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具被抢后,爸妈该如何办

孩子玩具被抢后,爸妈该如何办,第1张

孩子玩具被抢后,爸妈该如何办

孩子一天天长大,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玩具被抢后怎么办,是家长的一个难题。今天就来说说吧。

很多无奈的家长出现了,说“我在教孩子不要打人,要排队,要爱与分享,要文明。

我家孩子从来不抢别人的东西打,别人家孩子要抢他打他。

我家孩子不懂还手,就让别人抢。我该怎么教我的孩子?"

其实孩子被欺负时不敢还手或者不懂得保护自己是很普遍的现象。有天生的性格原因,也有后天教育的缺失。

在德国,四岁以上的孩子都有防身术课程。专业老师教孩子如何识别侵略,反击别人的侵略,保护自己。

一般这些课程都是幼儿园或者学校组织的,让孩子在小学入学的时候集体参加。可以看出,德国教育家认为这是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的社交技能。

尤其是进入幼儿园和小学后,孩子的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家长和老师的视野,很多欺凌事件就发生在视线之外。

大人不能总给孩子当保护伞,要自己去面对,自己去解决。这也是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痛苦之一。

但是,大家要知道,教孩子防身术不仅仅是教技巧,也不是教“打回去,把玩具拿回来”这么简单。关系到孩子一生性格和意识的塑造。

要让孩子敢于说不,保护自己,最重要的是从小培养权利意识。

这是我一直想写的一个重要概念。

权利意识只是现代公民的意识。很多孩子缺乏权利意识,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和爷爷奶奶自己没有权利意识。

经常看到有人在该用“权利”的地方用“权利”,在该用“权力”的地方用“权力”,混淆了这两个词。

其实这两个字的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

权力就是力量,是在力量不对等的情况下(力量是相对的),掌握在强者手中而不是弱者手中的能力;

权利就是权利,也就是弱者有自己的权利。

Right和power在汉语发音中完全一样,往往缩写为“你有权……”。这个“对”是有权利还是有权力?有时候迷惑人真的很傻...(捂脸)

什么是权利意识?

“作为一个成年人,还是很难理解先到先得的原则和轮流的原则。

我们国家没有这个。从小到大,我们都受了委屈。别人抢了自己的,就给了别人。如果你不快乐,你什么也做不了。多么懦弱的人生。

其实,先到先得,很容易做到,只是没有人告诉我们,只有告诉我们,你要忍,你要让。

真想骂人。这些屁伤害了我的生活。"

其实我自己就是这种“你要忍,你要让”思想的受害者。

说一个朋友在德国的经历。

有一次,在室外公共免费操场,我刚把优优放在秋千上不到10秒,就有两个六七岁左右的小女孩从远处跑过来。他们非常礼貌地问我:“我们也可以荡秋千吗?”

当时我从心底里佩服孩子的提问,觉得他们对陌生人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很勇敢的。

被小朋友这么客气的问了一句,我马上害羞的回答:“好的,过一会儿给你。”

然后,在两个女孩热情的期待下,我开始劝只荡了一分钟的悠悠把秋千放出来。

最后,优优被我不情愿的抱下了秋千。

我还在开导她:“我们可以去滑啊!以后再来荡秋千。”

让我没想到的是,接下来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两个小女孩中的一个又走到我们旁边的秋千前,问了孩子的父亲同样的问题:“我也能有一个秋千吗?”

结果父亲说:“我们也是刚来。我们完事了,你就可以荡秋千了。”

啊啊啊啊!听到这个德国父亲的回答,我惊呆了!原来你可以拒绝别人!你可以说不!

我为什么不敢?我为什么要觉得尴尬?我为什么要牺牲女儿的幸福去取悦别人?

那个爸爸还是开始在我们面前晃,但是他就是觉得:

“这是公共设施,我才荡了两分钟。我女儿玩得很开心,为什么一定要给你?

你可以礼貌地提问,但要遵守先到先得的原则。不给你是我的权利!"

最后我看着他们荡了将近10分钟才离开秋千,小姑娘已经去玩别的设施了。

这位德国父亲的回应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权利意识和教育方式。

原来,当小朋友在沙坑里抢优优的玩具(公共玩具)时,我总是不好意思对抢东西的小朋友说不,而是教育优优:“你要和别人分享,和他们一起玩。”

或者转移她的注意力:“我们为什么不玩另一个玩具呢?你不觉得那里还有一把铲子吗?”

总是教孩子照顾别人的感受,却忽略了另一个方面——教孩子维权!

如何教孩子维权?

1、权利意识的根本基础是自我意识和自信。

这两点需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如果孩子缺乏自我意识和自信,他们就很难维持自己。

2、让孩子明确权利和界限

尽早让孩子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利,别人有什么权利,明确人与人之间的界限。

你不可以不经允许乱动别人的玩具,但是你自己的玩具,或者你正在玩的公共玩具,不经你允许是不能被别人拿走的。

你不能打别人,别人也不能打你等等。

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教会孩子认识自己权利的同时,也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学会接受他人权利范围内的拒绝。

北京地铁里那个男生的行为,因为陌生女生不跟他分享鸡排,就把女生推进了铁轨,显然是一种分不清人与人界限的行为。

我猜他妈妈也能看出来

“把你的玩具借给我儿子玩一下怎么不行了?这个钥匙扣好漂亮,我儿子喜欢,你就送给我儿子吧”

说这种话的人。

必须教会孩子,行使和捍卫自己的权利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能践踏别人的权利。

尊重自己,尊重别人。

3、向孩子示范如何维权

0-3岁的儿童,由于语言和认知能力有限,在权利受到侵犯时,不具备采取建设性行动解决冲突的能力。

这期间,父母的行为尤为重要。孩子们需要我们的指导,或者告诉他们自己能做什么。

比如:“我家孩子在玩这个玩具。你不能就这样把它拿走。请把它还给我,等我的孩子们都玩完了,我们就可以给你们玩了。”

以前悠悠想荡秋千,等了好久,别人不让。我总是鼓励她,“问问他们能不能让你玩。”

其实我鼓励优优问,只是为了掩饰我的胆怯。

我不好意思问自己,就把女儿往前推了推。

但奇怪的是,无论我怎么鼓励你,你都做不到。

4、教孩子用语言表明态度,把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大声说出来。

当孩子的语言能力提高到足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就应该鼓励他们更多地使用语言来维权。

孩子被打被欺负的时候,德国不提倡家长教孩子还手。原因很简单:打回去会阻碍孩子情商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觉得打回去很有效,每次他打回去,别的孩子就不敢打他,不敢抢他的玩具了。这个孩子有什么动力去想其他办法解决矛盾冲突?

拳头对拳头绝对不是成熟成年人解决矛盾冲突的最佳方式。交流才是。

因此,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在家里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允许和尊重孩子说不的权利。

如果被打了,要大声对打人者说:“住手!你不能打人!打人是不对的。我不允许你打我!”

玩具被抢了。大声对抢玩具的说:“不!这是我的玩具,你不能抢!请马上把玩具还给我!”

同时配合使用“停止”的手势,表示开始自卫。

要知道,这种面对侵犯大声反击的能力,可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轻易做到的。这需要大量的练习。

在德国的自卫课程中,有一个专门的模拟环节,让孩子们大声对侵略者说不,大声拒绝,大声喊出自己的感受和立场!

很多孩子一开始喊不出来。需要不断的练习和鼓励才能慢慢做到。

我们也可以在家和孩子一起做这个模拟欺凌练习。我们练习得越多,当它真的发生时,我们就越能立即使用它。

5、向他人求助

如果在第四步之后你仍然不能解决问题,你应该鼓励你的孩子向老师、父母或朋友寻求帮助。

请别人帮忙也是一种方式,没什么丢人的。

看完今天的文章,我想有人会说:“优优妈,你今天写的和你之前写的不矛盾吗?教人培养同理心,考虑他人感受;又一次教人自私,不要把自己的玩具给别人……”

矛盾吗?同理心很重要,毫无疑问,但并不意味着向别人屈服。

在不牺牲自己权利的情况下,尽量照顾别人的感受;

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尽量维权。

这其实是最符合人性的。人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自私的一面。不管是善良还是自私,都要有个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547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1
下一篇2022-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