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教育中,一直非常重视素质的培养。比如小孩子骂人,不让座等等。我们一般采取两种教育方式,第一种是训斥纠正,第二种是言传身教。但是这样能培养孩子的好品质吗?
道德教育
培养品格高尚的孩子
美德一直是父母教育最重要的方面。
利他品质父母气质决定利他品质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利他主义的良好品质,真正关心他人,并愿意付诸行动。
所谓利他行为,是指任何有利于他人的行为,比如与他人同甘共苦,帮助或救助他人,或者仅仅是安慰同伴。
比如12到18个月的孩子,偶尔会把玩具给同伴玩。
两岁的孩子在玩具不够的时候也会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同伴。
但是有些孩子很少这样做。这种行为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气质决定的。当我们谈论气质时,我们通常不是指它。比如这个人真的很有气质。
气质,心理学术语,指个体在情绪、运动注意反应等方面的先天差异。
孩子一出生,第一个区别就是气质的区别。
在医院里,你会发现有的孩子一出生就爱哭,好动,但有的孩子特别圆滑安静。
心理学家把大多数孩子的气质分为三种类型:容易型、难相处型和拖拉型。
难相处气质的孩子在对他人的悲伤做出反应时更容易心烦意乱,在试图调节情绪时,他们更愿意离开和逃避,而不是继续帮助或分享。
同情心早期差异的影响因素是父母伤害他人后的反应。心理学家发现,同情心差的婴儿的母亲通常会采用体罚策略来对待孩子的有害行为。
有些有二胎的家庭,哥哥和弟弟为了一个玩具而竞争。这个时候,父母有时会惩罚哥哥。
因为在父母心中,他们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哥哥应该让给弟弟妹妹,哪怕玩具是他的。
其实这种教育理念不太合适,因为在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中,合适的教育理念是:产权清晰。
物权的定义是什么?即货物拥有所有权。例如,这个玩具是我哥哥的。弟弟在抢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告诉弟弟,“这个玩具是你弟弟的。如果你想玩,你需要征得你哥哥的同意。”
接下来就是父母帮助两个孩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了。
同情心低下的婴儿的母亲,往往会对孩子做出伤害的行为,在解释自己的感受时,她会说这其实是一种教育方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无意或有意的伤害另一个孩子。
如果家长发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会说:你得给另一个孩子道歉!有些父母甚至强迫他们的孩子向另一个孩子道歉。
但是我们的父母往往在这个时候忽略了解释,忘记解释为什么这个孩子要向另一个孩子道歉?
所以当家长说你看你把xxx推倒了,那么他倒地的时候腿瞬间着地。你可以想象,这一定很痛苦。如果一个小孩把你推倒,你的腿会痛吗?
此时,你会引导孩子想象如果我是这种情况,我会用什么样的情绪感受?我有什么样的反应?我肯定也会痛。所以,你看,你伤害了别人。你应该向她道歉吗?
有些家长会说:孩子这么小,根本不懂这些道理。但是,当孩子两岁的时候,他已经有了自我意识,他已经能够明白很多道理。往往在接受这些道理的过程中,一个孩子能做出一些合理的解释。
所以这种情感教育方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科学的教育方式。
总体来说,为了满足他人利益而自我牺牲的行为还是比较少的。在世界多元文化的研究中,一些亲社会行为,如分享和帮助他人,从小学低年级开始会越来越普遍。
道德准则家长应该怎么教?
如何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孩子掌握道德标准?
首先,强化可以增加道德行为的频率。
研究发现,如果父母能为孩子提供清晰合理的标准,并经常表扬孩子的良好表现。那么即使是婴幼儿,也可能会达到父母的期望,到了四到五岁,就表现出很强的内化道德。
在赞美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赞美要具体。
同样,惩罚也要有合理的理由。
心理学家发现,如果能同时向犯罪者提供禁止某种行为的合理解释,那么所有形式的惩罚都会更有效。
心理学家霍夫曼比较了三种主要的惩罚方式。
第一是撤销照顾,第二是打压权力,第三是说服引导。
取消照顾的意思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家长吓唬孩子。比如我再犯错,我就换个人把你带走。这是取消护理。
权利压制就是很多父母不跟孩子讲道理,而是用父母的这种力量来压制孩子,要求孩子这样做。
研究发现,促进道德发展最有效的方法既不是撤销关怀,也不是压制权力,而是说服和引导。
因为说服和引导能让孩子对别人产生同情。
而且,说服引导可以让家长和孩子讨论,让孩子明白一些骄傲、内疚等道德情感,向孩子解释如果再次面对这类事件你应该怎么做,如何弥补自己的错误,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道理。
但是关爱的退缩让孩子缺乏安全感,而权力的压制则可能让孩子变得叛逆,没有能力去关爱他人,从而误入歧途。
实验室研究表明,在观察到榜样的助人行为后,特别是儿童与榜样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榜样可以为他们提供说服力。在行为示范的情况下,孩子会更善良,更坦诚,与利他行为模式的接触似乎会对孩子产生长期影响。
攻击行为孩子的敌意从何而来?
攻击行为也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行为之一。
攻击性行为是指一方故意伤害另一方的任何行为。同时,攻击者必须相信这种行为会伤害到对方,而对方也会努力避免这种攻击。
攻击往往分为两类,敌意攻击和工具性攻击。
如果行为人的主要目的是伤害对方,则属于恶意攻击,而工具性攻击是指伤害他人以达到其他目的。
比如一个12个月大的婴儿会为了玩具而攻击其他孩子。
学龄前儿童的攻击性表现为工具性攻击。从肢体攻击到言语攻击,比如嘲讽外号,诽谤,吵架等等。
一项涉及195名儿童的大规模跟踪研究发现,他们从两岁到九岁每年都要接受一次测试,结果发现,当70%的儿童进入小学后,他们的身体攻击行为会明显减少。还有7%的孩子,有时身体上有攻击性,达到中等水平,但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但有3%的儿童,在整个学龄阶段,稳定地表现出较高的身体攻击水平,而当身体攻击水平较高的儿童进入青春期或成年早期时,犯罪或严重暴力的概率会显著增加。
研究发现,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强制性的家庭环境。
强制性的家庭环境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不愿意相互交流,交流往往采取嘲笑、威胁或者其他方式,而不是亲切的交谈。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父母吵架时,孩子的心理会很难受。而且,家庭中持续的争吵会让孩子与其他家庭成员或同伴的关系变得敌对和具有攻击性。
追踪研究发现,父母吵架的持续时间和婚姻不和谐的增加,会增加儿童和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和其他有问题的行为。
此外,父母的冷漠和相互忽视比父母的争论更能影响孩子未来的问题行为。所以在孩子面前一定要避免父母之间的冷战,这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严重影响。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是儿童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原因。
玩游戏的人越来越多,电子游戏已经成为很多人必不可少的娱乐方式。发现电子游戏之所以吸引我们,是因为它有明确的目标,有奖惩机制,有非常炫酷的视觉效果。
有研究发现,暴力电子游戏对三、六年级男生的攻击性行为和认知有影响。
在2004年的一次调查中,从八年级到九年级的607名学生参加了调查。发现玩暴力电子游戏的青少年更容易和老师、家长吵架,经常打架,学习成绩也会更差。
有学者研究了11至15岁男孩玩网游的群体特征,发现他们中间的网游群体已经成为言语和肢体冲突频繁的群体。
我们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攻击性行为加强。
我们知道,电视电影中看到的暴力属于替代强化,而电子游戏暴力属于直接强化。也就是说,如果玩家表现出攻击性,他们就会得到奖励。然后,这种直接参与暴力的行为加强了攻击性,这可能会导致他们生活中的攻击性增加。
第二,是攻击性行为强化的次要属性。
玩暴力电子游戏可以计时和模仿,强化练习攻击性行为。暴力电视电影造成了长期影响。
第三,电子游戏角色的识别。
玩家对电子游戏中角色的认同度比观众对电影和电视剧中角色的认同度更高。
某种程度上是因为玩家在电子游戏中选择并扮演了某种角色,增加了玩家对电子游戏角色的认同。
教育控制
如何控制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对于儿童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医学科普教育来控制。一个是针对学龄前儿童的错配反应技术。通过找出并消除攻击行为的强化结果,鼓励儿童选择其他方式来实现个人目标,父母和教师可以减少主动攻击行为的发生。
也就是说,忽略主动攻击者的攻击行为,让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变得积极。
比如,四岁的小明霸占了三岁的李小良的玩具,还打了他的妈妈。你可以把玩具还给梁潇,让小明意识到这种工具性的攻击是没有效果的。
但如果小明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依恋型孩子,觉得自己被忽视了,试图通过攻击性的行为来引起妈妈的注意,那么妈妈的行为恰恰强化了小明的攻击性行为。
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和青少年,可以采用社会认知干预技术,教会他们如何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改变自己的敌意归因倾向。
针对暴力少年犯罪的体能训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寻找与伤害相关的线索;第二,学会控制愤怒;第三,找到一个非侵略性的解决冲突的方法。
结果显示,这些青少年的攻击行为明显减少,从观念上降低了对攻击行为的认同。
智力教育
培养学习能力强的孩子
科学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建立道德标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还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商和创造力。
影响因素是什么影响了孩子的智力?
智力是利用经验进行学习的能力,代表一个人的智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力的高低可以用智商来表示,智商是指一个人与其他人相比的相对成就水平。
人的智商分布是正常的,也就是说大部分人的智商水平基本一致,只有少数天才。
这体现了一种相对的公平。研究发现,儿童的智商随着年龄的增长波动很大,平均波动幅度在20左右。
有科学家提出了累积缺陷假说。他认为,贫穷的环境会阻碍智力的发展,这种抑制作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积累。那么,家庭环境的好坏对孩子的智力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
有科学家列举了十大可导致孩子智商低下的风险因素,其中一些与家庭环境有关。
比如母亲的高度焦虑,母亲的心理健康或者一些心理障碍。
如果孩子能处在一个丰富的环境中,不断地执行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那么他们的智力发展是比较好的。
研究发现,在婴儿期,父母参与孩子的活动也会影响孩子的智力。
也就是说,家长需要经常参加孩子的活动,给孩子提供合适的玩具和材料。孩子每天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刺激,这些方面对孩子后来的智商和学习成绩都有影响。
家长的热情,鼓励人物的语言以及家长的一些学术行为,比如家长经常来看书,家长经常回答孩子的一些问题,这些都与孩子以后的智力表现息息相关。
对于学龄儿童来说,这种来自这位家长或老师的关注和鼓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智力表现。
良好的家庭关系和教养方式是科学教育的基础。了解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采取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