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很多家长喜欢在节假日或者家里有客人的时候,让孩子表演“好”的节目,就当是对客人的问候。
当然,孩子表现大胆是最好的。但是有的孩子愿意展示自己的能力,有的孩子不愿意。我们不能强迫他们。
今天边肖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哪些事情是不能强加给孩子的?
场景1
强迫孩子当众表演只是为了满足虚荣心?
“宝贝,幼儿园教跳舞吗?”
“是的。”
“那你给叔叔阿姨们一段吧。”
"……"
你家宝宝环顾四周,发现很多陌生的面孔,就无动于衷的站在那里。
你看到了,灵机一动,小声说:
“宝贝,如果你不想跳舞,那我们就不跳了。”
孩子听了,开心地点了点头。
“如果我们不跳舞,我们就拿着麦克风唱首歌。”
原本开心的孩子立马撅起嘴,拿着话筒,不出声。
这一刻,你终于忍不住了。尴尬和微笑,你噼噼啪啪地说:
“我的孩子好害羞。”
"……"
怎么样?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每年年底,各种聚会都少不了。几个小家庭聚在一起,孩子难免成为焦点。
不管孩子喜不喜欢,让他们当众表演已经成为一种既定的习惯。
只是这样推孩子有什么意义?
是什么满足了做母亲的虚荣心?还是真的给孩子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如果是后者,孩子显然很享受当众表演的感觉,而不是被迫沉默。
所以强迫孩子当众表演是在满足做母亲的虚荣心。
你以为孩子不敢在外面表演是因为他们胆小,大方,不活泼。
换个角度:让你在没有任何准备和知识的情况下上台表演。
你害怕吗?你想拒绝吗?
所以,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给自己和孩子一些成长的时间。
话又说回来,如果孩子不排斥表演,你就要鼓励他。如果他做了,不要责怪他。
教育孩子以鼓励为主,而不是只让他按照你的想法生活。
场景二
强迫孩子叫人,是被教育的体现?
如果孩子表演节目的场景你不熟悉,那么接下来的场景可以说是每天都在无限上演。
“宝贝,这是住在楼下的叔叔。来,叫我叔叔。”
"……"
“宝贝,这是隔壁阿姨。来,叫阿姨。”
"……"
“宝贝,你看,门卫爷爷在向你招手呢。来,叫爷爷。”
"……"
不管你怎么示范,宝宝就是不配合。不礼貌的叫人,人家连声音都不出。
为了不让所谓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为难,你软硬兼施的逼着宝宝,让宝宝有礼貌的回应,他只是丢了面子。
最后只能撒娇抱怨:这孩子好害羞,好胆小。
每当听到这样的结论,我都觉得不可思议。
什么是学生?什么是懦弱?
宝宝不想礼貌回应的原因有很多:
和陌生人在一起是可以谨慎的;
有可能被其他风景吸引;
有可能急着去公园;
还有一个让你哭笑不得的理由:我就是不想给你打电话;
……
孩子就像一个晴雨表。
开心的时候跳舞,谨慎的时候保持沉默,陌生人稍微靠近你一点以示抗议的时候噘嘴。
所以,我觉得没必要给它贴上这样的标签。
相反,我觉得谨慎一点是好的,至少证明了孩子有家庭和陌生人的意识。
如果孩子不愿意被叫,你不需要尴尬,更不要勉强孩子。
你可以用孩子的口吻叫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那不是很好解决吗?
孩子的模仿能力超强。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明白遇到熟悉的人要礼貌打招呼的道理。
爸爸妈妈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也正是如此。
第三场
强迫孩子不要哭。负面情绪如何释放?
孩子的哭声有时候会让父母抓狂。作为母亲的我们都知道这一点,所以接下来的场景想必你也很熟悉。
还没等你迷茫困惑,宝宝就开始哭了。这个时候,你突然变成了一个温柔的妈妈:
“宝贝,你是不是肚子不舒服?”
“宝贝,你是不是想尿尿?”
"……"
问了一会,没有结果。婴儿还在哭,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你的愤怒爆发了。
“你太不讲理了,能不能别哭了?”
“别哭。再哭就一个人留在这里。”
"……"
说实话,当孩子开始哭的时候,所有的妈妈都耐心地充当消防员。
然而,当孩子哭个不停而不生病的时候,再好脾气的人也坚持不住了。
我能理解。
但是为了平息哭声,我强行让孩子不哭了,说了一些吓唬孩子的话。
真的够了。
你说你脑子快。能解决什么问题吗?
孩子哭肯定有一些原因:饿了,被拉了,受伤了,衣服不舒服等等。
反正不会无理取闹。
可惜,在问题解决之前,他不会因为你的吓唬话就不哭了,相反,他会哭得更厉害。
这时候你的火气更大了,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有不被理解的需求,除了哭还能做什么?
他们需要被理解,然后解决问题,而不是被逼哭。
不被理解很难,还得被严厉训斥。不哭更惨。
我一直很好奇不合理这两个字是怎么拼在一起的,根本不存在。
你就因为孩子没按你要求的做,你就觉得孩子在无理取闹。
场景4
强迫孩子分享,还是小气?
“宝贝,我们把这个玩具拿去和邻居哥哥分享吧。”
“宝贝,我觉得你平时不玩这个。邻居姐妹都想玩。大家分享一下吧。”
“宝贝,我们给弟弟送个草莓吧。”
……
尴尬的是,这些都被你家宝宝一一拒绝了,于是你换了一种暗示胁迫的语气:
“宝贝,拿着这个,分享一下。”
“我们不能做小气宝宝。”
"……"
但是孩子就是不愿意,经常因为你的逼迫而旁若无人的哭。
你就纳闷了,这孩子这么小气是跟谁学的?
我对我妈的怀疑很无语。
邻居家的孩子喜欢你家孩子的玩具。你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懂得分享,懂得在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就用大人的口吻强迫孩子分享。
你有没有想过这几天这个玩具可能是你孩子的最爱,他暂时不会和任何人分享。
在不了解孩子真实想法的情况下,一味的强迫孩子,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我们是在孔融让梨的熏陶下长大的。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谦虚,学会分享。
在传统教育中,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分享都是一种天生的品质。
所以孔融把梨做成了千百年来的教育典范。
但是,谁知道孔融是不是真的愿意呢?可能他心里在喊:我喜欢吃大梨。
教孩子学会分享,以防养成自私的性格,已经成为社会提倡的,我不否认它的正确性。
但是一味的要求孩子分享,甚至是以强迫的口吻,是否有教育过度的嫌疑?
你不能代替孩子做分享的决定,更不能强迫他分享。
孩子当然有权利做出自己的选择。作为父母,他们不仅需要引导,更需要尊重。
第五场
逼孩子交朋友,培养外交官?
尽管放开了二孩政策,但很多家庭还是一个宝宝的状态,所以会出现以下场景:
“宝贝,你去和那个哥哥玩吧。”
“宝贝,你看,那边有个小朋友。去和他玩吧。”
“宝贝,操场上有很多小朋友。去和他们一起玩滑梯吧。”
……
不管你说多少遍,宝宝就是站在你身边,不愿意再往前走一步,你一脸焦虑。
所以你开始表现得像你妈妈的父母:
“宝贝,妈妈会带你去的。”
“宝贝,我们回家前你得和你弟弟玩。”
“你怎么这么不合群?你不喜欢和孩子玩。”
……
你的初衷是让孩子多陪孩子玩,让孩子以后能快速融入社会。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在某些时候,他喜欢一个人玩,不喜欢别人插手。
虽然你的初衷是对的,但是你的方法不恰当,就会事倍功半。
你要知道,教孩子交朋友和强迫孩子交朋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前者注重引导,让孩子看到、听到朋友在生活中是必要的。
你可以带孩子和你的朋友去玩,告诉他这是爸爸妈妈的朋友,爸爸妈妈有空也和朋友一起玩。
久而久之,孩子的脑海中就会形成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的观念。
而后者有“促苗”之嫌。
孩子可能因此被排除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之外:看到孩子来了就要离开,不想去孩子多的地方,更别说一起玩游戏了。
每个人都应该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
所以,你要慢慢来。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会和小朋友一起玩。
你真的不用太担心。给孩子一个慢慢成长的时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