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人就是坏孩子吗?别误解了孩子!

打人就是坏孩子吗?别误解了孩子!,第1张

打人就是坏孩子吗?别误解了孩子!

教育孩子,不仅要教他们不要在外面被欺负,还要教他们不要欺负别的孩子。那么面对会打人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办呢?

我的孩子一岁半了。我带他出去玩,他经常打别的孩子。有时候他玩的好的时候会抓伤或者打他们。我会告诉他不要打人。打人是不对的。让他摸摸或者轻一点。但孩子当时答应了,以后还是会打人。这是为什么呢?我该怎么办?

孩子挨打的背后有很多原因。当我们看到一个孩子的打人行为时,更应该关注其背后的情感诉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

1模仿

从十个多月开始,孩子就开始模仿别人的行为。直到成年,孩子都在不断地模仿和学习,逐渐形成自己的性格特征。所以,如果孩子看到别人的打人行为,他不明白这个行为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会通过模仿观察父母的反应,进而对这个行为有所了解,知道是好是坏。

2表达情绪

当孩子有愤怒、急躁、焦虑等情绪,但不知道如何发泄和表达这些负面情绪时,可能会表现出打人行为。这时候他们只是想找个发泄的方式,却不明白这种行为意味着什么。

3吸引注意力

有时候孩子想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却不知道怎么表达。他们会通过打人来获得关注,希望达到目的。有时候,当你玩得开心时,你不知道如何表达你的兴奋,或者如何与其他孩子分享你的快乐。你也会期望通过打人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认可。这个时候打人只是他们让别人注意到自己的情绪和需求的一种手段。

不同的原因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但总的原则是接纳孩子,建立规则。

第一种情况,我们需要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要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遇到打人的场景,要及时告诉孩子,打人解决不了问题,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解释如何正确解决问题。

第二种情况,我们需要接纳孩子的情绪,让他知道这些负面情绪是正常的,然后告诉他们正确的发泄途径,比如跑步,对着天空喊出自己的情绪空,枕头大战等游戏。教会孩子如何带着情绪生活,如何管理情绪,如何选择正确的发泄方式。

第三种情况,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有某种需求时,我们努力做一个“慢节奏”的家长。没有孩子的一个眼神,我们恨不得马上解读孩子的想法,马上满足。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说话的机会,教会他们正确的表达方式。孩子小的时候会用单字。当孩子们大一些的时候,他们被鼓励使用句子。这样,当孩子想和孩子一起玩或者喜欢孩子的时候,就可以清晰的描述自己的想法,就不会出现殴打的行为。

对于这种情况,孩子更有可能是第三种情况,所以妈妈可以说:要不要和孩子一起玩(说出孩子的需求)?我们去和孩子们打个招呼吧(给点建议)。你不能打人!如果孩子不理解,他会很痛苦,很难过(纠正他的错误行为,解释他行为的后果)。给予建议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正确的表达方式。说出孩子的感受,有利于孩子的共情。讲述行为的后果,可以让孩子清楚地认识到行为的错误,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

在教育心理学中,父母分为独裁型、溺爱型、忽视型、权威型四类。

专制型父母不重视孩子的意愿,要求孩子事事服从。对于孩子不符合自己要求的行为,通常是主观判断,给孩子贴标签,以制止和说教为主。

溺爱型父母过分关注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接受孩子的一切行为,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缺乏强有力的管教,忽视给孩子建立界限感。通常情况下,当孩子产生负面情绪时,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会拒绝接受自己的情绪。

忽视父母不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放任孩子,对孩子不抱期望,疏于管教。

权威型父母能够观察和接受孩子的情绪,能够通过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正确引导和规范孩子的行为。可见权威家长是在接纳和引导家长。

父母不管是独裁、纵容还是忽视,都不理解孩子的需求,对孩子的期望和支持是不平衡的。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和不良行为时,单纯的制止和批评惩罚,会让孩子对深层次原因而不仅仅是行为的表象产生“这是不对的”的思考,不利于孩子安全感、创造力和好奇心的培养和保护。

希望我们都能做权威的父母,在接纳孩子的同时教会孩子界限和规矩,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569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1
下一篇2022-11-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