想:报复。他/她想表达的愿望是:没人喜欢我,我难过,请认可我的感受
如果父母感到无望和无助,那么孩子可能想放弃自己。他/她想表达的是:不要放弃我,请帮我向前迈一小步。
相信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的用心后,解决的办法自然就来了。理解和处理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比仅仅纠正更有效。
其次,要认识到孩子的情绪,和孩子一起找一个角落或者一个方法让他们平静下来
很多妈妈问,孩子哭的时候,怎么安慰和讲道理都没用,能冷处理吗?让孩子做淘气的椅子,有时有用,有时没用。我们做什么呢
冷处理不代表不治疗,不重视,调皮的椅子也不只是惩罚。这些方法更多的是帮助孩子冷静下来。你可以试着想办法安抚你和孩子的情绪。比如,你可以让孩子在房间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角落作为“情绪暂停区”,并让他们给它起个名字,比如“树洞”、“堡垒”等等。
孩子哭的时候打滚甚至打人:
你可以先试着为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你宝宝的愿望没有实现,你觉得很难过。是的,妈妈。你想告诉妈妈吗?你不能打人。
给孩子表达情绪的权利。父母需要能够接受孩子的情绪。情绪是每个人对外界刺激的表达,情绪没有对错之分。比如宝宝伤心了,想哭一会儿,对吧?你想让你妈妈留在这里吗?还是自己去“树洞”呆一会儿?当宝宝不哭了,你会和妈妈说话吗?
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要求父母在了解孩子性格、顾及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善意而坚定地帮助孩子。
再者,帮助孩子拓展情感表达的方式
当孩子通过哭泣、撕咬等攻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时,有时是因为他们缺乏沟通技巧。父母可以教他们的孩子如何在各种情况下与其他孩子交流。比如孩子在游乐场发生纠纷,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让孩子自己解决,还是让大人介入。在家里,孩子们可以通过卡通、相关主题的绘本和角色扮演,在游戏中学习更多表达悲伤、妥协、交换玩具和分享的技巧。让孩子专注于解决方案,一次进步一点点。
最后,当孩子取得进步时,要鼓励而不是表扬
孩子反应和行为的变化,会让父母知道所采用的方法是否有效。对自己和孩子有合理的期望。改变从一点一滴开始。当孩子一周哭5次到3次,请给自己和孩子一个大大的鼓励。不要只对孩子说:你很棒!你多聪明啊!更具体地描述孩子行为的改变,让孩子说说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例如:
今天早上,宝宝醒来主动穿上衣服和鞋子,就会找妈妈帮忙。太好了,你能告诉妈妈宝宝是怎么做到的吗?
宝宝搭积木。这个图文是第一次,宝宝继续尝试!
鼓励孩子多关注自己的努力,让孩子知道失败的时候,困难是可以慢慢克服的。失败不代表他们是坏人。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自己的,是可以依靠的。也能让孩子明白失败和挫折也是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孩子的行为往往像镜子一样折射出父母的模式,也会引发父母的诸多反思:
是自己的育儿方式
孩子有没有形成这样的行为模式?
我的情绪控制是什么样的?
当父母意识到自己应该做出一些改变的时候,旧的循环就有希望被打破。用爱和鼓励让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