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安抚学龄前儿童的情绪
在有孩子之前,每个父母心里总有一个梦想:梦见自己的孩子,集合父母的优点,拥有自己没有却想要的一切,智慧,美丽,成就...但现实中,大多数孩子离那个梦想还很远。没有父母真正的接纳,就不会有尊重,孩子也不会有安全感。安全感恰恰是心理健康的基石。但如果家长想真正了解和理解孩子,进而把握孩子的情绪,可能需要先从这些规则入手。
学龄前儿童基本行为管理规则
?影响行为的因素:性格
作为家长,其实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孩子的行为,比如安静还是主动、适应能力、挫折承受力、大胆还是退缩、反应程度、情绪倾向、注意力广度、坚持性等。,这些都归结为性格。
?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
孩子的行为,无论是家长和老师想看到的,还是不想看到的,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尤其是12岁之前,大部分可以分为两类:得到自己想要的,或者避开自己不想要的。
分析孩子行为背后可能的原因和想要达到的目的,然后想办法帮助孩子寻找和练习更合适的表达方式,从而达到更长远的效果。在我们学校,心理学家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FBA(功能行为分析)功能行为分析。
?正确的行为管理理念
其实孩子的错误很少被用来烦我们。孩子哪里做错了,就是告诉家长,他们还不知道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我们需要示范或者引导他们。如果能把所有的错误都当成学习的机会,不仅告诉他们不能做什么,还示范鼓励他们应该做什么,那么管教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在管教的过程中,家长要语气平和,态度冷静,因为目的是从孩子的错误行为中提高孩子日后处理问题的能力。
学科的目的是为过去买单还是为未来学习?只要你记住最终目的是为了未来而学习,就比较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纪律,管理而不教学,等于白管。中英文学科的根本也是引导。如果你因为错误的行为受到惩罚,你会更容易生气。但是,我们经常提醒自己,当孩子犯错时,如果透露出自己需要更加努力学习的地方,就更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
?常见解决方案
孩子问题行为的几种可能:表达身体饥饿或不适,想得到大人的关注,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或想做的事,但不熟练正确表达。家长在抓住这些关键的同时,要努力引导孩子纠正错误的行为,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正罚) h/]
比如孩子把水洒在地上,可以让他自己打扫;家里很乱,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打扫。但同时,他要给他们提供途径,比如准备洗衣篮,把脏衣服放进去;乐高被放在乐高盒子里。如果分成小步骤,孩子更容易表演。
?及时反馈良好行为积极强化
抓住孩子做对一件事的瞬间,及时表扬。怎样表扬孩子最有效?千万不要用笼统的评论,越具体及时越有效!因为学龄前时期的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寻找的是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这时候就强调规范简单明了,孩子能看懂套路,规则一致,以此来强化孩子的安全感。
?创造更多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的机会
学龄前期语言障碍与学龄期学习障碍有很高的相关性,“听觉处理”困难是美国学习障碍的最大原因。
很多中国父母工作繁忙,孩子在襁褓中就交给爷爷奶奶或保姆照顾。见面就说话没问题,但如果不知道和婴幼儿说话是他们模仿和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就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我接触过几个孩子,他们的母亲用手语表达自己。虽然他们天生就有语言能力,但由于前三年听到的语言不多,进入幼儿园后在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上与同龄人有很大差距,而这些都体现在上学后阅读和写作能力上的困难。
语言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学习的机会。很多其他的概念可以穿插在每一个生活场景中。比如穿鞋穿衣服可以用左、右、前、后的概念;在超市购物可以让孩子观察不同类别的食物,并解释为什么有些需要放在冷冻室,而另一些可以在室温下保存;去动物园可以启发他们观察不同动物的声音,它们的移动速度,以及它们的住所特点。
掌握这些基本的行为管理规则,不仅对学龄前儿童非常重要,也意味着你具备了安抚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的基本知识。但是,如果你有一个血统的宝宝,这不是重点。
让孩子“说出”他们的需求
一般来说,学龄前时期的儿童,也就是1岁半到4岁半的正常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的爆发期。每天都有新的单词和句子形成,这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兴奋的。而我们的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相反,是这个时期语言发展最明显的滞后。
语言是干什么用的?语言是一种工具。当一个孩子没有表达自己的工具时,他一定会采取其他的、不正常的、无效的方式。所以,当这些孩子的需求不明确,忘记了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他们就非常容易发脾气,会采取肢体上的喊叫甚至殴打、撕咬来表达自己的挫败感。
所以当我们知道孩子语言滞后会造成很多行为和情绪问题的时候,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提高语言水平才是关键。提高语言的时候,不仅仅是语言,手语,手势。这些都是工具。给孩子一个表达自己的工具才是最重要的。孩子一旦有了工具,就不会诉诸这种发脾气的方式了!在这方面,加州的学前特殊教育班做了很好的示范,他们为不会用语言表达的孩子准备了新的方式。
在加州学前特殊教育班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在用PISC(图片附表)。老师会把孩子听不懂或者用语言表达不出来的内容都做成小卡片,从上到下排列整齐,这样到一天结束的时候,每半个小时做什么就清楚了。孩子可以借助图片“说出”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就会习惯用图片来表达自己。他知道拍下这张照片,告诉老师:我现在要上厕所,该看书了,该去外面玩了。这样,孩子想要什么,做什么都清楚了,也减少了他发脾气的需要,因为他的很多需要都可以表达出来。
我个人认为,无论是有血统孩子的家庭,还是有正常孩子的家庭,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也是一个关键。如果我们的父母自己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他们的情绪就会出现问题。
做孩子的情感教练
2007年,被誉为美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心理治疗师的约翰·戈特曼博士在他的畅销书《培养高情商的孩子》中将重视孩子情绪发展的父母称为“情绪教练”。他们不会压抑或忽视孩子的负面情绪,比如愤怒、悲伤或恐惧。相反,他们接受负面情绪是生活的一部分,并抓住机会教给孩子应对生活起伏的策略,同时建立更密切的亲子关系。盖特曼博士发现,在成功的亲子沟通中,情感辅导有五个步骤:
注意孩子的情绪
认识到情绪是教导的好机会
仔细倾听孩子的感受,让他们感到被理解
帮助孩子用文字标注自己的情绪
在设定界限的同时,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盖特曼博士对119个家庭的孩子从四岁到青春期的跟踪调查表明,父母坚持使用这些五步情绪教练的家庭不仅身体更健康,成绩更高,而且与同龄人相处得更好,行为问题更少,积极情绪更多。盖特曼博士还发现,由“情绪教练”家庭训练的孩子在困难的情况下仍会有悲伤、愤怒或恐惧的时候,但他们能迅速安抚自己,从烦恼中恢复过来,并有效地处理问题。换句话说,他们适应能力更强,情商也更高。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情绪教练是怎么做的?
第一条规则必须是:当你觉察到孩子的情绪时,你必须认同他们,并告诉他们,啊!你看起来很生气,或者你看起来很沮丧。
然后给孩子一个选择。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给孩子做一些卡片。愤怒、快乐、恐惧等。都画在小卡片上。把这些卡片放在孩子面前,给他几个选择。让孩子选一个,问孩子,你现在是生气还是害怕?还是惊讶?还是想要妈妈抱抱?
做完这些,学龄前的孩子很容易被图片吸引。因为在四岁之前管教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分散他的注意力。你如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正是通过这些方式,他可以表达,他被提供了这种选择,这样他可以立刻记住,我实际上不必哭泣或发出任何声音。只要我给我妈这张卡,我妈就知道我现在生气了。
除了卡,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的喜欢有一个自己经常盖的小被子,或者一个自己经常抱的布娃娃。其中很多可以帮助安抚孩子的情绪。
父母也可以在孩子平静的时候,和孩子一起把这些不同的方式全部说出来,可以列在纸上,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呈现。让孩子自己选一个,比如五个可以选一个,孩子可以抱着娃娃坐一会儿,或者戴上耳机听自己喜欢的故事书。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就送他一支笔。嘿!你能为你的母亲画它吗?你现在感觉如何?你能为妈妈画它吗?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
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比如因为哥哥抢了他的玩具,他发脾气,把家里的东西摔了。那我们下次再讲,和孩子一起复述。如果我们不会说一句话,我们至少要和孩子们说一句话,或者手语!很多学龄前时期的孩子不会说话,可以用“停”的手语。这是一种儿童可以学习的简单手语。当孩子玩这个手语的时候,别人一定要停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知道已经影响了孩子的情绪。
所以,手语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举个例子,我们在学前班做评估的时候,很多情况下,四岁的孩子不会说话,一个字都不会发。那时候,我们要教孩子的第一个手语是“不”,然后是“更多”。
[摘要]
简而言之,孩子在学龄前时期的问题一般是: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无法表达自己的要求和需求。这两点和语言有直接关系,都是语言发展滞后造成的。语言有两种:一种是听力理解,一种是语言表达。当这两个问题都存在的时候,孩子肯定会有行为问题,而当有行为问题的时候,就和情绪反应过度有直接关系。
所以有两种解决方法:帮助孩子理解和帮助孩子表达。一是提前想办法帮助孩子表达情绪,管理孩子的行为,二是理解。听不懂的时候,家长给孩子几个选择,让孩子点头。这里一定要注意,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要简洁明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