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甩出这几句“狠话”,如何接招?

当孩子甩出这几句“狠话”,如何接招?,第1张

当孩子甩出这几句“狠话”,如何接招?

我做了5年多的全职妈妈,一直在观察和琢磨孩子发脾气的常见“招式”。在这里,我分享一些谨慎:

1。我讨厌你!

说这话说明孩子觉得和你“谈判”处于劣势,只能尽力“降服”你。

记得以前有一次,我们一家人出去玩。一到景点,猴爸爸就被他们缠着买零食。一开始猴子会说一些零食的危害,但是两只猴子哭着闹了两声,说:“爸爸,我恨你!”不到5分钟,猴爸已经投降,拖着他们进店买零食。

我对他的“无能”翻了个白眼:平时睿智的神武在哪里?

我看到他一脸无奈地皱着眉头:“他们在大吵大闹,我的裤子都快被他们扯掉了。在公共场合我还能做什么?”

嗯,面子重要!但是你以自己为荣就能教好孩子吗?

没有原则的妥协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最后要么把自己逼疯,原地“爆炸”,要么把孩子推向任性的悬崖。

记得那次童路过一家玩具店,吵着要水枪(家里已经有好几个了)。我很认真地对他说:“我们家里有。我们现在回去玩,好吗?”

他全神贯注于那支水枪,可能没听见我说话。他只是说:“我买,我买!”

我抱起他,快步走出十几米外的玩具店。他哭了,然后拼命拍我的手。我把他放下,他就坐在地上哭。

我蹲下来帮他擦眼泪,小声说:“家里的小水枪在等你。我们赶紧回去,好吗?”

他还是用哭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看到小孩哭,路人好心的问“这孩子怎么在街上哭?”

我礼貌的笑了笑,不想搭理。我还是旁若无人的帮他擦眼泪。最后他的哭声渐渐小了,愿意拉着我的手回家了。

理解不代表赞同。孩子们有时喜欢在我们面前不断“试错”。这个时候,我们的态度极有可能成为未来行动的标准。

一句“我讨厌你”是孩子情绪的出口,也是孩子抛出的问答。我们能冷静对待吗?

2。你根本不爱我!

这几年看了一些育儿书籍和文章,经常会对比和反思自己。越研究越能发现不足。比如还有一种感觉,就是和两个孩子相处不下去。

那天,两只猴子在玩玩具。3岁的童的弟弟开始调皮,抢了7岁的齐姐姐的玩具就跑。齐的姐姐不肯罢休,追上他,狠狠地打了他两拳。

童弟哭了,“妈妈说,你不能打人!”

我看到他哭着走过来给我一个拥抱。

我抱住他,安慰他:“是啊,你不能打人,但是你拿了我妹妹的玩具是不对的。”

齐姐姐开始大叫“他先拿了我的玩具,哼!他先错了!你每次都这样抱他,你根本不爱我!”

“你每次都这样”这句话深深地伤害了我。是啊,为什么我姐姐总是要打我哥哥?为什么不能恰当地说?原来他们每次打架,我都会先哄弟弟,这一幕在妹妹心里种下了一颗小小的“仇恨”的种子。

七姐说这话的时候,我也把她抱在怀里。两个小家伙长大了,差点“压倒”了我。

我温柔地对他们说:“你们都是我妈妈的宝贝。我妈妈爱你们所有人,但很多时候,我无法兼顾两者。如果做得不好,请告诉我。”

后来,祁姐姐会经常成为我的“小老师”。在我们家,我不再说“你是我妹妹,我希望你懂事。”相反,我说,“你对发生在你身上的这件事有什么感觉?你想做什么?”

“你根本不爱我!”在大人的世界里,相当于“我付出了这么多,你却忘恩负义,毫无反应”,而在孩子的世界里,可能就是一句简单的话:“谢谢!有你真好!”哪怕是一个简单的拥抱。

3。我为什么要听你的!

那一天,我看到齐杰的文字略有退步。晚上陪她的时候,我特意观察了她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发现有些问题。

我当时就指出来了,她马上纠正,但是不到10分钟她又恢复了错误的姿势。

我再次纠正自己,严厉地告诉她:“姿势不对,字就写不好。”

她有点不耐烦地说:“我凭什么听你的!你的字也不好。”

我一时语塞。

你自己都做不到,有什么资格去要求别人?父母有这个特权吗?

我换了个语气:“是啊,妈妈,就因为她当年没注意自己的姿势,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现在,为什么老师和妈妈都强调你写字和读书的姿势,因为这也和视力问题有关。”

我愣了一下,接着说:“妈妈不希望看到你给这么漂亮的眼睛戴上一副笨重的眼镜吧?”

每个小女孩都追求美,所以这句话比较有用。

当你听到孩子说“我凭什么听你的!”请大家冷静几分钟,想想是自己管得太多了,还是教育方法不对。没有人想听意见。不如改提建议吧?

4。作业那么多,想死了!

随着期中考试的临近,作业逐渐多了起来。有一天,齐姐姐带回来一些试卷。

吃完饭,她开始叹气说:“作业那么多,我想死了!”

第一次听她这样抱怨,再加上之前看过的报道(比如一个孩子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被父母责骂后跳楼等等。).

先安慰她:“累了就休息。今晚写不完,就问老师,明天再写。”

她说:“没门!老师会批评的。”

我继续说,“那我帮你写一些。我愿意和你一起被批评。妈妈不想让你的作业“害死”你。”

她突然大笑起来,突然激动起来,给了我几张试卷(我瞬间成了她的“帮凶”)

看她心情好点了,我缓了下来:“你先做吧,我做完家务就过来。”(我有点“小心”)

我赶紧做完家务,等我再来找她时,她已经做完了留给我的那部分作业。

在夸她速度的同时,看看她努力的成果!

然后她一脸轻松地说:“妈妈,我只是跟你开个玩笑”(呵呵,我达到目的了,但我还想巩固“效果”)

我变得严肃起来,告诉她:“以后不要开这种玩笑。死了是什么感觉?试想一块豆腐或者一个鸡蛋掉在地上,瞬间就碎了!有些人的手和脚都断了,疼的不仅仅是留点血。(我也配合了一些行动加深她的理解)

你想想,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我们要乘风破浪,环游世界,你长大了想当美术老师,老音乐老师...在这些东西面前,那是什么作业?它只是在训练我们。一切困难都会过去,妈妈会陪着你。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们常常忌讳谈论“生与死”的话题,认为这是不吉利的,但逃避能消除问题吗?到了该谈的时候,还得未雨绸缪地谈。

也许以后孩子会放出很多“狠话”,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立场坚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们都能够通过对别人采取行动来“造化弄人”,你说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592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3
下一篇2022-1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