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玩具买回来不能装在房间里
玩手机、ipad等电子游戏玩到飞起来
哭着喊着一声不吭。
……
这些控制不了自己的“小萌宝宝”
爸爸妈妈该拿你怎么办
每当听到这样的吐槽,边肖就会想起邻居家一对幼童的故事。那家的小妹妹乖巧可爱,大家都夸她。她只吃小说里的一颗糖,但她永远不会吃第二颗。长大后,她不担心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然而,弟弟却恰恰相反。他调皮、傲慢、武断。他经常三天不去家里揭瓦。上小学后,整天被家里人追着写作业……
为什么同一个家庭,同一个父母的孩子,差别那么大?虽然这和孩子的年龄、成熟度有关,但其实对孩子的自制力影响更大的是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小故事吧!
1。孩子“放肆”吗?
因为我看穿了你的“弱点”[h/]
边肖从隔壁弟弟妹妹的母亲口中得知,夫妻二人平时对子女一视同仁,但家里老人难免重男轻女。况且儿子年龄小,从小会得到更多的照顾。
从这个角度来看,姐姐比弟弟自制力强也就不足为奇了。弟弟在家里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就算他懒,调皮,任性,还是可以被庇护的。所以用撒娇、哭闹来达成他的愿望是家常便饭。妹妹想要得到同样的关注和宠爱,就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出更符合父母期望的行为。
孩子是一个敏感的接受者。他反映了你的声音、信息和情绪,他也通过和你“竞争”学会了如何“趋利避害”。我们总说孩子的自制力不够好,但我们也要想想,是不是每次都给孩子留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是不是面对孩子的哭闹就以一颗柔软的心选择放弃,让孩子误以为用撒娇、哭闹、钻空这样的小动作就能轻易得到和自制力一样甚至更好的对待。
2孩子“死不悔改”?
因为很难臣服于你的“暴力”[h/]
据说在这个小男孩因为自己的任性胡话一次又一次惹上麻烦后,他的父母终于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只要孩子失控,就会受到“三天一打,五天一打”的警告。即使兄妹俩有同样的问题,也会对男孩更严格。久而久之,孩子非但没有学会自控,反而因为害怕挨打,学会了撒谎。
其实,影响孩子自制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这件事在孩子心目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当孩子不能发自内心的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他会疑惑:为什么父母只玩了半个小时的ipad就这么大惊小怪?一顿揍或许能解决眼前的后顾之忧,但很难保证孩子不会重蹈覆辙。
3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h/]
你可以这样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会着重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阅读能力、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反应能力...却忽略了这个更必要的能力:自制力。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否成功,自制力的影响力是智力的两倍以上。在孩子自律性不够强的时候,我们不妨试试这个!
理解孩子,“熊”是必经之路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情感系统先于理性系统发展成熟。在孩子的大脑中,“小”的理智并不能完全控制“强”的情绪,要让他们达到完美的自制力无异于公然挑战自然规律。家长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各个阶段的特点。这样,面对他们各种无节制的“熊行为”,我们就可以从容应对,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
及时提醒,让孩子学会承担后果关于自制力,如果大人总觉得孩子还小,做什么都可以原谅,孩子就很难养成自律的习惯。让孩子瞬间明白利害关系,不太现实。父母不妨从给孩子温柔而坚定的提醒开始,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
●小孩子喜欢在商场抢东西。你可以提前告诉他我们今天需要买什么。有喜欢的可以回去和我商量一下,下次再买。但是如果你拿东西或者发脾气,我会立刻把你带走。
●当孩子迷上看电视、玩游戏时,可以提前十五分钟提醒一次,之后还要做下一件事。如果他们不遵守协议,他们明天将失去看电视和玩游戏的机会。
做个好榜样,奖励孩子的自制力
在国外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中,研究人员给了孩子们一颗糖,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但如果他们等研究人员回来吃,可以奖励他们另一颗糖。最后,实验表明,有自制力的孩子一般比没有自制力的孩子更成功。
后来,另一位专家重复了这个实验,并增加了研究人员信守承诺的条件。实验证明,值得信赖的研究人员会大大增加孩子愿意等待的几率;对于不守信用的科研人员,很多孩子放弃等待,直接吃糖。
这也是在启发我们。想要孩子有更强的自制力,首先要做一个孩子可以信任的成年人。当然,孩子的榜样不仅仅是父母,还有绘本里坚毅的小狗,幼儿园里优秀的朋友等等。引导孩子多向身边的人学习,及时奖励孩子的自控行为,会事半功倍!
无论孩子还是大人,都容易贪图眼前的安逸,从而耽误了茁壮成长的机会。我们愿意陪伴孩子展望未来,勇敢承担当下的责任,享受自律带来的更强的掌控感和更大的自由。总有一天孩子会明白,自控比放纵更幸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