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有爱的人,并不是爱讨好别人的人!

让孩子成为有爱的人,并不是爱讨好别人的人!,第1张

让孩子成为有爱的人,并不是爱讨好别人的人!

让孩子学会爱别人,而不是取悦别人。两者是有区别的。家长朋友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

妈妈们想把孩子培养成有爱的人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当我们开始讨论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让妈妈们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发现有些地方不太对劲。

妈妈不放心的原因往往是五六岁或者六七岁的孩子在妈妈不舒服或者生病的时候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关心,或者有意识的表现良好甚至主动去照顾妈妈。

“孩子有些不寻常。我们成年人都很紧张。为什么孩子不能给大人同样的爱?这太寒心了!”

你是要爱情,还是要“请”?

我真诚的父母对此的看法可能和很多父母不一样。

我们觉得一个15、16岁的孩子不理会妈妈的病确实是个问题。然而,要求五六岁的孩子对他的母亲表现出特别的关心和照顾,这是大人们的过分要求。

这么大的孩子,被爱的需求远远高于爱别人的需求。他们本能地想被父母爱,但他们还没有学会像成年人期望的那样表现出对父母的爱。成年人不能指望孩子像父母一样关心父母。如果你接受这个,你会开心很多。而且,孩子就是孩子。他并不完全关心他的母亲,但他经常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和做些什么来帮助。

我们的经验是,大人说话,以身作则,孩子能看在眼里,慢慢学会。大概十岁左右,大人会明显感受到孩子非常自然的关心。

当我们想要五六岁的孩子在妈妈生病的时候表现出特别的爱时,我们真正想要的不是他们的爱,而是他们的“请”。通过这样做,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他们讨人喜欢的个性。

什么是讨人喜欢的性格?

当很多人成年后寻求通过咨询心理医生或者阅读心理学书籍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时,会碰到一个让他大为惊讶的词——请人格。

心理学家对它有不同的叫法,比如讨好型人格、迎合型人格、顺从型人格,但一般都是指以下几个特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过于渴望亲密感和归属感,以牺牲自身需求为代价;压抑自己取悦和迎合他人的想法和需求。

如果你愿意花几分钟时间,在网上稍微搜索一下,你会发现有几千万页,都在讨论这种让当事人相当困惑和痛苦的人格特征,而其成因恰恰是主体一个人的早期成长环境和经历。换句话说,小时候和父母的相处模式是造成这种性格特征的主要原因。

所以,可能很多家长会喊委屈,“我怎么可能有意培养孩子形成讨人喜欢的性格呢?”当然,这种培养大部分时候都是在无意中进行的,这是事实,但可怕的是,在父母的育儿实践中,无意中造成孩子讨人喜欢的性格的细节比比皆是。

造成孩子逢迎性格的几个重要细节

1、经常让孩子感到不安

一位母亲说她发烧了,并告诉她三岁的孩子要安静,因为她的母亲需要休息。但是,孩子完全不理会妈妈的要求,只是不肯安静。她必须拥抱,讲故事,甚至挠痒痒。她妈妈说不行,孩子就一直哭,直到她妈妈威胁说:“你再不闭嘴我就不陪你了。”

在这里,母亲表达了她无法体谅母亲给孩子带来的烦恼,却又置之不理。她孩子的这些表现,隐藏的其实是她的不安。我对妈妈的不舒服,对妈妈不能像往常一样陪我感到不安,但是妈妈的威胁加重了孩子的不安。最终孩子的妥协其实并没有理解妈妈的不舒服,而是在妈妈的压力下顺从,压抑了自己的需求和不安。

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来说,这其实是种下了一颗压抑自己,迎合大人的种子。

2。经常表示需要孩子的安慰和关心

一个典型的情况是,当成年人生病时,他们期待非常年幼的孩子的爱和照顾。

有的家长偶尔发烧感冒,希望孩子能细心体贴;有些常年生病的父母,为了博取孩子的关注,往往会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脆弱,有的甚至经常用自己的脆弱来威胁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在顺从父母,就是不爱父母,就是不孝顺父母。

据我们观察,如果父母这样做,确实会更容易让孩子变得聪明、懂事、听话,但代价是,长此以往,孩子的“讨人喜欢的性格”会逐渐发展成一个过分在意父母和他人意见的人,一直压抑自己,取悦他人,这对孩子本身无疑是相当痛苦的。

3。经常对孩子摇头晃脑,逼孩子认输道歉

一位妈妈问:“我三岁的宝宝很担心,担心大人会生气,很敏感。怎么引导她?”孩子的具体表现是:

他每次做错事都会条件反射地说一句“对不起”。有时候大人很生气。他一看到大人不原谅他,马上抱着大人哭。他还很可怜地说“请不要生气”。

这位妈妈认为孩子的表现是因为他敏感的性格。其实我们认为,并不是孩子的性格让他习惯了采用这种方式。大概就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把孩子逼成这样。

当我们在一个孩子的生活背景下分析他的表现时,我们可以推测他的日常生活环境可能是这样的:

家里有个爸爸或者妈妈特别喜欢生气。他稍有不开心,就会表现在脸上,告诉别人“我不开心”。然后他需要别人道歉,承认错误,说一些“对不起”“请不要生气”之类的话来软下来,乞求原谅。只有他满意了,他才会“放下”那个让他不开心的人。

这种成年人会对自己的配偶用这种方式,对自己的孩子也很容易用这种方式。如果孩子不听话,或者做错了事,他会先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不高兴了”,“爸爸妈妈很生气”,甚至威胁孩子“你再这样,爸爸妈妈就不要你了,等等”。只有孩子承认了错误,道歉了,他才会舍不得。

当然,在有老人参与育儿的家庭中,可能不是爸爸妈妈,而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中的一个。不管这个人是谁,这种表现都会让孩子一直敏感紧张,经常小心翼翼的讨好大人。

4、经常让孩子去讨好别人

比如孩子和孩子玩的时候,孩子想玩一个玩具。不管自己的孩子多么不情愿,大人还是不停地鼓励孩子卖玩具:“宝宝是个好孩子,好孩子要懂得分享!”

比如自己家里的孩子,遇到不熟悉的亲戚朋友,不喜欢打招呼。大人经常会推出“好孩子要有礼貌”的大帽子来逼孩子叫别人,甚至会在别人面前批评孩子没礼貌。

再比如,有的父母喜欢让孩子为来家里的客人表演某种才艺,唱歌、跳舞、弹琴或者朗诵诗歌。孩子不配合,就批评孩子胆小、害羞、内向等等。

孩子不愿意分享,不愿意和人打电话,不愿意在公共场合表演,有什么关系?父母强迫孩子达成目标,其实是在告诉孩子,你不重要,别人重要,你要放弃自己的想法,去讨好别人。许多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聪明、听话、懂事。我真诚的父母认为,这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是一件好事,因为聪明听话懂事的孩子让父母更加省心省力又有面子,但对于孩子来说却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的孩子往往最终成为性格讨人喜欢的成年人,让自己活在抑郁、疲惫甚至痛苦之中。

所以,回到文章开头的话题,五六岁的孩子在妈妈不舒服的时候,是不是在关心和照顾妈妈,并不重要。成年人不需要因为这个而心寒。孩子还小,你的小病小痛,他们帮不上忙。而父母有意无意的影响形成的“讨人喜欢的性格”,很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564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1
下一篇2022-11-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