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重要的理财教育,不是教孩子如何用一块钱赚十块钱,或者如何存钱投资,而是让他们知道钱的本质是什么,钱在生活中应该处于什么位置,我们应该对钱持什么态度——这些决定了孩子未来能否在金钱和幸福之间取得最佳平衡。
很多父母通过让孩子做家务来获得零花钱。如果他们不工作,他们将一无所有。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一切“赚钱”行为。其实如果人生有合适的机会,让孩子体验到赚钱的乐趣也是一件好事。比如偶尔一个孩子想买一些父母不打算给他买的东西。只要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可能会鼓励孩子赚钱买。
媛媛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和她逛街,在一家礼品店看到一个特别漂亮的娃娃。她非常喜欢它。但是那个娃娃太贵了,一百多块钱,大概花了我当时月薪的十分之一。虽然当时我的收入还不错,但是这个娃娃还是超出了我们的消费预期。于是我们犹豫了一下,考虑到家里娃娃还挺多的,就放回去了。临出门的时候,店家说因为太贵,买的时候只买了一件,不买就没了。我能看到媛媛那一刻的沮丧,我很同情她。回到家,我和圆圆商量,她可以赚钱买娃娃,帮爸妈洗碗,2块钱一次,只要赚够50块钱,剩下的她妈平分。渊源愿意接受这个条件。她以前从未洗过碗。这只是一个学习做家务的机会。
一个小学生洗碗25遍真的不容易。我先给媛媛做了示范,然后经常鼓励她。当然,她一天都不想洗,也没有强迫。袁媛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赚够了50元。在这个过程中,她一直担心娃娃会被别人买走。我告诉她不会的,让她放心。其实这也是我的担心。娃娃不仅仅是孩子的玩具,还是最近的职业。于是,我和圆圆约好洗碗后,很快就找了个时间,煞费苦心地花了半天时间,坐车去买了娃娃,悄悄放好。圆圆第25次洗完碗,我立马把娃娃拿出来。渊源很惊讶,也很开心。
虽然当时袁媛只是体验到了得到一个娃娃的快感,但我相信通过这件事,某种东西已经开始进入她的感觉,那就是有付出就有收获,坚持就是胜利。
子女与父母一起劳动换取报酬,一般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是赚同学的钱,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不对。例如,一位父亲讲了一个关于他9岁的儿子仔仔的故事。
仔仔学校组织学生去远足。两个女孩走了一段路后累了,想找人帮她们提书包,于是她们问仔仔是否愿意帮她们提。两个书包给了他5块钱。蔡想赚这个钱,但又觉得5元钱太少。他从5元钱开始讨价还价。经过谈判,交易达成了。蔡同学带了两个书包,背着三个书包走了4公里左右,赚了10块钱。晚上回家后,仔仔兴奋地对爸爸说:“我今天赚钱了!”这位父亲对此有些不安。他认为孩子不应该赚同学的钱,但他不知道该怎么告诉他们。
遇到这种事情,家长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考虑,不要简单判断好坏。就这件事来说,我觉得没什么不好。书包是一个向他求助的女同学背的。这孩子通过正常的谈判达成了公平的交易,大家都得偿所愿,玩得开心。这是孩子之间的公平交易,也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的一次小小尝试。它的性质和我们没时间或者不想自己收拾屋子,雇个小时工做家务是一样的。
如果这件事的细节发生变化,是小男孩主动要求女孩背书包并索要费用;或者女生找男生帮忙却不说要付钱,男生却要收费。只有当他有钱时,他才能帮忙。这是不对的。家长要教会孩子如何关心同学,告诉孩子要乐于助人,不要为了赚钱。当然,如果孩子不在乎钱,主动帮助同学,那是难能可贵的,家长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培养一个有爱心但不唯利是图的孩子,才是完整的人格教育。主要教材是家长。如果父母知道哪些钱该赚,哪些钱不该赚;而且乐于助人,贪得无厌,孩子不会成为那种人。
出色的商业头脑和良好的品行并不冲突,穷人也不一定高尚。让孩子们学会光明正大地赚钱,健康适当地花钱,这对他们有好处。父母的价值观会带着感染的气息扩散开来,充斥你和孩子的世界,逐渐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