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中国式家庭

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中国式家庭,第1张

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中国式家庭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而这个时代似乎越来越缺乏“父亲的教育”。“祸不单行”在中国式家庭的体现就是,当孩子拥有一个缺席的父亲的同时,老天还会给他一个焦虑的妈妈。事实上,有多少孩子教育的问题,就有多少夫妻矛盾问题。

男人工作是为了逃避问题,女人照顾孩子是为了掩盖问题。这些封面会填补夫妻间的嫌隙。似乎男人变成了工作狂,而母亲沉迷于对孩子的爱。两个人都拒绝以理直气壮的态度处理夫妻间的嫌隙,更愿意和孩子谈事情,因为和孩子谈事情更冠冕堂皇——孩子更脆弱。你可以不理我,但你不能不理孩子。

陷入缺乏父爱的时代

老话说“不教是我爸的错”,但这个时代似乎越来越缺“父亲的教育”。

原始社会,父亲会带着孩子出去打猎,孩子会被父亲带着去探索世界。现在,完全不是这样。爸爸没能成为家庭中的重要角色,成为家庭关系中的影子爸爸。对于母亲和孩子来说,父亲是缺席的。对父亲来说,家庭甚至变成了一个旅馆。

北京一项针对3-6岁孩子父亲的调查显示,80%的父亲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和孩子交往。对天津1054人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存在“缺位”,母亲是孩子教育的绝对主角。

2008年,中国、日本、韩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即使是正常家庭的父亲,也已经远离了自己的孩子。中国高中生选择父亲作为第六红颜知己,排在同性朋友、母亲、异性朋友、兄弟姐妹、网友之后。其他三个国家的高中生只把父亲当成第五个红颜知己。

无论在情感、陪伴、尊重、亲密还是解决问题方面,父亲都没有给孩子提供太多的支持,这说明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

焦虑的妈妈和她一起去

“祸不单行”体现在中国家庭。当一个孩子有一个缺席的父亲,上帝会给他一个焦虑的母亲。

当丈夫主动或被动地成为家庭中的隐形人,但现在婚姻的不稳定使得母亲对婚姻和丈夫的依赖减弱,权衡在变,于是母亲把感情放在了孩子身上。丈夫继续被排挤。我认为,母亲的安全感应该从孩子身上获得。毕竟这是血缘关系,牢固,最安全。于是妻子慢慢把自己的感情和注意力从丈夫身上抽离,放到孩子身上。

但是一个独自一人的女人,必然会陷入孤独和不安全感,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家变成自己悲惨的职场,用令人窒息的爱和焦虑包裹孩子,造成孩子和母亲的过度依赖。

因此,孩子们更多地生活在母亲的世界里,而不是父亲的世界里。夫妻感情、亲子关系、孩子教育的问题也开始碰撞。

失控的孩子

有多少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有多少婚姻矛盾。

与家庭疏远的丈夫是回不了家的男人。一个不能回家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很孤独的女人。看似是亲子问题,其实是情侣感情问题。

但母亲的焦虑和需求,本应由丈夫承担,却投射在孩子身上。孩子在各种情绪中压抑,挣扎,暴虐,伪装。

成为母亲“替代丈夫”的孩子会过早地承担起大人的角色,家里会有小大人。心脏未发育的部分被紧紧包裹,表现为其他各种身心疾病;或者孩子会“永远做一个好妈妈的孩子”,进入拒绝长大、高度依赖的状态,无法探索社会、融入社会。

但是当孩子开始失控的时候,“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会让家庭系统回到一种病态的平衡。因为教育孩子的矛盾会升级为家庭的主要矛盾,从而掩盖很多问题,让婚姻继续下去。然而,这绝对不是一个充满活力、灵活而有生命力的婚姻。

这种现象隐藏的是家庭问题:当问题出现时,夫妻之间没有办法沟通和健康发展。

男人工作是为了逃避问题,女人照顾孩子是为了掩盖问题。这些封面会填补夫妻间的嫌隙。似乎男人变成了工作狂,而母亲沉迷于对孩子的爱。两个人都拒绝以理直气壮的态度处理夫妻间的嫌隙,更愿意和孩子谈事情,因为和孩子谈事情更冠冕堂皇——孩子更脆弱。你可以不理我,但你不能不理孩子。但其实大家最不能忍受的是被别人忽视和鄙视。

最大的危机是夫妻作为父母的分工合作体系的崩溃

从女性的角度来看,很容易简单的认为男人连基本的责任感都没有,直接把男人贬到了动物的层次。因为男性没有责任,父亲的角色缺失,孩子没人照顾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很多妈妈抱怨:你们男人知道我有多辛苦吗?男人也会说:我努力工作养家!双方都抱怨对方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都觉得对方不理解自己,所以更加不愿意理解对方,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让大家更平和的看待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否定和批判。批评只能带来反击。即使对方真的错了,他也会出于面子而反抗。

所以,我们理性思考一下:为什么男人不能履行父亲的角色?仅仅是因为男人工作太忙吗?当然不是。

1。应试教育或产业城市化的问题

在农业文明中,孩子有很多生存技能需要父亲传承。比如木匠是祖辈传下来的,必须服从父系的教育和管理,这是农业社会的特点。但是,在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孩子不再需要跟着父亲学习,他们可以到处获取知识,父亲的作用被削弱了。

另外,应试教育导致孩子生命早期的父子沟通。孩子整天学习,妈妈照顾起居。此外,还有中国的家庭关系。在西方国家,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所以夫妻之间的距离等于孩子之间的距离。但是中国不一样。中国第一关系是亲子关系,第二关系是夫妻关系。在亲子关系中,很明显母亲和孩子更亲近,已经摇摇欲坠的亲子关系再次受到挤压。父亲退居二线。

2。传统观念导致男人远离他们的孩子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父亲本身并不是一个重要的角色,男性主导家庭,女性主导家庭。家长制也是中国的传统。家长制就是父亲和孩子的关系。不仅仅是血缘亲情的关系,还有一道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那就是父子关系,也就是上下级关系。君欲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欲子死,子不得不死。父亲会不自觉地提醒自己“要有尊严”,“不要和孩子走得太近”。这是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

3。男人害怕做父亲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男人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期待一个重要的机会,那就是摆脱对母亲的依恋,这种依恋对他来说是痛苦和焦虑的。所以男人潜意识里对孩子的出生和到来总是“悲喜交加”。男人一旦有了婚姻和孩子,童年的焦虑和分离的痛苦就会显现出来,会有点害怕妻子有了孩子之后,自己又要面临分离。

对男人影响比较大的是情绪。因为妻子的情绪必然会转移到孩子身上,丈夫会有被忽视的感觉。这种被忽视的感觉会和他童年与母亲分离的痛苦有关,等于放大了他的恐惧。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那些早期的创伤和痛苦的恐惧,常常让他在大人和孩子的角色之间切换。

人是一种矛盾的动物。他渴望爱情,一个女人给了他唯一。他害怕得到的爱太多,就会被束缚,失去自由。他想让孩子继承血脉,但又怕孩子一出生他的爱就没了。

系统地看问题,为中国家庭寻找出路

这几代中国男女不懂得处理感情问题,这是中国社会最大的危机。男人对生活的焦虑投射在工作上,女人的焦虑投射在孩子身上,都是无法处理好自己的状态。

父亲不在,孩子可能会有问题,但这绝对不只是男人的问题。如果单纯的认为是男人的问题,只能造成社会上男女之间的仇恨、孤立和反感,只会导致孩子与父亲更大的隔离。

问题的正面解决方案是:女性需要在家庭之外发展作为一个人的生活。女人的一生空很大。如果她只把自己定位为家庭主妇,那她就是在浪费生命。如果一个男人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那么他就无法面对一个核心主题,那就是如何面对自己的情绪,如何面对自己的脆弱,如何挑战一个女人,而不是像一个躲避妈妈的小男孩一样生活。

父母,男人,女人,都要想想该怎么做,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和家庭恢复一些乐趣和和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537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