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教育中的自由与规则,请别再误解“快乐教育”了!

西方教育中的自由与规则,请别再误解“快乐教育”了!,第1张

西方教育中的自由与规则,请别再误解“快乐教育”了! 一提到西方教育,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关键词就是“快乐教育”、“给孩子自由”、“尊重和鼓励”,这些都非常对,但是当我们谈论快乐教育时,还忘了最重要的一条——规则和界限。

自由与规则并存才是西方快乐教育的真正核心。自由和规则并不对立。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规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每个人。没有规则的自由,反而可能伤害自己。

德国是一个非常注重规则的国家。遵守规则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默契,这种默契给人安全感。我刚刚在德国通过路考拿到驾照,我就给大家讲一个在德国学驾照的小故事,让大家感受一下德国人的规则意识。

在没有红绿灯和路权标志的路口,德国遵循“先右后左”的规则。不过刚开始,每次来到这个路口,我都会左顾右盼,确定两边都没有车后再开车。这时候德国教练批评我说:“你在左边看什么?你有从左边驶来的汽车的通行权,你只要看看右边就行了!”

听到这里,我心里有一万匹草泥马在跑,问教练:“左边来的车不按规则走,不提前停怎么办?”教练回答:“你要对其他司机有信心,相信他们会遵守规则!同时,确保自己遵守规则,通过右侧路口时一定要减速,因为从右侧过来的司机不会向左看,他们只会向右看!”听了这话,心里咯噔一下。德国人有多自信别人会遵守规则?!

对其他司机有信心!"

开车时看到路边有行人,我总是本能地减速,生怕行人突然乱穿马路。教练看不下去了,说:“你怎么见人总是紧张?你以为路边的行人会突然跳到街上?”我笑着说不不不,但是我心里真的是这么想的!

我当然没有告诉他,我以前在国内开车的时候,行人真的有可能随时乱穿马路,哪怕我是绿灯;别人不让你改变方式真的有可能;在有通行权的路口,不看左右是过不去的,因为我不确定别人会不会真的遵守交通规则...

今年年初,我和朋友去公路旅行,朋友租了一辆车,我坐在副驾驶。我告诉她德国有环岛的通行权。然而,每当她看到环岛附近有车驶来时,她就会犹豫是减速还是加速通过。她和我一样,不相信别人会遵守她基因里的规则。结果德国司机每次开到环岛入口都自觉停车。我的朋友受宠若惊。看到对方遵守交通法规,给自己让路,她忍不住给德国司机竖起大拇指!(我猜大家都很困惑...)

朋友说:“这要是在国内,就看司机的技术了。谁先上车谁先走,开车的时候总是提心吊胆的。”

她不是第一个这么说的人。我认识的很多来德国公路旅行的国内老司机都说,虽然德国的交通法规很多,但是在德国开车给人一种安全感,因为他们知道大家都会遵守规则,他们很自信。"

对快乐教育的误解

的确,这也是为什么在孩子的教育上,德国人非常强调制定规则的重要性,因为规则可以给孩子安全感,让他们不会迷茫,不会迷失方向。只有在规则的指引下,他们才能更安全地到达自由。

德国人的规则教育从婴儿时期就开始了。从爬开始,就明确告诉孩子哪里能爬,哪里不能爬;什么能摸,什么不能摸;日复一日地去固定的就寝时间和起床时间,即使是周末;从餐桌礼仪到社交礼仪,德国家庭教育可谓“严格”。

有一次,我带优优去一个德国朋友家玩。优优和一个朋友家的孩子在儿童房里抢玩具。这位德国朋友走进房间,平静地说:“轮流玩。现在轮到谁了?”两个孩子都不示弱,还在拔河。母亲接着说:“如果你再抢我,我就把这个玩具收起来,没有人可以玩它。和自己商量谁先玩,谁后玩。”

没有指责,没有说教,而是把决定权交给了孩子。这是最聪明的教育方式。故事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并不重要,因为不管孩子最后做了什么决定,他们都意识到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继续抢,你就玩不了这个玩具了,你要学会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如果两个人互相让步,商量好好玩的顺序,就学会了轮流玩的规则。

还有一次,我和幼儿园同学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推着车,悠闲地走在我身边。突然,她突发奇想,脱鞋赤脚走路。如果是在去她家的路上,我会允许的。但当时我们在路边,地上都是各种碎石。我没有允许她,但是孩子自己脱了鞋...看到路上来来往往的车,我就把优优抱起来放在推车里。她疯狂地踢着,挣扎着,导致手推车不受控制地滑向马路,旁边是她的德国母亲。本来和孩子在街上这样做,我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当我得到这位母亲的支持时,我感到非常感动。

德国教育中的规则虽然严格,但与快乐和自由完全不矛盾。关键在于规则限制的是什么。

禁止小孩踩水坑是规定,但也限制了他们的自由。那么,允许孩子踩水坑,但前提是必须先穿上防水服和雨靴,然后自己把防水服和雨靴擦干净(如果孩子有这个能力的话),是不是更好的规则?

给孩子制定规则,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TA更多的自由,而不是限制。

禁止孩子在墙上画画是规定,但是在墙上或者门上贴一张黑板纸,告诉孩子想在墙上画画可以而且只能在黑板纸上画,是不是更人性化的规定?

虽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但我们有理由用工具给孩子尽可能多的有边界的自由,以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

禁止孩子吃糖、巧克力等甜食是规定,但喜欢甜食毕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完全禁止它们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你不妨和孩子定一个吃甜食的时间(比如一周一天),或者定一个规矩,吃完所有的晚餐才可以吃甜食。在执行规则的同时,你也锻炼了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

孩子的正当需求需要得到满足。规则的意义是适度满足,绝不放纵。自由是通过遵守规则来换取的。

幼儿园吃饭必须坐着,不能离开桌子

比威胁和惩罚更好的方法

快乐教育不只是满足孩子。相反,当孩子做得不对时,纠正他们有问题的行为是我们的责任。但问题是,如何纠正它们才合适呢?是最有效的?是威逼利诱,还是惩罚?如何处理这一点是衡量父母是否称职的重要指标。

有一次,我去德国一家幼儿园接优优。她拿了一个幼儿园的娃娃,说要带回家。我说不行,是幼儿园的娃娃,不能带回家。恳求几次无果后,小鸡愤怒地把娃娃扔到地上,跑出了教室.....看到她已经往幼儿园大门方向跑了,我一个人捡了起来。在我准备带孩子回家的时候,目睹这一幕的德国校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不能为了你的孩子去捡她扔在地上的东西,你得让她自己去捡,让她明白她自己扔的东西她也要去捡。”

听到导演的这个建议,我把已经跑掉的优优追了回来,叫她把娃娃收起来。小妞还在生气,不认错,态度很差。我以为导演会批评她,至少语气会略显严厉。但导演笑着说:“这不是你最喜欢的娃娃吗?如果你把洋娃娃扔在地上,它会伤害她。娃娃疼了,你就难过了吧?来,把娃娃捡起来放好。”见优优没有要接的意思,导演拉着她的手走到娃娃身边。他蹲在优优身后,轻轻抓住优优的手,一起抱起。最后,他还不忘夸一句:“你干得不错。你捡了娃娃,她在等你明天过来玩。”

德国校长的做法既照顾了孩子的尊严,也让孩子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后果。他帮助孩子纠正错误,没有大喊大叫。最后他加了正强化,充分考虑了孩子的感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540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