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样才能学好英语?有哪些学好英语的好方法?要知道,大部分人学习的方法都是错误的,所以在学业上得不到很好的提升。
专家指出,正确的语言学习方法极其重要。孩子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否则,方法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是终身无法弥补的。
目前我们处在一个大多数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英语学习的时代。然而,关于如何学习英语,存在许多误解。
一方面,我们都知道自己英语学得不好,方法不对;另一方面,我们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重复错误的观念和方法。同时,我们认为更高级的思想和学习方法可能只是我们的直觉,与语言学习的规律大相径庭。
现在我们来整理一下英语学习中的一些常见错误。
误区1:早“说”多“说”
你可以避免哑巴英语
我学不好英语,那是因为没有语言环境,没有机会“说”英语。如果我有机会在国外生活,我会每天说英语,用英语,我的英语一定会好的。
这是我们想当然的想法吗?所以即使现在没有条件,我们也会在孩子学英语的时候,尽力给孩子找一个英语外教。最好是一对一,让孩子早点说英语。不要像我们一样学一辈子哑巴英语。
这个想法对不对?我们可以看一个语言学家关注的案例。
这是一位年轻的日本画家,名叫Wes,在很小的时候就移民到了美国夏威夷。他有一个本地人的室友,性格外向。一到夏威夷,他就和当地人一起生活工作,用英语和他们交流。
但是五年过去了,他的英语水平还是很低,错误很多。语言学家施密特评估自己的英语水平,认为“与5年前相比,几乎没有任何提高”!
这是为什么?
语言学家认为,当一个人的外语能力还很低的时候,在自然的外语环境中早期积极地与当地人交流,会消磨掉语言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静默期”,会使他的外语固化在某个时期的特定水平,难以提高。
因为当一个人的外语水平还很低的时候,为了交流,他就会用简单的、错误百出的、东拼西凑的低级“自创语言”来交流。自创可能对交流非常有用,用户会更加依赖它,不断使用它,这样会固化错误,很难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这就是外语学习中的石化现象。
所以结论一:改变哑巴英语,出路不在于“说”。
误区二:错误可以被老师纠正
让孩子跟着外国人或老师学英语。如果孩子犯了错误,老师可以及时纠正!
可怕的是,研究表明,僵化一旦形成,教学和纠错都很难纠正。而且“老师改错”的做法对纠正语言错误几乎没有任何作用!
因为外语中的错误是产生的,不是“使用”时的错误,而是“储存”时的错误。语言是思维的反映。
比如中国学生不区分他和她。其实他们不用纠正。有时候,他们说出来就发现不对,但下次就错了。这不是因为外语不精通,而是因为汉语第三人称的发音是中性的,这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造成的。
所以改变外语“说”的错误的有效方法不是在你“说”的时候有人纠正你,而是在你“输入”的时候有正确的输入和储存,形成相应的英语思维。
外语如果是按知识学习或记忆,使用时需要翻译,就会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出现错误。只有把一个男人或女人的形象直接和你头脑中他或她的发音联系起来,把他和她变成英语思维,才能减少错误。
所以结论二:英语“输出”的错误要通过改变“输入”来解决。
误区三:学习英语需要
用心学语法,努力学习,努力练习
很多家长认为跟外国人学英语口语不行。是因为孩子英语水平太低,词汇量太小,语法太差。他们在学习英语时仍然无法避免背单词、句型和语法。熟能生巧,努力是不可或缺的。
有一次丸子带回家一份英语试卷,72分,全是单词听写,简单的笔,纸,12个月的拼写。我也没冷静下来,很有底气地对孩子说:“没办法。学英语要过单词关,要多背单词。”"
但是我还是很担心。小时候背过很多遍12个月的英语单词,现在也写不准几个。她又要走我的老路了吗?不记单词怎么学英语?
但是语言学家告诉我们,语言是一种能力,而不是知识。如果我们把语言当作知识来背诵和记忆,这些知识是储存在我们大脑的“陈述性记忆区”,而不是“程序性记忆区”,无法形成自动内化的能力,也无法自动运用。
就像方向盘,油门,刹车。这些你都知道,你也知道汽车启动的原理,但是你不能光知道这些就开车。
所谓通过努力“记住”知识来学习语言,记忆过程符合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记忆——遗忘——再记忆,所以我们才如此努力地背单词。
而如果你掌握了语言能力,就像你学会了开车的技巧一样,很难再忘记。
语言能力是一种程序记忆。当我们说话时,我们需要使用词汇、组织语法和纠正发音等“应用能力”。如果我们的程序内存区空空是一样的,当我们向“声明性内存区”求助时,难免会磕磕碰碰,犯很多错误。
你也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背单词和句型的方法行得通,现在各种翻译软件都内置了几十万单词和几百万现成的句子。但是为什么软件不好用呢?不仅错误多,还经常闹笑话?
所以结论三:英语是一种能力,不是知识。死记硬背的努力学习和练习是没有用的。
误区四
学英语,当然要读得流利
不背单词,大声朗读总是好的吧?每天早上读半个小时,能不能读漂亮的英文课文,哪怕是儿歌?
大声朗读有什么效果?边听自己的声音边学习能加深印象?直觉听起来不错,但专家研究表明,朗读的学习效果很差,因为大脑此时专注于朗读的“任务”。读者基本上忽略了大声朗读的内容的意义,大脑只是在执行将字形转换为声音的单一处理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声朗读的方法一直受到西方教育专家的批评。
即使是默读,在语言学习的早期也没什么意义。世界著名的语言教育专家皮姆斯勒博士是这样描述文本阅读的:阅读是“用声音的规则对文本进行解码,在开始阅读之前,应该已经掌握了语言的声音。”
也就是说,掌握阅读某一种语言的前提是先会说一种语言。
所以想想以前,我们用一本课本,一本字典,一个一个单词拼写,然后给不认识的标上音标。这种学习过程是完全违背语言学习规律的。
著名语言学家弗朗索瓦·古恩(FrancoisGoon)曾痛心疾首地说:错误的发音和口音,都来自于先学习拼写和阅读!语言学习用的主要感官应该是“耳朵”,而学校都在用“眼睛”,这都是错的!我祈祷你勇敢放弃读书,让耳朵先工作!
所以结论四:朗读和朗读对早期语言学习没有好处。
误区五:磨耳朵肯定能改善
儿童英语听力水平
“说”不好,“读”不对,“写”更是初学者难以掌握。似乎只有大量“听”英语才是可行的方案。所以近几年又造了一个新词“磨耳朵”。
不管孩子听不懂,都恨不得在家里一直播放英文儿歌、有声读物、动画片,希望通过这种“熏陶”,磨出一双神奇的英语耳朵。
可惜耳朵不是剪刀,磨起来既快又顺。如果不顾孩子的理解水平,一味地“磨耳朵”,那就违背了“可理解输入”的原则,你听不懂的输入就相当于噪音。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零基础听阿拉伯语广播,十年天天听都学不会阿拉伯语,也不可能有自己的主见。
所以结论五:盲目的“磨耳朵”听力训练是无效的。
如果你也踏入了以上五个英语学习的误区,那么恭喜你,你和90%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同步了。这就是为什么强调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是如此重要。
学习英语的第一步
大胆放弃读写,做个文盲
如果把孩子的英语学习分为启蒙、提高、成长、进阶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都是听力练习。
即使在前两个阶段,孩子也要遵循多听、少说、不读不写的原则。这两个阶段唯一不同的是,第一阶段重点听语音和单词,第二阶段开始听结构和语法。
语言能力的本质是“思维声音的交流”。学习英语最重要的是学习这种语言的语音符号。
如何建立英语思维?
我们前面说过,英语思维的建立主要是英语语音思维的建立。对听到的语言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脑对语言声音的储存能力,对听到的内容的还原和猜测能力。
在启蒙阶段,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听英语的环境,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建立英语发音与身体形象或动作的关系,建立英语思维。
利用物体、形象和动作是建立英语思维的最佳途径。
但是千万不要用给物品贴上“英文名”的方法,否则会建立物理意义和英文字母组合之间的联系。
动词要用T.P.R法,也就是“全身反应”,这个方法对少儿英语教学特别有效。比如,父母说“跳”,做“跳”,就说“摸摸鼻子”,摸摸孩子的鼻子。
在家学习英语最大的好处是,你可以随时利用身边的场景,你正在做的动作,给孩子很多可以理解的听力输入,让孩子快速掌握基本的生活短语和指令。这也正是我们所强调的,就是营造一个“二语习得”的环境。
在提高阶段,主要任务仍然是通过听力学习,在头脑中建立英语思维。学习的关键仍然是提供适当的“可理解的输入”,这种输入可以来自老师、家长或网络上的多媒体教程。
但是,相对于启蒙阶段,控制输入和输出的过程非常重要,因为在这个阶段,通过听力练习,我们需要熟悉并正确使用英语语法形式。
所以教程的选择要求很高,要符合学习规律。比如有一个时间顺序系统,一次只学一种时态,通过具体的应用而不是抽象的总结来培养和训练语言的直觉。
第一、二阶段要严格执行“多听、少说、不读、不写”的原则。千万不要强迫孩子说英语,和外教说话,不要读课文,不要背单词。对静默期要有耐心。
外语“说”的能力比“听”的能力来得慢得多,而且是天生的。如果过早说外语,孩子会很痛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