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见啥要啥,不买就胡搅蛮缠,爸妈该怎么办?

孩子见啥要啥,不买就胡搅蛮缠,爸妈该怎么办?,第1张

孩子见啥要啥,不买就胡搅蛮缠,爸妈该怎么办?

孩子想要什么怎么改变?孩子看到什么就要什么,不买就胡搅蛮缠。父母应该怎么做?看看这篇文章,了解一下孩子和父母之间无形的权力斗争。

先讲个小故事

有一次,我带着橘子去了798。有许多小商店出售各种有创意的小玩意。

橘子一进去,我的眼睛就被淹没了。

过了一会儿,他跑过来说,妈妈,你给我买这个指尖陀螺吧。回头拉我胳膊:妈,我要那把剑。

眼看就要陷入“同意-拒绝”的拉锯战,我掏出50元钱给了橘子:

“老规矩,这是你今天活动的经费。可以买小玩意,零食,饮料。你可以决定怎么花它们,好吗?”

橘子开心地点点头。

形势变化很快。

橘子再也不缠着我了。他开始在指尖和小剑之间来回游走,最后停留在剑前。

第二个选择来了。

玩具剑有十几种,橘子又开始犹豫了。他拿起这个又看了看那个,比较了又比较,拿不定主意。

我挺喜欢其中一把绿剑的。看起来比较精致,推荐给橘子。

橘子看了看,又放下了。

嗯,我控制着自己不多说话,耐心的待在旁边,等他做出自己的选择。

最后,橘子君选择了自己一开始就喜欢的红剑,自己掏钱买的。看得出来橘子很喜欢它,一路上一直拿着剑,比划比划不停地玩。

不远处,我们发现了另一家小店。他的玩具武器看起来更炫更精致,价格略高。橘子一眼就看中了一把刀,放下了。

我问了店里的阿姨价格,发现超出了他剩下的活动费用一大块。

橘子有点郁闷,不说话了,拿着那把刀翻来覆去。

我有点心软。告诉他:如果你很喜欢,我可以多给你一些钱。

橘子想了一下,摇摇头:不用了,下次再买。

我有点惊讶,又松了口气:没想到他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但是,橘子君并没有马上离开。我站在那里玩了很久,就静静地陪着他。

直到他说,走吧。

找到了吗?

从缠着我买,到自己买,我也能控制自己的延迟满足感和橘子状态的变化。其实我只做了一件事。

买,不买——这不是选择题

很多家长都有这种苦恼——孩子似乎有着贪得无厌的物欲。他们出门都要货比三家,要什么有什么,不买就胡搅蛮缠,哭哭啼啼。

答应买,怕把孩子惯坏了,胃口越来越大。

我不买,也不知道拿它怎么办。我尽力不听劝,最后还是要大吼大叫,大打出手,然后自责自己的无礼。

其实,当你在反复纠结“买还是不买”的时候,就说明你已经陷入了和孩子的权力斗争。

权力斗争的意思是:这件事谁说了算?你听我说还是听我说?

简单来说,孩子想买东西,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想做自己的主人。

而父母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拒绝孩子。隐含的意思是:你做的是错的。我说的是对的。你必须听我说。

当陷入权力斗争时,父母很容易陷入单一的思维模式:要么同意,要么拒绝。

不管是赞同还是拒绝,其实父母还是把权力牢牢握在手中。孩子想做自己主人的深层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虽然表面上看,他可能已经如愿以偿了。

所以,一旦有机会,他还是会展开新一轮的权力斗争。

孩子为什么乱要东西?

很多时候,一个乱要东西,大惊小怪的孩子背后,会有一个管得太多太严的妈妈(也可能是爸爸)。

不要做这个,不要买那个,盯住作业,每天督促...心情好的时候,说大话。愤怒一上来,就是一顿吼,一顿打。

在这样的环境下,到处都是条条框框。孩子被控制的很紧,他的小我被妈妈的气势逼到墙角,缩得很小。

有压迫就有反抗。潜意识会到处寻找缝隙,想尽一切办法从脑袋里走出来透透气,用各种方式“做自己”——甚至是扭曲的方式。

既然在家事事都要听妈妈的,在外面买零食玩具文具都要自己做主,表达自己的意愿。

在这种情况下,大人们所有的劝说、讲道理、呵斥、训斥,对他来说就意味着两个字——拒绝。

越拒绝越厉害。也许表面上是压制了孩子买东西的行为,但是孩子的主张也被压制了,遇到类似的情况又爆发了。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权力斗争没有赢家。

如何避免权力斗争?

其实解决方法很简单。我在上面的小故事里用过:

既然孩子希望权力是自己的主人,那就满足他——父母要适当退后,一定程度的放权,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比如去超市之前,和孩子商量一下。这次只能买两种零食(具体种类,要和你的孩子商量)。买什么由你决定。

比如孩子想吃肯德基,和孩子商量一个月只能吃一次。至于什么时候吃,由他决定。

如果你不放心,可以再强调一遍:我们说好了可以买零食,但是只能买两种。让我们都遵守诺言,好吗?

[h/]孩子们都喜欢信守诺言。让他自己做出承诺,他一般都会自觉遵守。(我们成年人也一样,承诺从自己嘴里说出来,会有仪式感,自律性会更强。)

此时“敌我”矛盾变成了人民内部矛盾。

孩子的注意力从对抗父母、争权夺利转移到自己的内心。他们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通过反复的比较和思考,选择自己最想要的。

自我的意志就是这样表达的。

注意事项

当孩子在做选择的时候,很多父母都会忍不住发表自己的看法,围着孩子嘀嘀咕咕地“引导”孩子选择父母更喜欢的。

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只能挑挑拣拣。

还是选这个比较好。质量更好,看起来垃圾少。那个家里已经有不少了...有很多原因。出发点是一样的:我这么做是为了我的孩子好。

你要知道,这也是一种变相的、隐藏的、温柔的控制——你还是想攫取选择事物的权力,为你的孩子承担责任。

这样的控制只会让孩子感到烦躁,意识到你所谓的“让他自己做选择”只是一种姿态,是空洞的。

几次之后,孩子就不愿意和你玩这个游戏了,又重新陷入了权力斗争——而且竞争更细致更全面,从买不买,到买哪个。只要有一点空的差距,孩子就会下意识地发动战争。

你会更加困惑:我已经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了,可他怎么越来越不讲道理,越来越强求——这种方法一定是错的。

孩子行为的改变是一面镜子,从镜子里你可以看到自己哪些做得对,哪些做得不对。

当你给孩子信任,孩子也会回报。

孩子乱要东西,总是会发生。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平时是不是管他管得太多了?

要学会化危机为机遇,把日常的事情当成练习——练习和孩子沟通协商,练习把权力下放给孩子,练习尊重孩子的选择。

接受一个范围内所有可能的结果。

久而久之,这种选择性的练习会帮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和有主见。

他会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他也知道自己需要适度控制自己的欲望,学会延迟满足——这两种品质是很多成年人都不具备的。

有一天,你可能会突然发现,孩子要东西的毛病消失了,变得懂事了。

那恭喜你了。你也和你的孩子一起成长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560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1
下一篇2022-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