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有很多烦心事。当一个男孩出生时,他们害怕变坏;当一个女孩出生时,他们害怕被侵犯。有时候父母真的不能太大意。
前几天看到“北京某知名导师性侵女生”的新闻,我很气愤。
为了帮助正在读初二的女儿小娜(化名)提高学习成绩,王先生花重金聘请了北京某著名中学的“名师”邹某作为的导师。
王老师认为邹是“名师”,而且他曾经在一所学校当老师,比社会培训机构的家教靠谱。
没想到,他的这个决定引狼入室,成为小娜噩梦的开始。
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一年多的时间里,邹在补课期间多次对进行猥亵、性侵,并不断进行威胁。
这期间,小娜多次表示不想继续补课了。父母以为她只是忙于课业,没有太在意。
当小娜提出继续补课的条件是邹某不做他的家教时,她的父母以频繁更换老师不利于学习成绩为由拒绝了她的要求。
向家人求助,却只能无奈的让邹的禽兽行为得逞。
从开始的抚摸,到后来的猥亵、性侵,即使在的家里,父母就在一墙之隔的门外,也没能阻止邹的魔爪不断伸向。
后来,是坚持让家人在辅导室安装摄像头,监控录像记录了邹猥亵的全过程,才让他的兽行大白于天下。
最终,邹某因强奸罪、强制猥亵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6个月,并被依法禁止执业。
当案件结束,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小娜回到学校,似乎一切都解决了。
但小娜的身心伤害将是一个难以愈合的伤口,她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性侵的阴影。
在这起事件中,我们在吐槽邹不道德的同时,父母的一些行为也值得深思。
2016年4月第一次被性侵后,小娜发牢骚要求不想继续补习,且事发前多次要求更换老师,停止补习,但父母自以为是,选择拒绝。
父母不管,多次求助无果,给了邹一次次疯狂成功的机会。
也许有人会说,她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她父母。
她没有直接开口,可能是因为邹的恐吓,也可能是面对这样不堪的事情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对于一个单纯的孩子来说,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她应该是不知所措的。
如果小娜的父母在她情绪异常的时候,没有一味的否认打断或者自以为是的敷衍拒绝,而是真正倾听孩子的内心,仔细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充分取得孩子的信任,或许伤害就可以降到最低。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习惯于忽视孩子,忽视孩子的言语,忽视孩子异常的情绪和行为,甚至常常自以为是地对孩子的行为下某些结论。
他只是有点累;他就是不想上学;他正在逃避惩罚...
我们从不深究孩子异常背后的意义,也不愿意相信他的异常发生是有原因的。不知道家长“不要太在意”是不是很容易犯大错,给孩子带来致命的伤害。
网上出了一件事。一个名叫彭彭的八岁男孩因为在学校被老师虐待而跳楼自杀。
当我母亲看到彭彭留下的遗书时,她瘫倒在地上,痛哭流涕。我杀了彭彭,我杀了他。
事实证明,彭彭有点笨,但却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一直拖累班级。他在学校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辱骂,他的同学都瞧不起他。
在一次考试中,彭彭的成绩是全班最后一名,影响了全班在年级部的排名。
老师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你怎么这么笨?如果我是你,我会找个地方被杀。
全班哄堂大笑。从那时起,彭彭就有了死亡的想法。
后来,他不止一次向母亲问起死亡。
死了是什么感觉?会痛吗?死了就没有烦恼了吗…
每次,我妈都会心不在焉地说:“小朋友,你一天都在干嘛?”
直到有一次,我实在被纠缠的不耐烦了,我妈没好气的说:“是啊,死无葬身之地,我自由了。”
最后,彭彭在遗书中说:
妈妈,对不起。我知道我已经死了。你一定很难过。但是我太痛苦了。当你说死亡结束了,就没有痛苦了。所以,请不要对我难过和生气。
我想,如果彭彭还活着,如果他再向母亲问起生死,无论母亲有多忙多累,她一定会放下手中的事,温柔而耐心地与孩子展开一场关于人生的对话,带领他们走出人生的黑暗与低谷。
只是人生没有如果,失去的永远不会再来。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对孩子视而不见,而要用爱和心去关注、去感受、去引领、去陪伴。及时帮助孩子,扫除生活中的障碍和阴霾。
一位朋友曾经说起她女儿宣萱小时候的一段经历。人们听了之后,既害怕又高兴。
玛丽萱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每天放学,她先去外婆家吃晚饭,做作业。五点半左右,爸妈下班回了家。奶奶家离自己家大概十分钟的路程,玛丽一直坚持不用大人接送。
有一天,玛丽突然缠着妈妈说有鬼,不敢一个人睡。嘲笑她妈,光天化日之下哪里来的鬼?另外,这个世界上没有鬼。
但是玛丽坚持说有鬼,说是在回家的路上,但是一转身就不见了。对于玛丽的话,妈妈并没有在意,一直以为女儿怕听同学讲鬼故事。
但细心的父亲记住了女儿的话,连续几天提前下班,悄悄“埋伏”在女儿回家的路上。果然,他发现一个陌生男子尾随在玛丽·宣身后。
爸爸悄悄报警,没几天就从派出所得到了消息。这个人是个有命案的神经病,只挑未成年少女。如果不是你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匆匆忙忙地养育孩子,也不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是关爱孩子的身心健康。
小娜的父母盲目相信所谓的名师,拒绝倾听女儿的要求,这让小娜在花季遭受了一场可怕的噩梦。
彭彭的妈妈每天都努力工作,累得她不能耐心地回答孩子们的问题。也许她也想给彭彭一个更好的起点和未来。
可惜他们都是用自己认为最好最正确的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责任和付出,却往往忽略了对孩子本身的关心和爱护。
这是中国教育最大的悲哀。父母拼命给的东西,比如物质上的满足,学业上的规划,都不是孩子渴望的,有时候甚至是被迫接受的。
孩子真正渴望和向往的,比如父母的关注、倾听、用心陪伴,是父母习惯忽略甚至嗤之以鼻的。
像小娜、彭彭和宣玛莉这样的家庭成员犯了一个常见的错误——把孩子的话当真了。
习惯性忽略孩子的诉求,自以为是的用自己的想法掩盖孩子的诉求。“我以为他只是……所以没太在意”。
难道你不知道,正是这种注意力不集中,习惯性的忽视,最容易给孩子带来伤害。
最坏的情况是孩子的心智和人格无法健全发展,最坏的情况是会给孩子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如果每个人都像玛丽的爸爸一样,愿意在孩子不正常的时候多吃零食,那就是在呵护一个美好的生命,守护一个生命。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期,而是独特的、真实的、不可复制的人生。”
今天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由他如何度过童年,谁在童年带路,周围的世界有什么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内心决定的。
世间良莠不齐。在孩子羽翼未丰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帮他抵御黑暗,让美好留在他的心里。
这就要求我们先用点心,再用点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